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太史慈:三國中的真正俠客

太史慈:三國中的真正俠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古人對俠客的定義是能鋤強扶弱、有勇氣、有智慧、單槍騎馬敢動太歲惡豪。東吳太史慈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智送公文、義助孔融。可謂是智謀、義氣皆有,十分符合俠客風範。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滄海橫流,英雄輩出。千載之下的今天,這段歷史成爲影視文學創作的重鎮,不少當年的英雄事蹟又成爲今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在這些作品當中,就武將而言,太史慈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其實,歷史上的太史慈是一位智勇兼備、信義雙全的英雄好漢,即使與衆所周知的關張趙等相比,他也毫不遜色。

太史慈:三國中的真正俠客

網絡配圖

  智送公文

  太史慈字子義,青州東萊郡黃縣人(郡址在今山東省東北部)。太史慈少年時勤奮好學,不到弱冠之年就在郡裏擔任了奏曹史這一官職。當時青州州、郡兩府之間有矛盾嫌隙,儘管州是比郡高一級的地方行政機構,但郡府對州府並不買賬,一旦兩府起了紛爭,往往各自上表向朝廷申訴。由於該地距東漢首都甚遠,朝廷一時之間也難以分辨是非曲直,經常採用的判斷標準就是根據先送到的奏章描述爲準。

  有一次,該州郡之間又起了衝突,州府搶先一步,迅速派遣官吏將寫好的奏章送往朝廷。東萊郡守聽說以後,擔心朝廷會做出對自己不利的裁決,當即決定選派得力人員前去攔截州使者。因爲太史慈在平時的工作中表現出衆,結果年僅二十一歲的他榮幸地被郡守選中承擔起這個重任。

  太史慈接到命令,立刻動身前往京師洛陽。他日夜兼程,趕到皇宮門前時,恰好看見州使者正站在宮門前等待通傳進見。太史慈大模大樣地走到使者面前,對他說:你就是青州派來呈送公文的使者嗎?州使者不知道太史慈是何許人,於是老老實實地回答:是。太史慈接着說:你的奏章放在哪兒啊,標題簽署等格式都沒有什麼錯誤吧?你拿出來我幫你看看。州使者把奏章遞給他,太史慈接過來之後,馬上拿出身上藏着的利刃將奏章砍得稀爛。州使者大驚失色,知道中了圈套,於是大叫抓人。

  太史慈一把將使者拉到偏僻處,不慌不忙地對他說:剛纔如果不是你隨便把奏章拿給我看,那麼我也不能弄壞你的奏章。現在如果我被抓了,你回去以後州長官也會說你誤事而追究你的罪責。依我之見,不如當這件事沒有發生,你直接回去彙報說奏章已經送上去了就是,沒必要搞得我們兩個人都因此而受到處罰吧?州使者沒有辦法,只好同太史慈一起返回。走到半路兩人分手,太史慈偷偷溜回洛陽將郡裏的奏章呈送了上去。

  這場州郡之間的筆墨官司最後自然是以郡勝出而告終,太史慈因爲這件差事辦得漂亮,其機智勇敢的名聲在當地被廣泛傳播。後來州長官終於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不由對太史慈恨得牙根發癢。太史慈擔心會因此遭到州府的報復,於是逃亡到遼東以避禍。

  義助孔融

  當時孔融擔任北海相(北海,東漢郡國名,治在山東省內),他聽聞太史慈的事蹟以後,嘖嘖稱奇。由於太史慈已經避禍遼東,孔融欲求一見而不可得,於是他數次派人去看望太史慈的母親,並且送去大量的食品財物。後來黃巾農民起義爆發,孔融出屯都昌,被義軍管亥部包圍。恰好太史慈從遼東回來探親,他母親對太史慈說:你和北海相孔融素不相識,然而你不在家的時候他經常派人來看望我,噓寒問暖,殷勤關懷之心甚至還超過了一般的故交,現在聽說他遇到了麻煩,我希望你能夠前去幫助他。太史慈聽了以後,在家陪母親呆了三天,就單人前往都昌去見孔融。

