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備伐吳失去的忠將裏,他忠心又氣魄卻最不出名

劉備伐吳失去的忠將裏,他忠心又氣魄卻最不出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傅彤(?-222)在正史中名爲傅肜(róng),南陽義陽(今湖北棗陽)人。傅彤爲蜀漢將軍,章武元年爲中軍護衛,隨劉備伐吳。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傅彤爲保護劉備而死戰吳軍,因精疲力竭吐血而死。

傅彤,在正史中名爲傅肜(róng),南陽義陽(今湖北棗陽)人。蜀漢將軍。其子傅僉,乃是蜀漢後期將領,曾隨姜維伐魏,後魏軍進攻漢中,傅僉戰死殉國。傅彤爲蜀漢將軍,章武元年爲中軍護衛,隨劉備伐吳。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傅彤爲保護劉備而死戰吳軍,因精疲力竭吐血而死。

劉備伐吳失去的忠將裏,他忠心又氣魄卻最不出名

<三國志>記載,義陽傅肜,先主退軍,斷後拒戰,兵人死盡。吳將語肜令降,肜罵曰:“吳狗!何有漢將軍降者?”遂戰死。拜子僉爲左中郎,後爲關中都督,景耀六年,又臨危授命。論者嘉其父子奕世忠義。江陽剛烈,立節明君,兵合遇寇,不屈其身,單夫只役,隕命于軍。

<三國演義>中讚歎他:彝陵吳蜀大交兵,陸遜施謀用火焚。至死猶然罵“吳狗”,傅彤不愧漢將軍。

父子

傅彤父子是蜀國的墊底人物。

傅彤是蜀漢將軍,章武元年爲中軍護衛,隨劉備伐吳,陸遜火燒連營之後,其爲保護劉備而死戰到底,英勇無畏,戰至精疲力竭,而吐血而死,死後仍不忘罵陸遜等吳狗。我對他的評價:武藝可與魏延相提並論,雖在演義中不出衆,但其忠誠度比魏延高的多,死後還不忘罵吳狗,真爲大丈夫也。

傅僉:繼承了其父的忠誠和英勇精神,被姜維看中,當了九伐中原的大將,爲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斬殺魏國大將李鵬,活捉太守王真。功不可沒,可惜呀,當司馬昭兵臨城下時,其如其父出征,不料蔣舒投降,傅僉像其父一樣血戰到底,而自殺身亡,後人有詩嘆曰:一日抒忠憤,千秋仰義名。寧爲傅僉死,不作蔣舒生。司馬昭評價他:蜀將軍傅僉,前在關城,身拒官軍,致死不顧。

劉備伐吳失去的忠將裏,他忠心又氣魄卻最不出名 第2張

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是劉備一生中遭遇的最大失敗,此戰使新建的蜀漢政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劉備不僅損失了大量士兵與物資,連他本人都“僅以身免”,而隔年劉備的死亡更讓這個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國家搖搖欲墜,國內叛亂四起。丞相諸葛亮花了約5年的時間才平息了這些叛亂,並讓國力提升到可以對外出兵的地步。除此之外,此戰中蜀漢多名將領或死或降,蜀漢的精英集團受到很大程度的打擊。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以替名將關羽報仇爲由,揮兵東征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兩線作戰,一面派陸遜率軍應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蜀漢軍的攻勢,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帶打敗蜀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劉備伐吳失去的忠將裏,他忠心又氣魄卻最不出名 第3張

   傅彤膽識過人,忠心不二,寧死不屈,忠心護主,至死仍然大罵敵人,不愧爲漢將軍。 和其父一樣英勇,好比傅彤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