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首任闖王高迎祥的終結者、陪伴崇禎皇帝走到最後的驍將

首任闖王高迎祥的終結者、陪伴崇禎皇帝走到最後的驍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久之前,我跟隨單位同事一起前往山西。車行至雁門關,聽說此地現在只剩五戶人家,村支書全年的工資只有一百五十快。我仰望巍巍雄關,不禁感嘆:在冷兵器時代,要拿下這樣一座陡峭的關卡,需要多少的勇氣、智慧和鮮血啊!於是明白,史書中關於名將的記載,來源於實實在在、一刀一槍的砍殺。其中的艱苦卓絕,哪是一句驍武善戰所能概括的了?

晚明時的雁門,不似今天這般孤寂。因爲這個邊塞重地,出了一位傑出的儒將。這個人活着的時候,是智慧與狡詐的化身,帶兵以長於謀略著稱,並親手將跟明朝搗亂的第一任闖王高迎祥帶到崇禎面前磔死;這個人死去之後,獲得了一句至高無上的評價:此人死則明亡之日不遠!我想,一個讀書人、一個率軍於亂世的將領,能獲得這樣的評價,真是不枉此生。這個人就是孫傳庭,代州鎮武衛(今山西代縣)人,他出生的確切位置在雁門。

首任闖王高迎祥的終結者、陪伴崇禎皇帝走到最後的驍將

晚明是一個很奇異很有個性的時代,這個時代很多傑出的軍事天才都是文科進士出身,然而他們的治軍才能和狠勇雙絕的個性,絲毫不比任何一個行伍出身的將領遜色。相反,他們平時溫軟如玉的態度,和對待敵人的心狠手辣形成的鮮明對比,成就了他們一生的傳奇。白面書生盧象升是一個例子,孫傳庭更是一個榜樣!

孫傳庭,生於萬曆二十一年,字伯雅,個人認爲這個字,比較別緻、比較小資。萬曆四十七年,二十六歲的孫傳庭舉進士。天啓年間,由商丘知縣調任吏部主事,時魏忠賢亂政,血氣方剛的孫傳庭辭官,回鄉隱居,悄無聲息。胸中理想的實現,似乎遙遙無期。

崇禎元年,孫傳庭最鄙視的魏忠賢伏誅,高迎祥開始縱橫陝北,賦閒在家的孫傳庭沒有動靜。

崇禎五年,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攻入山西,孫傳庭依然在老家裏蹲着。

崇禎八年,民軍勢力已發展至河南,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趁勢東進,破霍丘、攻壽州、入潁州,殺知州尹夢龍、州判趙士寬、尚書張鶴鳴。得勝後的民軍,攻佔風陽.焚燒皇陵,把皇帝的祖墳給刨了,殺留守朱相國,斬指揮袁瑞徵、呂承蔭、知府顏答暄、推官萬文英等,盡放囚犯百餘人。一時間,中原大亂。

幾個月之後,孫傳庭結束了自己的蝸居生涯,出任驗封郎中,後又越級升爲順天府(今北京市)府丞。崇禎九年(1636年)再擢爲右僉都御史。

首任闖王高迎祥的終結者、陪伴崇禎皇帝走到最後的驍將 第2張

我們不得不相信,在孫傳庭蟄伏的數年中,他一直在做着建功立業、平定天下的準備,因爲一個沒有準備沒有理想的人,不可能在後來有如此卓越的表現!

