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帝師莊士敦爲何終身未娶?

帝師莊士敦爲何終身未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莊士敦婚姻的不成功,有諸多外部與自身的問題。

首先,狹窄的生活圈子影響了他的擇偶範圍。自24歲到中國,莊士敦在異國的土地上連續工作、生活了32年。其中的16年時光是在威海衛度過的。當時的威海衛雖是英國管理的租借地,但在威海衛生活的外國人並不是太多。據1921年的人口普查,長期在威海衛生活的外國人只有247人,其中英國人只有150人。如此狹窄的生活圈子,使他少有機會同適齡的英國女子打交道。上述與之有過交往的四位女子,沒有一個是在威海生活的。要知道,在威海衛的16年,正是莊士敦人生旅程中風華正茂、敲定個人婚姻大事的最佳時期。

帝師莊士敦爲何終身未娶?

其次,莊士敦孤僻的性格影響了他的對外交往。學生時代,他“自私、好唱反調而又沉默的個性”,就被同舍的同學認爲是“一個極難相處的舍友”。在香港,他與牛津大學時期的老同學克萊門迪(1925年任香港總督)住在一起,然而,四個月後,克萊門迪便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搬出這所房子”,“莊士敦還保留着自己在牛津大學時的所有缺點……不可能與他進行一次嚴肅的談話”。而莊士敦在威海衛時期的同事,則稱他是一個“願在野地裏生活的怪人”。莊士敦有學問、有能力,但其獨立特行的性格,時常遭人忌恨,與同僚的關係非常緊張,除了行政長官駱克哈特,他幾乎沒有可以傾訴交流的對象。我們無法估計這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到了他與女友的交往,但這種影響肯定是存在的。

第三,與傳教士的緊張關係影響了他在英國的威信。莊士敦崇尚中國文化,崇拜儒家思想。在西方人聖誕節的狂歡之夜,他卻到中國的寺廟探古訪幽。更爲“大逆不道”的是,他公開反對西方傳教士到中國傳教。他認爲中國有自己的宗教,且比西方宗教先進得多,西方傳教士到中國傳教純屬多餘。這樣的言論自然遭到西方傳教士的猛烈抨擊。莊士敦在英國屢遭斥罵,爲他尋找自己的配偶,增加了幾分難度。

第四,十足的書生氣影響了他的愛情結出碩果。他曾講道:“書是我最好的妻子,它可以伴我一生而不用我侍候它。”的確,他將大量時間用在了閱讀書籍和鑽研學問上。到上海休假,他鑽進圖書館,十幾天過着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執着的求學態度固然令人敬佩,而他的傲氣也隨之增長。他服氣的中國學者不多,包括胡適他也沒瞧在眼裏。與愛琳四年的苦苦相戀,應該說是他最理想、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婚姻。而到了約定婚期,莊士敦又急於到中國拜訪溥儀,使愛琳的自尊心大受傷害。《紫禁城的黃昏》出版了,愛琳也離開了他。

綜觀莊士敦所交往的四個女人,與伊麗莎白的交往應該說是最錯誤的選擇。莊士敦最親密的師長與朋友駱克哈特曾明確地提出過反對意見。起初,駱克哈特還僅僅是認爲“這個女人令人厭惡”,“當知道她是一個有夫之婦後,便憤怒到了極點”。爲此,駱克哈特和莊士敦發生過一場嚴重的爭吵。幾個月後駱克哈特去世,臨終也沒有與莊士敦和好。莊士敦希望伊麗莎白給自己寫傳記,結果不但傳記沒有寫成,連所有的資料都被化爲了灰燼。

這是莊士敦的悲哀,也是歷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