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潘美不是北宋開國名將嗎?爲什麼會被說爲奸臣?

潘美不是北宋開國名將嗎?爲什麼會被說爲奸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潘美,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本站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人的思維是無比複雜的,善惡的念頭都存乎一心。白居易有詩云:“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然而《竹書紀年》中就有周公篡位的說法,而王莽如果坐穩了皇位自然也就不再是逆賊了,所以忠奸善惡又有誰能說得清呢?

01

或許中國人因爲長期受到評書、戲劇的影響,喜歡把歷史人物臉譜化,認爲一個“白臉”就只會爭權奪利、坑害忠良,而“黑臉”就真的是鐵面無私、一心爲民。比如最經典的白臉形象曹操,在百姓心中就是周瑜所說的“漢賊”,《三國演義》裏還有他在袍袖上記下關羽對張飛評價的醜事,但是真實的歷史上就是他讓北方從紛亂走向穩定,避免了更多的叛亂。最經典的黑臉形象包拯,在戲劇裏爲了公正判案甚至大義滅親,但真實的他同屬士大夫階層,與其他士大夫一起排擠狄青等一衆武將,爲階級利益明爭暗鬥。

潘美不是北宋開國名將嗎?爲什麼會被說爲奸臣?

評判忠奸,往往是從動機和結果兩方面來評判,但孰輕孰重卻沒有定論。比如南宋名臣韓侂冑,他積極組織北伐最後失敗,客觀上削弱了南宋的國力、打擊了南宋的士氣,但也是爲了南宋江山或者說漢人政權在努力。而今天的主流觀點卻把韓侂冑評價爲奸臣,這就是以動機爲導向。那爲什麼小編會說沒有定論呢?因爲有時候也會出現以結果爲導向的評價,比如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北宋開國名將潘美。

02

潘美,字仲詢,河北大名人。早期潘美是後漢的將領,但他看人的眼光十分毒辣,明白劉承祐沒有開疆拓土的胸襟氣魄,跟着他混遲早得玩完,所以果斷跳槽到了後周。當時的後周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周世宗柴榮,潘美看得出這是個潛力股。

當時正趕上遼、後漢、南唐犯邊,柴榮決心御駕親征,急於立功的潘美自然要跟隨御駕出征。就是在此時潘美的領兵能力得到了體現,而且與一干將領結下了友誼,這爲日後潘美支持趙匡胤登基埋下了伏筆。

潘美不是北宋開國名將嗎?爲什麼會被說爲奸臣? 第2張

柴榮英年早逝,後周孤兒寡母不能服衆,於是有了趙匡胤“陳橋兵變”的戲碼。當時潘美在陝西屯兵沒能趕上這齣戲,但是他很果斷地支持了趙匡胤,再一次體現了他的反應靈敏。果然,北宋建立後潘美受到趙匡胤的信任,還被列入開國名將配享太廟,不得不說他真的是一個很會投機的人。

北宋建立後,趙匡胤開始了統一中原的步伐,潘美也就跟隨趙匡胤一路四處征戰屢立戰功。中原平定後,潘美還在征伐遼國的戰爭中守衛代州,打退了遼人的進攻,憑藉這份功勞被封爲代國公。

03

潘美是一個將才,可以指揮單獨一場戰役,但是他資歷淺,在軍中沒有太高的威信,算是趙匡胤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所以趙匡胤可以放心地任用他,自然“杯酒釋兵權”的名單中也就沒有潘美了。這樣一位大將,可以說正是君王最喜歡、用起來也最放心的。

潘美的名聲毀在宋太祖趙光義的兩次北伐。趙光義是個被寵壞的孩子,好大喜功又沒有兄長的才能,兩次倉促伐遼都是慘敗。有這樣的主帥,已經遠遠不是“豬隊友帶不動”那麼簡單了。在錯誤的大方針下,潘美等將領再如何掙扎也不可能改變結局。但是潘美還是得爲楊業的死負責。

當時潘美和監軍王侁、手下將領楊業的任務是掩護撤退。經過商議決定由楊業領兵迎敵,潘美在後面埋伏。但是王侁在楊業出發後要潘美撤走,於是潘美就真的撤走了,結果導致楊業戰死。最後官方處理結果是王侁背鍋,潘美罰酒三杯。

潘美不是北宋開國名將嗎?爲什麼會被說爲奸臣? 第3張

在戲劇中,潘美是一個嫉賢妒能的小人,因此故意要害死楊業,所以纔有了這麼一出。但潘美真的有這個動機嗎?如果潘美真的是因爲嫉賢妒能才害死楊業,那麼縱觀他的生平爲什麼從未出現過類似的事情?臨時起意?只嫉妒楊業一個?顯然是說不通的。

有人會說如果不是存心害楊業爲什麼會放任楊業陷入絕境?只能說這種說法是有罪推論,但是相信多數人還是傾向於無罪推論,即拿不出證據就不能定罪。

結語

潘美作爲主將在客觀上責任是不可推卸的,但是如果要從主觀的角度來評判就真不好下定論了,除非有人能拿出潘美的日記。而且要知道監軍執行的是皇帝的意志,所以潘美聽從王侁的指示行事從法理上來說是合理的。可惜他一生功業,而今卻被戲劇醜化成了一個奸臣。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