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年少風流孫策:小霸王憑什麼雄踞江東

年少風流孫策:小霸王憑什麼雄踞江東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策是三國時期很厲害的角色,在世時僅用了八年的時間,席捲了江東大部分土地,不愧是江東勢力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作爲東吳的第二代領導核心,孫策能獨霸江東,也是一個不可小覷的人物,連曹操都說:獅兒不可與之爭鋒。袁術感慨道: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那麼年少的孫郎靠什麼能得到天下豪傑的推崇?

歸納江湖傳聞,這裏面有諸多因素:

其一,孫策是孫堅的兒子。

年少風流孫策:小霸王憑什麼雄踞江東

網絡配圖

這是一條,很重要。孫堅是江東猛虎,打仗很有一套,連董卓都畏懼他三分,以致於派大將李傕前來說親,要求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孫堅的孩子,遭到拒絕。老子英雄兒好漢,孫策繼承父親的英勇,在戰場上打起仗來絕不含糊。

其二,孫策有遠大的志向。

孫策年少的時候便胸懷大志,當時廬江縣有個叫周瑜的,和孫策交談,不由得對孫策很是敬佩,於是相互約爲知己。周瑜勸孫策移居舒縣,以便往來,孫策應允。於是,周瑜便讓出靠道邊的大宅院給孫策居住,且升堂拜母,互通有無,年幼相知,世稱爲“總角之好”。

其三,孫策能屈能伸。

孫策想着爲父親報仇,繼而佔有江東,可是袁術不放他走,不給他兵力。孫策在袁術手下一直隱忍,像個受氣的小媳婦,爲了能夠東山再起,不惜用父親的傳國玉璽進行交換,最後袁術這纔將孫堅舊部一千多人交還給孫策統領。至此,孫策漸漸流露出英雄本色,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其四,孫策作戰勇敢,身先士卒,且有謀略。

年少風流孫策:小霸王憑什麼雄踞江東 第2張

網絡配圖

孫策剛進江東的時候,當時,彭城相薛禮、下邳相笮融都依附劉繇,奉他爲盟主,薛禮佔據秣陵城,而笮融駐紮在縣南。孫策首先攻打笮融,斬殺五萬多人,笮融膽裂,緊閉營門,不敢妄動。孫策轉而揮師攻打薛禮,薛禮突圍逃走。這時樊能、於麋等人,又糾集兵士來奪牛渚。孫策立即回軍,打敗他們,俘獲萬餘人。然後重新進攻笮融:戰鬥中,孫策腿部中箭,無法乘馬,部下擡他回營療傷。有人對笮融說:“孫郎被箭射死了!”當時,孫策也才二十來歲,雖有官位名號,但人們還是都叫他“孫郎”。笮融聞孫策死訊,大喜,派將士與孫策部隊對壘。孫策先派幾百兵馬挑戰誘敵,而在後面設好伏兵。敵兵出擊,孫策部假作潰敗,引敵進入包圍圈中,然後一聲號令,伏兵盡起,斬殺一千多敵人。孫策乘勝進攻笮融營地,並命手下將士高聲喊話:“孫郎如何?”聲撼敵營,地動山搖,嚇得不少敵兵連夜奔逃。笮融見孫策還在,越發警惕小心,深溝高壘,嚴加守備。不久劉繇戰死,敵人潰敗。

其五,孫策善待讀書人,禮賢下士。

這是成大業的根本。孫策手下招募了很多讀書人,比如彭城張昭張紘,尤其是張昭,策以對待師長之禮對待張昭。文武之事,都由張昭打理。張昭常收到北方士大夫的書信,信中,把所有的功勞都歸於他,對他大加讚美。張昭感到進退兩難。孫策知道後,卻非常高興。他說:“從前管仲治理齊國,人們都說齊桓公開口是‘仲父’,閉口也是‘仲父’,而他卻成了霸主的第一位。現在張昭賢能,人們開口、閉口都在褒揚誇獎,而我能夠重用他,這功名還不是歸我的嗎?”

其六,化敵爲友,善於從敵人內部挑選將領。

名將太史慈當年曾在神亭嶺與孫策搏戰一百多回合不分勝負。後來,其也被孫策擒獲。孫策親自爲他鬆綁,拉着他的手問:“還記得神亭嶺的大戰嗎?如果說我當時被你俘虜了會怎麼樣呢?”太史慈倒也實事求是說:“不知道。”孫策大笑:“今日之事,應當與你一起幹”。說完,立即任命他爲門下曹。回軍時,孫策命祖郎、太史慈爲前導,軍中引以爲榮。後來,孫策還曾派遣太史慈去安撫劉繇的老部下,太史慈說半年可回,孫策就在半年後親自在營門口爲太史慈接風,而太史慈也依約而回,足可見太史慈此人重誠信,而孫策也是待人推心置腹。

其七,有很高的政治遠見。

年少風流孫策:小霸王憑什麼雄踞江東 第3張

網絡配圖

當袁術要當皇帝的時候,作爲袁術的部下,孫策給袁術寫了一封信,旗幟鮮明地表明瞭自己的立場,要與袁術劃清界限,堅決擁護大漢王朝統治。此舉受到當時人的讚許,並且受到大漢王朝的嘉獎。

其八,孫策不欺負鰥寡孤獨,不欺負弱小。

袁術稱帝失敗死後,妻兒老小均寄住皖城,均被孫策俘獲。孫策對他們體恤撫慰,嚴令不得侵擾。後來收復豫章,又收拾安排劉繇的喪事,亦很好地看顧他的家屬。天下的士大夫因此對孫策大加讚譽。當然作爲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孫策的過人之處的確讓人稱讚,他用了僅僅八年的時間做出了別人一輩子無法實現的霸業。

不過他的輕率與急躁,也讓這個年輕英雄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因爲貪戀打獵,而被許貢的門人所殺,多少讓人感到遺憾。曹操的謀臣郭嘉說:“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衆,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可見人不可過於狂妄自負,即使才如大英雄孫策之流,也死無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