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說張璁是好人還是壞人 爲什麼會有這個說法

爲什麼說張璁是好人還是壞人 爲什麼會有這個說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璁是明朝嘉靖帝時期的內閣首輔,曾經三次爲相,晚年病弱辭職之時,受到嘉靖帝的一再挽留。問張璁是好人還是壞人,其實就是問他是忠臣還是奸臣。之所以有這樣一個疑問,是因爲在《明朝那些事兒》中,張璁實在不算是什麼好人。

說張璁是壞人,大部分原因是因爲張璁在大議禮時期,堅定的站在皇帝一邊。並且幫助皇帝,逼得首輔楊廷和離職。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張璁在進入內閣之後,所施行的政治改革,侵害了大地主大階級乃至於權宦的利益。所以在張璁受到各方面人氏的批判,因爲有嘉靖帝在背後做他堅實的後盾,這些批判實際上對張璁並無太大實際影響。

爲什麼說張璁是好人還是壞人 爲什麼會有這個說法

後人曾說,明朝的黨爭自張璁而始。因爲從張璁領導的“議禮派”鬥垮楊廷和之後,明朝內閣首輔的更替,都是一個鬥垮另一個,然後上臺的。張璁把楊廷和打倒,夏言把張璁打倒,嚴嵩把夏言打倒,徐階把嚴嵩打倒,高拱把徐階打倒,張居正把高拱打倒,東林黨人又把張居正打倒。這麼一連串下來,可不就是從張璁開始的黨爭嗎。

不過個人認爲張璁並不是奸臣,應該算是好人。儘管在大議禮之時,張璁與忠臣楊廷和相對,並且逼迫楊廷和辭職。但是並不意味着,他就是奸臣。個人立場不同,自然會有爭鬥,朝爭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互相廝殺,不計後果。張璁率領“議禮派”鬥贏了楊廷和,只能說他技高一籌,而不能將他列入奸黨一列。

張璁本人是一個爲國爲民,維護百姓利益的好官。他五十歲時有詩云:“一飯還三嘆,黎民正阻飢。”;“有雪未爲瑞,凶年正可悲。流民幾行乞,粒米不成炊。”;“年飢難獨樂,官冗得偷閒。”。這些詩句,無不都是在擔憂百姓飢寒,這樣一個心繫百姓的人,如何會使貪官呢?

張璁在《明朝那些事兒》中,被作者快要黑出翔了。但實際上在正史中,對他的評價極高。

爲什麼說張璁是好人還是壞人 爲什麼會有這個說法 第2張

《明史》:“剛明果敢,不避嫌怨。既遇主,亦時進讜言。”“他若清勳戚莊田,罷天下鎮守內臣,先後殆盡,皆其力也。持身特廉,痛惡贓吏,一時苞苴路絕。”

《國朝典故》:“孚敬剛明峻潔,一心奉公,慷慨任事,不避嫌怨。果於自用,休休之量,是其所短。上親按其古諡法,以其危身奉上,特諡曰文忠,眷顧之厚,終始不替雲。”

放在今天的《中國通史》也說他:“張璁”始終清廉自守,博學明辨,而勇於革新,可謂嘉靖朝難得的賢相,也是明代一少有的閣臣。“

《明朝那些事兒》,的確算的上是一本好書。但是在評比一個人的時候,個人還是比較願意相信正史的。

當然不是史書隨便評比,就能爲一個人定性,還得他個人的政治經歷。張璁在入閣之後,針對當時明朝的現實實際,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爲明朝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使得已經開始呈現頹勢的明朝,煥發新生。

明朝嘉靖時期土地兼併嚴重,貧富差距過大。張璁下令清查土地田賦,並明令禁止侵佔民田,田地是中國古代農民安身立命的根本,當時許多民田被地主階級侵佔,失去土地的農民只能經受剝削。

爲什麼說張璁是好人還是壞人 爲什麼會有這個說法 第3張

除此之外,還進行科舉改革,針對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科舉規則進行更改,重新規定考試文體,提高應試者素質。

明朝當時貪污受賄成風,政治腐敗,也是社會動亂的原因之一。張璁針對這種情況,明確官員任命和升遷的條例,整頓官員作風,提高工作效率。面對當時揪出的大貪官,毫不徇私枉法,嚴肅處置,警惕他人。

綜上所述,張璁儘管得罪了許多人,但是卻並不是一個禍國亂政的奸臣。相反他對明朝的繼續發展,還有着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