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魯肅死後孫權爲什麼選嚴畯接班?又爲什麼換成呂蒙?

魯肅死後孫權爲什麼選嚴畯接班?又爲什麼換成呂蒙?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吳名將輩出,不僅有大批將才更出帥才,從周瑜、魯肅、呂蒙到陸遜,一代接一代。

而且代代都有美談, 一般都認爲周瑜推薦了魯肅,魯肅發現了呂蒙,呂蒙又發現了陸遜,代代有傳承。

魯肅死後孫權爲什麼選嚴畯接班?又爲什麼換成呂蒙?

孫權稱帝前軍事上先以周瑜爲主要助手,周瑜指揮了赤壁之戰和之後的荊州爭奪戰,爲孫吳鼎立於三國立下不朽功勳。周瑜去世後魯肅扮演了他的角色,成爲孫權在軍事上的主要助手。

爲什麼說“助手”而不說“副統帥”呢? 因爲孫吳的軍職體系有些怪,經常搞“以下統上”。

比如赤壁之戰後周瑜才升爲偏將,相當於副軍長,說明戰前他至多是個相當於大校師長的中郎將,而他指揮的將領裏副將甚至將軍都有,至於孫權臨時任命他的左都督一職,可以理解爲“前敵副總指揮”,不在正式軍銜序列。

周瑜死於建安十五年(210年),時年36歲, 軍職仍是偏將,但他替孫權鎮守荊州,實際地位相當於吳軍中的“二把手”。

據《江表傳》等書記載,周瑜臨終前給孫權寫信,說“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孫權於是任命魯肅爲奮武校尉兼漢昌郡太守,讓他負責荊州事務。

魯肅死後孫權爲什麼選嚴畯接班?又爲什麼換成呂蒙? 第2張

奮武校尉連中郎將還不如,只相當於旅長,比這個職務高的吳軍將領當時已有一大把,但魯肅的實際地位遠不止此,他也相當於吳軍中的“二把手”。

魯肅爲人方正,內外節儉,治軍整頓禁令必行,尤其善於處理與劉備方面的關係,江東人士一致認爲“周瑜之後,肅爲之冠”, 他主持荊州事務後竭力維持與劉備的同盟關係,基本保證了江東的西邊相安無事。

魯肅也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去世了,時年46歲,當時他的軍職是橫江將軍,相當於軍長,比周瑜臨終前的軍職高,不是他比周瑜更得孫權感的信任,而是因爲他主持荊州事務的時間長,周瑜主持了2年,他主持了7年。

魯肅死後孫權很悲痛,親臨魯肅的葬禮,遠在成都的諸葛亮也派人前來弔唁, 有人認爲魯肅死後呂蒙“代其爲將”,而呂蒙是魯肅推薦給孫權的, 理由是他們二人關係非常好,魯肅特別欣賞呂蒙,“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就出自他們二人的對話。

魯肅死後孫權爲什麼選嚴畯接班?又爲什麼換成呂蒙? 第3張

但這與史實不符,魯肅臨終前沒有向孫權推薦繼任者,雖然時任虎威將軍的呂蒙呼聲最高, 但孫權起初確定接替魯肅的人卻不是他,而是一個叫嚴畯的人, 史書稱“及橫江將軍魯肅卒,權以畯代肅,督兵萬人,鎮據陸口”。

嚴畯字曼才,徐州刺史部彭城人,喜歡學習,精於詩、書、禮,文章寫得好,是個文人,他曾撰寫了一篇《潮水論》,據說是中國最早關於潮汐學的專篇,可惜早已失傳,具體內容無從考知。

嚴畯性格質直純厚,是個老實人, 他從北方來到江東避亂,和張昭、諸葛瑾、步騭這些一塊來江東避難的北方人士關係很好,他最早被張昭推薦給孫權,先後在孫權手下擔任騎都尉、從事中郎。騎都尉相當於騎兵旅旅長,從事中郎的品秩只有六百石左右,比縣令高些,遠不如郡太守。

嚴畯只會死讀書,有一次孫權讓他讀一段之前學過的文章給自己聽,嚴畯讀了一篇“仲尼居”, 張昭在旁邊一聽就急了,說嚴畯是個“鄙生”,也就是書呆子, 張昭重新讀了一篇“君子之事上”給孫權。

“仲尼居”出於《孝經》,說的是孔子與曾子的一段對話,其中有一句是“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把“事君”只作爲中間的選擇,所以張昭急了,改讀“君子之事上”。

不過,孫權對嚴畯的這股“傻勁”看來挺喜歡, 只是嚴畯聽說孫權突然交給自己這麼大一付擔子,立即傻眼了,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特長,他根本帶不了兵。

衆人向嚴畯道喜,嚴畯急忙說:“非才而據,咎悔必至。”嚴畯說得很真誠,甚至“發言慷慨,至於流涕”。

魯肅死後孫權爲什麼選嚴畯接班?又爲什麼換成呂蒙? 第4張

但是孫權的意志也很堅決,非選嚴畯不可,看到嚴畯竭力推辭,孫權想試試他,就讓他騎馬,也不知道嚴畯假裝的還是真不會騎,一上馬就掉了下來,孫權這才收回成命。

嚴畯後來一直在孫權身邊擔任文職, 孫權稱帝后當過孫吳朝廷的尚書令,相當於祕書長,倒是發揮了他的專長。

在此之後孫權才下令由呂蒙接任魯肅的漢昌郡太守一職,屯駐於陸口,成爲魯肅的繼任者。

這件事很微妙,都說孫權一向最善識人,在用人上更以精準著稱, 爲何偏偏要用個又傻又呆的文人主持荊州大局呢?

“傻”和“呆”在別人眼裏是缺點,但在孫權眼裏大概就是優點,這樣的人沒心眼,讓人真的放心。同時,孫權是個凡事都喜歡“親自上手”的領導, 下面的人只要聽話、認真執行命令就行,是不是聰明倒在其次。

魯肅死後孫權爲什麼選嚴畯接班?又爲什麼換成呂蒙? 第5張

這件事可以看作孫權用人思路上的一次大膽嘗試,就像他後來用呂壹、暨豔一樣,雖然出人意料,但也有跡可尋。只是這一次孫權大約也覺得有些過於輕率了,所以才收回成命,重新任命了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