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是被建文帝朱允炆逼的嗎?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是被建文帝朱允炆逼的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是被建文帝朱允炆逼的嗎?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1398年6月,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去世,皇位傳給了皇太孫朱允炆,朱允炆就是建文帝。建文帝一上臺就開始削藩,一年內削除了5位叔王,結果引來四叔燕王朱棣的武裝反抗。很多人認爲,燕王朱棣早就蓄意謀反,對於這一點,筆者始終不敢苟同。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後,建文帝朱允炆根據朱元璋的遺訓,禁止各位叔王進京弔唁,以免皇位被搶,7天后,建文帝將朱元璋安葬在明孝陵。當時,燕王朱棣已經從封地北平趕到江蘇淮安,但是被朝廷的人擋了回去。

朱棣只好按照朝廷的命令,回了北平,但是派出了全部3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赴南京奔喪。如果這時候朱棣想謀反,必然不會將3個兒子全部送到南京弔唁,這等於是送給建文帝做人質,更要命的是,朱棣在好幾年前已經喪失生育能力。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是被建文帝朱允炆逼的嗎?

這年七月,建文帝朱允炆先將五叔周王朱橚削除,四叔燕王朱棣並沒有因此有異常舉動。十一月,建文帝朱允炆安排刑部侍郎張昺出任北平布政使,任命謝貴、張信爲北平都指揮使,讓他們嚴密監視燕王朱棣的舉動。此後,朱棣的護衛不斷被調走,朱棣原先有大約5500名護衛,後來只剩下800名護衛在身邊。到了第二年四月和六月,七叔齊王朱榑、十二叔湘王朱柏、十三叔代王朱桂、十八叔岷王朱楩等4位藩王陸續被建文帝削除,燕王朱棣早已感受到了危機,並裝瘋賣傻,麻痹朝廷。

在這種情況下,燕王朱棣有兩種選擇:

一是坐等被削。老老實實接受朝廷的安排,削就削,這也不是什麼要人命的事情,大不了就是和之前被削的弟弟們一樣,被廢爲庶人,此後要麼被軟禁,要麼被遷到外地居住。這樣的話,雖然失去權力,但一家人的性命無憂,衣食不愁。這倒是個不錯選擇。

二是武裝反抗。選這條路,不成功便成仁,自己手上只有800親兵,而朝廷在北平及其周邊地區有十幾萬兵馬,成功的概率很小。武裝反抗一旦失敗,朱棣和他的3個兒子不僅僅是被廢爲庶人的問題了,不死也得把鳳陽皇家監獄坐穿。換做其他人,在這種情況下會怎麼選擇?前面被廢的5位藩王已經用行動作了回答,除了湘王朱柏選擇了全家自殺,其他4位藩王都老老實實不反抗。

朱棣爲什麼冒着這麼大的風險起兵靖難?主要原因是:

1.責任感。在二哥秦王朱樉、三哥晉王朱棡去世後,燕王朱棣已經是諸王之長,面對侄子朱允炆對祖制的胡亂變更,對叔王的強勢削藩,除了自身的危機感之外,也有對大明江山的危機感。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安排了九子防邊,如果把這個體系打破了,又沒有建立新的體系,明朝北方將不得安寧,父皇九死一生創造的明朝將面臨大威脅,爲此朱棣必須以全家性命相博。

2.可能贏。燕王朱棣如果認爲和朝廷打戰沒有任何勝算,那他也不會起兵。朱棣作爲鎮守重鎮北平的燕王,在北平經營了18年,此前經常接受明太祖朱元璋的委派,統兵和蒙古人打戰。這樣的經歷,一來鍛鍊了朱棣的軍事素養,二來培養了朱棣和朝廷在當地的駐軍的關係。

可以說,朱棣與朝廷在北平及其周邊的駐軍將領幾乎都很熟悉,這些將領大多數是朱棣的老部下,知根知底,一旦朱棣的靖難大旗樹了起來,朝廷在北平及其周邊的軍隊向朱棣投降的可能性很大,後來事實證明大體就是這樣。

此外,朱棣判斷,建文帝朱允炆做事欠周到,性情浮躁,成不了大事,所以朱棣纔敢起兵。如果朱允炆是明宣宗朱瞻基這樣的天縱英才,朱棣可能就不敢冒然起兵反抗了,因爲對於精明的朱棣來說,完全沒有勝算的事情他是不會幹的。

靖難之役打了3年後,燕王朱棣取得了勝利,當上了皇帝;建文帝朱允炆遭遇最終失敗,舉火自焚而亡。如果建文帝不那樣着急削藩,而是採取溫水煮青蛙的模式慢慢對付叔王們,循序漸進解決,幾乎沒有哪個藩王會武裝反抗,即使武裝反抗,也沒有很好的藉口,難以獲得朝野同情和支持,很難取得勝利。

建文帝朱允炆隔代繼承了爺爺朱元璋的皇位,按理說,一開始就應該對叔王們客氣一點,等自己站穩腳跟、坐穩位子後,再考慮其他的事情。建文帝朱允炆的失敗,主要還是太年輕,太冒進,硬生生把四叔朱棣逼反了,逼反後又沒有能力消滅,這才造成了自己的人生悲劇。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