雖然孫大人的字很小資很矯情,但折騰起民軍來,卻是一點不小資,反而很彪悍。具體表現如下:崇禎九年三月,孫大人巡撫陝西,擊斃橫行商洛的民軍首領整齊王。之後,他立刻投入到追剿高迎祥的戰鬥中,四個月之後,生擒首任闖王高迎祥!並把高闖王帶到京城的皇帝面前,剮了。個人覺得,孫傳庭一生最值得驕傲的戰績,就是這次生擒高迎祥!他不僅沉重打擊了民軍,還活捉他們的領袖,要知道,打死和活捉的效果,完全不一樣。擊斃高闖王固然是功勞一件,然而活捉高闖王並將其帶到京師磔死,更具有侮辱瓦解民軍的意義,所以孫巡撫纔會冒着被人劫囚車的風險,將高迎祥檻送京師。

讓人稱奇的是,孫傳庭主持陝西軍務期間,不僅自己打仗,還自己募兵、自己籌餉。原因很簡單:人,朝廷派不出來;錢,朝廷沒有。所以,孫傳庭在不自覺中已經創造了一個奇蹟,那就是:後勤補給、募兵訓練,全部實現自給自足。古往今來,百戰名將,善戰如孫傳庭者,不在少數;然如孫傳庭之全才,打仗、後勤、籌餉事事精通,樣樣幹得漂亮,而且是自學成才、無師自通,實不多見。君不見,霍去病奔襲千里、誅殺匈奴,如果沒有朝廷上下憋足勁,在後勤上予以保障,他能行嗎?而幹人事出身的孫傳庭,就任陝西巡撫時,一無精兵,二無後勤,崇禎給的軍餉只夠維持幾個月,他卻能在到達陝西之後,如猛虎下山,煥發出卓越的軍事戰鬥能力。而在此之前,孫傳庭從未帶過兵,最多也就是紙上談兵。所以,看到此文的朋友,請相信,一時工作上的失意不要緊,也許是你真的不擅長現在的職業。正如我們都有缺點一樣,每個人也都有別人無法比擬的優點,關鍵在於,你有沒有發現?發現之後,又怎樣去發掘。

上次的山西之行,聽當地人說,晉省自古英雄輩出,人傑地靈。其他英雄豪傑權且不論,雁門得出一孫傳庭,就使我相信此言不虛。能不能成爲英雄,關鍵就在於,是否可以把不可能變爲可能。

崇禎皇帝就擁有不少這樣的英雄。單憑這一點,他就比南宋的孝宗皇帝幸運多了,因爲他不僅遇見了英雄,更得到這些英雄的效忠,比如孫傳庭、盧象升;再比如孫承宗、楊嗣昌。和崇禎一樣,南宋孝宗皇帝也是個很有抱負很不認命的男人,一直希望能夠北伐。然而終無良將,有心無力。如果他有一位像盧象升或是孫傳庭這樣的猛人,就算不能如岳飛所願,直搗黃龍,時不時噁心一下金國人總是能夠實現的。所以我覺得,崇禎還是幸運的。在他統治的年代,在大廈將傾的危機時刻,依然有這麼多人,譜寫了這麼多的傳奇。君王如此,將軍如此,雖死猶生!

被孫傳庭剮掉的高迎祥,有文字形容其爲不屈就義,我覺得實在牽強,因爲無論他屈不屈,他都活不成。魏公公、袁督師都被幹掉了,你高迎祥算個鳥?所以不屈就義是個不靠譜的形容。

活捉高闖王之後的孫巡撫,並沒有驕傲自滿,相反再接再厲,渴望隨時再創佳績。崇禎十一年,那是一個春天,孫傳庭與洪承疇合力追剿李自成,消滅其主力。李自成與劉宗敏等十八人鑽入商洛的深山老林啃樹皮去了。至此,孫傳庭完成了從一介書生和不滿魏忠賢的憤青到民軍終結者的蛻變。

李自成被打殘了,那邊女真人又來叩關。洪承疇改任薊遼總督,孫傳庭改任保定總督。本來孫傳庭可以在新的職位上,續寫傳奇,但恰在此時,孫傳庭的耳朵失聰了,繼而請辭。楊嗣昌彈劾他假借生病,作要挾之實。崇禎一激動,將孫傳庭下獄。由此看來投靠個脾氣好點的老闆絕對是必要的。

但不久孫傳庭就出獄了,原因比較單純:盧象升死了,就剩下有限幾個能打的了,與其讓他在監獄裏浪費國家糧食,不如干仗去,也好物盡其用。

崇禎十二年春,孫傳庭總督保定、山東、河北軍務。他想將禦敵方略面陳皇帝,以換取皇帝的支持和信任。但爲楊嗣昌阻撓,未能實現。或許是急火攻心,或許是氣憤難平,孫總督再次變成了聾子——他自己說的,皇帝不信。毫無意外,楊嗣昌再次上書彈劾他託疾,真是沒有新意。崇禎生氣了,貶職爲民,後來崇禎想想還是不解氣,又把他抓起來。這次刑期比較長,三年!

