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建文帝的結局:朱棣恩師曾奉命赴川尋朱允炆

建文帝的結局:朱棣恩師曾奉命赴川尋朱允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在位時,浙江金華府蘭溪縣有個叫唐祥泰的人,擔任五經博士、都御使。唐祥泰有3個兒子:唐瑜、唐瓚、唐瑞。唐瑜的先祖,是北宋神宗皇帝時的宰相唐介。

唐瑜中進士後兩年的1381年,朱元璋調他去擔任東宮教諭,近言日講官,成爲四皇子朱棣的專職老師。  

建文帝的結局:朱棣恩師曾奉命赴川尋朱允炆

  圖片來源於網絡

教諭,是一個學官的名稱,意思是正式教師。日講官又是什麼意思呢?也是一種官名,主要工作是幫助皇帝敷陳經史、回答皇帝諮詢,順便也做做皇帝的祕書,記錄皇帝的言行。明朝時,日講官一般由翰林院年高資深的學者充當。由此可見,唐瑜當時是多麼地受朱元璋同志的信任和重用。

也許,當時給朱棣上課的唐瑜根本不會想到,眼前這個四皇子今後會成就一番帝業。不過,在唐瑜眼裏,四皇子就只是他的學生,他有責任教好。唐瑜對朱棣潛心授業解惑,大力提倡“以人爲本”的理念,着力強調“強國富民”的政策,極力推崇“平民教育”的思想,對朱棣的影響巨大。朱棣稱帝后,唐瑜又輔佐了他3年。

永樂3年(1405年),朱棣召見唐瑜,要給他官職。唐瑜連忙推辭說:“臣老矣,不能爲陛下任使也。”朱棣不幹,堅決要唐瑜出來爲國家發揮餘熱,唐瑜也堅決不幹。如此三番推辭後,朱棣才勉強答應唐瑜告老還鄉。

回到浙江金華府蘭溪縣老家的唐瑜,在安度晚年的幸福時光中,也沒有閒着。在他看來,當了一輩子的帝師,培養出了一個優秀的皇帝,全靠教育啊!所以,他要把有限的餘熱發揮到無限的教育事業中去。於是,唐瑜築室講學,開辦私人學校,取名叫“五經儒籍講堂”。 

如果歷史就這麼發展下去,唐瑜會在散發餘熱的幸福生活中漸漸老去,直到去世。可是,餘熱還沒發揮幾年,他卻帶着家人大老遠地跑到了四川宣漢的鄉壩頭住下來。  

建文帝的結局:朱棣恩師曾奉命赴川尋朱允炆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事的確讓人費解,作爲帝師,朱棣對他尊敬有加,不可能加害於他,還有誰敢去動他?他不可能是爲了避禍而遠走他鄉。難道是唐老爺子出於對西部大地的熱愛,突發奇想想去西部搞開發改行開農家樂了?

唐瑜舉家遷到宣漢,當然是有原因的,而且非常神祕,神祕得讓我們現在都只能推測,而不敢下定論。其實,唐瑜的一生都比較神祕,他的生卒年至今都無從確證。他的存在,似乎都是爲了朱棣。從1381年開始擔任朱棣的老師,到1405年告老還鄉,25年裏,他都在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地潛心授教、輔佐朱棣。

儘管神祕,但我們可以從唐瑜入川的線路“寓夔至達遷東邑”看出一些端倪來。夔就是夔州,即現在的重慶奉節,是長江上的一個重要城市。從漢代起到20世紀初,奉節一直是巴渝東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至達”中的“達”是達州,達州自古以來也是川東北的重要交通樞紐。“東邑”是東鄉縣,宣漢縣的舊名。

“寓夔至達遷東邑”的意思是說,唐瑜從浙江出發後沿着長江逆流而上,先在奉節暫住了一段時間,後來到了達州,最後定居在宣漢。他爲什麼要這麼走?從他在夔州暫住一段時間可以看出,他在從浙江出發時,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地,很像是隨性遊玩。 

這不合常理,一大把年紀了,不在家裏好好享受天倫之樂,幹嘛要帶着一大家人跑出來漫無目的地遊玩?真有那麼好玩的嗎?這一路上都是高山峽谷,沒有高速路,萬一半路上生病了怎麼辦?那個時候又沒有直升機可以進行醫療援救。  

建文帝的結局:朱棣恩師曾奉命赴川尋朱允炆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以,唐瑜一定是身負了特殊使命。什麼使命呢?監視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在朱棣攻入南京後,就活不見人死不見屍。至今,關於朱允炆的各種傳說比比皆是。當時朱棣很着急,無論如何都要找到朱允炆才能心安。他先是組織了大量的祕密行動隊在國內到處尋找,後來聽說朱允炆可能逃到國外去了,又叫鄭和七下西洋去尋找。最後,朱棣又得到消息說,朱允炆跑到四川來了,在一個寺廟裏安身。

儘管此時朱棣的政權已經很穩固,朱允炆也沒有鹹魚翻身的可能,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還是得小心提防纔是。爲了不打草驚蛇,最好的辦法是悄悄派人去監視。派誰去呢?恩師唐瑜成了朱棣的最佳人選。唐瑜本來就對朱棣忠心耿耿,接到朱棣的密詔後,自然會不顧年老體弱,義無反顧地執行命令。

從唐瑜入川的線路可以看出,唐瑜最初應該是不知道朱允炆究竟在四川什麼地方,他一路走一路打聽,最終打聽到朱允炆在達縣龍灘鄉的中山寺裏。因此,唐瑜就到了宣漢前河蘭木溝定居,忠誠地執行監視任務。蘭木溝的對岸是南壩,那時的南壩,已是三峽地區通向川北和陝南的重要驛站。

那麼,朱允炆真的是在四川嗎?根據現有的史料記載和歷史遺蹟考證,朱允炆在逃出南京後,隱姓埋名,四處雲遊,最後有可能來到了四川。朱允炆先後到過瀘州、重慶、鄰水、大竹、通江、巴中、南部、閬中和達州等地,所到之處,留下了大量遺蹟和傳說。 

明代宗景泰年間(1450-1457年),朱允炆病死在中山寺。明代宗聽說後,叫禮部僧房司選派高僧印秀前往中山寺治喪。印秀把中山寺擴建爲“通州第一梵剎”,還按帝陵標準,在中山寺東邊修建墓室,至今地宮仍保存完好。  

建文帝的結局:朱棣恩師曾奉命赴川尋朱允炆 第4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萬曆年間,明神宗又命吏部尚書衛承芳督工整修中山寺,立下《重建中山寺碑記》傳與後世,還建造明惠廟作爲紀念。明惠廟如今已毀,但至今仍有兩株根深葉茂的黃桷樹。

建文帝朱允炆又稱惠帝,這明惠廟名字取得奇怪,修得也蹊蹺。如果不是爲朱允炆修的,您說是修給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