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如果項羽沒有自殺歷史會不會因此改變?

如果項羽沒有自殺歷史會不會因此改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項羽爭天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傳奇。項羽最終戰敗,自刎烏江,更是傳奇中的傳奇。千百年來,無數人爲之嘆息,認爲項羽心理脆弱,承受不了失敗的打擊,所以最終沒有回江東圖謀東山再起,而是選擇了自盡。更有甚者認爲項羽這是懦夫的表現。  

如果項羽沒有自殺歷史會不會因此改變?

  圖片來源於網絡

項羽回江東還能東山再起嗎?烏江自刎,是懦夫的表現嗎?

自刎烏江之前,項羽在垓下經歷了人生中的最後一次大戰。

戰前,項羽與劉邦議和於鴻溝,約定彼此退兵,結束爭端。此時,長年累月的戰爭使得雙方都心力交瘁,所以,議和的時候劉邦是認真的,項羽也是認真的。

然而,就在項羽領兵返回大本營的路上,經過張良的攛掇,劉邦反悔了,意識到此時議和,得到的並不是長久的和平,而是長時間的休戰,一旦項羽喘過氣來,戰爭必然會重新開始。於是,劉邦單方面撕毀議和條約,咬住項羽的尾巴,尾隨而上。

項羽暴怒,掉過頭來殺了個回馬槍,劉邦大敗,逃回固陵,深溝高壘,避戰不出,項羽則將固陵圍起來,猛攻猛打。爲了解圍,經由張良提議,劉邦命令韓信、彭越、英布迅速趕往主戰場會和,對項羽形成夾擊之勢。 

在固陵多逗留一天,被夾擊的危險就大一分。項羽久經陣仗,當然知道這一點。  

如果項羽沒有自殺歷史會不會因此改變?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來,他可以在劉邦的援軍趕來之前撤回彭城,補充軍用物資,以備再戰。但是他沒有,而是選擇了與在固陵與劉邦僵持。

之所以如此,是因爲他希望在韓信、彭越和英布趕來之前擊潰劉邦。所謂“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就是這個道理,一旦擊潰劉邦,前來援助劉邦的各路援軍就成了一盤散沙。

項羽擅長猛攻,被項羽打怕了的劉邦擅長防守。最終,項羽的如意打算落空了,在固陵僵持許久,他意識擊破固陵無望,於是決定撤退。

然而,這時候他已無法撤往彭城,只能撤往根據地江東,因爲南下的韓信太猛,就在他與劉邦對峙於固陵的時候,彭城被韓信攻佔了。

在項羽撤往江東的路上,前來營救劉邦的各路大軍對他形成了合圍之勢。不過所謂的合圍只是一種宏觀的地理概念,並不是說各路漢軍與楚軍近在咫尺。 

在韓信抵達之前,劉邦不敢輕舉妄動,而且並不是人人都像韓信那麼猛,比如北上的英布就很難說是項羽的對手。所以,這時候的項羽只要加快南下的速度,擊破英布,仍然有突圍的機會。  

如果項羽沒有自殺歷史會不會因此改變?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到垓下的時候,他停住了。

項羽一生當中,有兩次戰役尤其值得一說,即鉅鹿之戰和彭城之戰。在鉅鹿,他率領5萬人打敗了章邯的40萬秦軍;在彭城,他率領3萬人擊敗了劉邦的60萬人。此時,他的兵力還有差不多10萬,前來圍困他的敵軍爲60萬。僅兵力對比而言,與前兩次大戰相比,這時候他的兵力還是有一定的優勢:前兩次分別爲1:8、1:20,這一次是1:6。

項羽擅長在開闊地帶打猛烈的野戰、遭遇戰,垓下恰恰是一馬平川之地,視野開闊。他想在這裏做最後的努力,發動一次豪賭,就像在鉅鹿和彭城那樣,以少勝多,一舉扭轉乾坤。然而,無論是鉅鹿之戰還是彭城之戰,他得手的前提都是敵軍防備鬆懈,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論軍事能力,章邯和劉邦都不是他的對手。而這一次,他的對手是韓信,而且劉邦的各路援軍都是有備而來,氣勢洶洶。

因爲與劉邦對峙於固陵,項羽喪失了一次捲土重來的機會;因爲打算在垓下豪賭,一舉扭轉乾坤,他又一次喪失了東山再起的可能。

垓下之戰,項羽一敗塗地,幾乎全軍覆滅。

如果他沒有在固陵和垓下錯失良機,而是加快撤退速度,把剩餘的有生力量帶回江東,稍微緩一口氣再戰,那麼歷史就可能發生或大或小的改變。然而,在垓下,項羽徹底喪失了捲土重來的籌碼。 

垓下戰敗之後,項羽率領殘部800多人突圍,抵達烏江的時候,只剩下了20多人。  

如果項羽沒有自殺歷史會不會因此改變? 第4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時,烏江邊上有一個老艄公,是他的老鄉,希望帶他過河。項羽拒絕了,他只是讓老艄公帶着追隨他多年的烏騅馬回家鄉,之後帶着20多個隨從掉頭殺回追兵當中力戰,力竭之際拔劍自刎。

毛澤東說:“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經由垓下一戰,劉邦已經把項羽打得一敗塗地,自然不會給項羽喘息之機。可以想象:即使項羽乘船回江東,劉邦也必定會迅速發動渡江戰役南下,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江東。

項羽的10萬精銳已經在垓下被剿滅,短時間內幾乎沒有重組大軍的可能。即使江東能給他提供一些支持,但是這些支持與劉邦的勢力相比,無異於以卵擊石。簡單地說,回江東,不過是苟延殘喘的垂死掙扎而已。當然,項羽可以投降,可以卑躬屈膝地求劉邦放他一條生路,但是劉邦終究有一天會找個藉口弄死他。

所以,項羽自刎烏江並不是心理脆弱,不敢面對失敗。相反,恰恰是他的心理素質足夠強大,敢於面對最終的失敗,認識到結局終究是失敗,自己終究是一死。自刎不是懦夫所爲,而是英雄氣的表現,是他衡量形勢之後做出的明智選擇。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