三年之後,楊嗣昌大學士死了,耳朵不好的孫總督復出!或許連孫傳庭本人都沒有注意,那些爲崇禎保駕護航的善戰之將,只有他,幾乎陪崇禎走到了最後。

從崇禎十五年開始,孫傳庭在人生的最後階段,爆發了驚人的戰鬥力。他不顧耳疾,日夜督軍於關中。時李自成三攻中原重鎮開封,監軍御史蘇京催促孫傳庭出戰。孫總督給皇帝上書,說新募之兵,需假以時日才能出戰。皇帝不聽,這也正常,他似乎從沒聽過別人的,所以孫總督不必沮喪。無奈,孫傳庭只好出戰。當他率軍到達潼關時,開封已經失陷。在開封以西,孫傳庭與李自成遭遇,孫傳庭不愧爲民軍終結者,這一戰,他大敗李自成。然而事情的發展,往往與個人的才能和意志無關。這在現代,叫做不可抗力。孫總督就遇到了不可抗力——天降大雨,糧草遂被切斷。士兵只能摘沒成熟的柿子充飢,加上寒冬將至,又冷又餓,故而戰敗,史稱“柿園之役”。

柿園之役失敗後,退守陝西是孫傳庭唯一的選擇。他的計劃是死守潼關,保障京師安全。後來事情的發展證明,如果他這個計劃付諸實施,李自成能不能攻進北京,還真是不一定的事。

然而孤獨的孫傳庭卻面臨和盧象升當年相同的問題,那就是:氣勢洶涌的言官。縱使他殫精竭慮,也難度滿朝悠悠之口。十幾年前,袁崇煥那句“制全遼有餘,調衆口不足”的感嘆再次得到印證。

崇禎十六年五月,孫傳庭兼督河南、四川軍務,不久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南水軍也悉數歸他節制。這位萬曆四十七年才中進士的人事專員,經過二十多年血與火的考驗和掙扎,成爲明王朝事實上的天下兵馬大元帥。與此同時,朝野上下,催促他出戰的呼聲越來越高。此時的孫傳庭重新恢復了平靜,相信他已經預見自己的結局。他鄭重地和妻子張氏告別,朝已佔據襄陽的老冤家李自成進攻。這一次,他已無法活捉李自成。他能做的,只是把忠誠進行到底。

崇禎十六年八月,孫傳庭率白廣恩、高傑出潼關。

九月,於汝州戰敗。

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關。

十月初三,孫傳庭戰死。

十月中旬,李自成攻克西安。孫夫人張氏投井自殺。

《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如果孫傳庭地下有知,理應含笑九泉。

值得一提的是,孫傳庭除了正式夫人張氏,還有三個妾,生活中的孫總督,很可能是個感情豐富的人。或許他也有與風塵女子把酒吟詩的風流一面,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小時候被告知的歷史,充斥着高大全的形象,那是神,不是人。長大之後的我,除了喜歡探究歷史的本來面目之外,還喜歡瞭解歷史人物生活中的點滴。哪怕只有一句話,一個眼神,也能幫助我們還原和理解心目中的英雄。一個人,再英武絕倫、才華橫溢,也只有在被賦予凡人種種優點和缺點之後,才更加真實、可愛。

最後要交代的是,孫傳庭死後六個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盡。崇禎很偏執、很敏感,也很急躁,他冤殺了很多人,但對於自己,他也同樣苛刻。他選擇了自盡,他和爲自己效命的將軍們一樣,以一個男人的方式死去。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