太史慈:三國中的真正俠客 第2張

網絡配圖

  當時義軍對都昌的包圍還不是十分嚴密,太史慈趁夜色偷偷潛入城中,拜見了孔融。他向孔融建議:現在義軍還未大集,如果讓他帶領城內兵馬應戰,他有把握殺散義軍,解除城下之圍。孔融這時對問題的嚴重性認識不足,寄希望於其他州郡會派兵馬來幫他解圍,所以沒有聽取太史慈的意見。又過了幾天,義軍的包圍圈一天比一天嚴密,而孔融希望的救兵卻一個不見。孔融這纔有點慌神,於是決定派人向不遠處的平原相劉備求救。由於這時都昌城已經被圍困得水泄不通,信使想要衝出包圍圈的希望看來是十分渺茫的。

  在這千鈞一髮的情況下,太史慈再次挺身而出,主動請命擔任求救的信使。孔融還是有點懷疑太史慈的能力,他說:幾乎所有人都認爲這個信使難做,你雖然勇氣可嘉,但能夠做得到嗎?太史慈回答說:當初你對我老母殷勤照顧,我母親十分感激。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母親叫我到你這裏來,就是說她老人家認爲我可能會對你的境況有所幫助。現在大家都覺得這件事難辦,如果我也和大家一樣的話,那麼如何才能報答你對我家的眷顧之義呢?況且現在救兵如救火,你不妨就讓我先試一試吧。孔融這才答應了太史慈的請求。

  第二天一大早,太史慈打點行裝,騎上駿馬,帶着兩個精幹的軍士打開了城門。城外包圍的義軍看見有人開城而出,立刻警惕起來,迅速調派人馬準備攔截。只見太史慈指揮軍士在城牆邊豎立了兩個箭靶,然後就拿出弓箭,開始練習射箭起來。義軍首領見他們並沒有突圍的意圖,也就置之不理,只是讓人密切注視他們的動靜。太史慈把義軍的舉動都看在眼底,卻裝作視而不見,他練習了一小會,就收起箭靶,返回城內去了。連續幾天,太史慈都重複着這一練習。這樣一來,那些負責監視他的義軍徹底放鬆了警惕,等太史慈他們再出來的時候,他們或坐或躺,漫不經心地看着太史慈練習,甚至還互相打趣着評價他的箭法。

  又一個黎明,義軍看見太史慈等人拿着箭靶騎馬走了出來。就在他們以爲這不過是太史慈又一次的慣常練習之時,太史慈突然拍馬衝進了義軍的包圍圈。義軍還來不及做出反應,太史慈就已經衝出了他們的包圍,他一面快馬加鞭,一面彎弓搭箭,連續射殺了幾個追得較近的士兵,其餘的嚇得再也不敢追上來了。

太史慈:三國中的真正俠客 第3張

網絡配圖

  太史慈見到劉備,對他說道:我是東萊的一個普通老百姓,與孔融國相既不是親友也不是鄉黨,只不過是因爲他看得起我,所以我前來和他一起分擔災難。現在孔國相被亂賊圍困,危在旦夕。他聽說劉使君您有仁義的名聲,能夠救人之急。現在他派我從敵人包圍當中不避萬險來向您求救,生死存亡全在您一念之間。劉備此時尚未得志於天下,正急於樹立仁義的名聲,他聽完以後鄭重地對太史慈說:想不到孔北海還知道這個世界上有我劉備啊!馬上命關羽率領三千精兵與太史慈一起馳援孔融。

  圍困都昌的義軍聽說對手有援兵到來,馬上解圍而去。孔融十分高興,更加看重太史慈,稱他爲小友。要知道孔融身爲孔子的後代,早年便已經名滿天下。在當時那個注重聲名的年代,許多人就是因爲名人的一語褒獎而獲得日後晉身出仕的資本。然而,年輕的太史慈卻不以爲意,事情一了便辭行回家。太史慈母親聽完經過,對他說:我很高興你能對孔北海有所報答。

  太史慈救援孔融的舉動後來被孫策評價爲“有烈義”。不難想見,兵兇戰危之時單身赴敵,誰也難保有全身而退的把握,太史慈先在家陪老母三天,應該說他是抱着慷慨赴死的心態去參加這一行動的。相比孔融對他家的小恩小惠,這種行爲稱之爲“烈義”確實一點都不過分。至於他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用行動麻痹義軍,用言辭說動劉備,都無愧於“天下智士”的讚譽。

  太史慈就是這樣一位勇士,在三國中這片爾虞我詐的環境中注入了一股清流,使人看到了一點人性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