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中國史上最會逃跑的皇帝 靠逃跑成爲開國之君

中國史上最會逃跑的皇帝 靠逃跑成爲開國之君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代人都知道,三十六計中有一計那就是“走”。走爲上計是三十六計的最後一計,也是古今最廣爲人知的一計,更是被經常被國人用來嘲諷逃跑,誤讀最深的一計。

走爲上計,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走爲上這一詞,最早出現於《南齊書·王敬則傳》中出現。這其中記錄了一句話“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在北宋小說、話本盛行的時期,也被大量引用。小說《冷齋夜話》中有了如今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一句話:三十六計,走爲上策。

中國史上最會逃跑的皇帝 靠逃跑成爲開國之君

網絡配圖

所謂“走”,說白了就是跑。其實,當戰場形勢對己方極爲不利時,離開陣地就是最正確的選擇。當“敵勢全勝”是,己方絕不應該繼續戀戰。有三條路可以走:必降、必和、必走。

當地人處於上風,這三條路纔是明智選擇,一是投降,二是求和,三是撤退。所謂“走”,指的就是這個撤退。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都已經被人家打到要撤退的地步了,爲什麼還能把這種選擇稱爲上計呢?

投降,是徹底的失敗;求和,是一半的失敗;而只有撤退算不上失敗。撤退的目的是爲了避免與敵方主力的正面對抗,保存力量,甚至很多時候主動撤退還可以稱爲誘敵之計,爲己方創造有利的戰機。

中國史上最會逃跑的皇帝 靠逃跑成爲開國之君 第2張

網絡配圖

這一招以退爲進,是在失敗後最好的選擇,因此確實能稱其爲上計。

宋高宗趙構在當皇帝之前,是一個沒有地位的皇子,可以說是相當不得寵。於是他心裏一直想要自強,苦練兵法武藝。建康元年,金兵圍住北宋都城,要帶走一個親王當做人質。

都是皇子貴體,誰願意去受這個風險和恥辱。宋徽宗的其他兒子都膽怯懦弱不敢出頭,只有趙構主動提出前往。

他到了金國後,表現非常神勇,這讓金人懷疑他是否真是懦弱宋朝的皇子,覺得他是個假貨,於是就把他給放了。

當金兵再次進攻北宋時,趙構又一次前往議和,這讓北宋的大臣們對這個勇敢的皇子刮目相看。後來北宋皇帝都被金兵俘虜,他得以逃出。大臣們也擁戴僅剩的皇室血脈趙構,建立了南宋。

中國史上最會逃跑的皇帝 靠逃跑成爲開國之君 第3張

網絡配圖

面對金軍的不斷南侵,作爲一國之君,看着兵馬疲弱的國家,趙構沒有了神勇,他選擇了逃跑,甚至還跑到了海上。

金兵長期生活在內陸,因爲沒有海上作戰的力量,於是只能撤兵。趙構也得以從海上抽身,回到了紹興,保住了趙氏王朝最後的根基。

趙構做了皇帝后,有人說他懦弱起來。不過深究一下其中原因,若他真向金國強硬,且不說對於做了俘虜的親人不孝不義。

打輸了,國破家亡,自己皇位不保;打贏了,就算救回來了親人,自己皇位還是很有可能不保,處境會相當尷尬。所以他此時綜合考量,不打纔是明智選擇。

1132年,趙構遷都杭州,讓南宋朝廷初步站穩了根基。1204年,南宋在和金朝周旋了109年之後,宋理宗聯合蒙古,雙方聯軍吧金國皇帝金末宗殺死於亂軍之中。

走爲上計似乎是一個無計可施的無奈結果,其實是給了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