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明死拉着朝政不放 乾隆爲何還要退位當太上皇

明明死拉着朝政不放 乾隆爲何還要退位當太上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因爲乾隆退位,最早原因是沽名釣譽欺哄世人,最後自己玩大了不得已而爲之,從一開始就心不甘情不願。乾隆即位之初,按照雍正定下的祕密建儲制,以其嫡次子永璉爲祕密儲君,藏於“正大光明”匾後,永璉夭折後,又以其嫡七子永琮爲儲。等到永琮和其母孝賢皇后相繼死去,乾隆一度看好的皇五子永琪,也早死了。不久後,繼任皇后那拉氏因爲和乾隆口角爭執,憤而剪髮,被廢黜,其子皇十二子永璂也失去了嫡皇子身份和皇位繼承資格。

此時,乾隆年事已高,一個五六十歲的皇帝,朝中既無皇后,又無太子,也沒有哪個皇子被明顯青睞,有被立儲的跡象,朝野上下不免人心浮動。許多臣民嘴上不敢言,心中腹誹乾隆是貪戀權勢富貴,纔不肯再立皇后和太子,來分自己的權柄。民間屢有不怕死的狂生上書,求立皇后和太子,欲以此投機得一朝富貴,乾隆雖然鐵腕鎮壓,然而富貴之心驅人,累禁不止。就這麼僵持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已經68歲了,他去清朝龍興之地盛京(瀋陽)祭祖時,又一個秀才金從善上書,請立皇后和太子,並說清朝若不立太子,便是根本沒把自己看成正統王朝。「大清不宜立太子,豈以不正之運自待耶?」

明明死拉着朝政不放 乾隆爲何還要退位當太上皇

網絡配圖

乾隆當然殺了金從善,卻也知道自己年近七十,時日無多,逼自己儘快確立帝國繼承人的各方政治投機實力只會繼續連綿不斷,殺一秀才易,定人心難,所以他不得不傳旨詔告天下,用他祖父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爲理由,說自己絕不敢超越祖父,再過十七年,乾隆六十年時一定退位,傳位給他早已祕密確立的儲君。

按乾隆的如意算盤,康熙八歲登基,在位六十一年,也不過是活到自己這個年歲就死了。而自己是二十五歲即位,真能活到乾隆六十年,八十五歲,當然完全夠本。要知道從秦始皇起歷朝歷代所有皇帝,活過八十歲的不超過五個人,梁武帝蕭衍、武則天、宋高宗趙構、元世祖忽必烈,還沒有一個人能活到八十五歲呢。人無信則不立,君更無戲言。乾隆這道旨意,等於是他代表清朝政府,給當時天下幾億臣民的公開承諾,如果不遵守,自然會民心盡失,即使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也未必支持。

因此,等真到了乾隆六十年,他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也不得不履行承諾,下令傳位於皇十五子永琰,令其改名顒琰,即嘉慶皇帝。

然而,一生集權專制的乾隆非常清楚,君不可一日無權,歷史上幾十位太上皇,如果不自己掌握權柄,便是生殺予奪皆由嗣皇帝掌握,嗣皇帝真心孝順,如宋孝宗,那日子還過得好些;否則的話,深居宮中不能過問朝政、交接朝臣,那和囚徒也沒什麼不同,每日只能苦巴巴盼着皇帝有良心,能來探望老人家。

明明死拉着朝政不放 乾隆爲何還要退位當太上皇 第2張

網絡配圖

  這種日子,一生唯我獨尊的乾隆如何能忍?所以,乾隆一開始甚至連皇帝玉璽都不捨得交給嘉慶,還是在羣臣催促下不得不交,然後軍國大事和人事大權一概自己處置,堅持上朝,並通過寵臣和珅操控朝政,讓嘉慶形同傀儡。

這樣的日子過了三年,活到快九十歲的乾隆,戴着“壽命最長皇帝”“實際執政時間最久(六十三年)皇帝”兩頂桂冠,心滿意足嚥了氣,嘉慶也將和珅這個“二皇上”恨之入骨,不顧老父屍骨未寒,就宣佈幾十條大罪將其處死。很大程度上,和珅就是被乾隆的沽名釣譽之心給坑死的。

假如沒有乾隆四十三年,將“乾隆六十年時一定退位”這個承諾,廣而告之全國,那麼乾隆想當多久皇帝就當多久皇帝,本是天經地義。嘉慶作爲一個庶出的第十五子,本沒有任何理所當然的皇位繼承權,如果立他爲太子,只會對君父感激涕零,又怎會和歷史上一樣,身爲皇帝卻不能掌權,潛藏深深不滿?

明明死拉着朝政不放 乾隆爲何還要退位當太上皇 第3張

網絡配圖

乾隆也無需通過和珅這個代理人來壓制嘉慶,操控百官,保存對朝政的掌控,那麼他死後,貪污索賄金額只是當時官場普遍慣例,主要靠做各種大小生意聚斂財富的一代財政能臣和珅,也未必會被加以種種大罪處死,成爲古代鉅貪的代表。此外,如果乾隆自己是皇帝,嘉慶只是太子,那他可以根據身體情況,在身體不適時將部分朝政推給嘉慶去處理,因爲權柄將來隨時可以收回;又哪用和真實歷史那樣,爲了父子爭權,九旬老人仍然要不顧身體抓緊朝政,事無鉅細,一刻不敢放鬆,相當程度上縮短了自己可能的壽數?

而且還因爲精力不濟,智力衰退,對川湖白蓮教起兵不能及時處斷,釀成了持續數年、兵禍波及數省,令清朝從此由盛轉衰的轉折點?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