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荀彧和諸葛亮都忠於漢室 荀彧爲何不像諸葛亮一樣流芳百世

荀彧和諸葛亮都忠於漢室 荀彧爲何不像諸葛亮一樣流芳百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荀彧和諸葛亮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同樣忠於漢室,荀彧爲什麼沒有像諸葛亮那樣流芳百世?

劉備爲了匡扶漢室,放下身段三顧茅廬請有臥龍先生之稱的諸葛亮出山輔佐,諸葛亮感念於劉備的誠心,嘔心瀝血的輔佐劉備,最終死在了北方前線,千古留名。

荀彧出身名門世家,骨子裏有着一種文人獨特的驕矜。

他在董卓一手遮天之時決然的棄官而走,在曹操一無所有之時毅然投奔,幫助曹操籠絡人心、守住許都、打贏官渡之戰,勞心勞力卻不受三公的稱號,最後這名漢室的大忠臣卻死於憂憤。

二人有着同樣的出發點和追求,但是結局卻大不相同,諸葛亮被後人稱爲忠臣的典範,還立祠褒揚,一首《出師表》至今被人稱頌。

但是荀彧卻沒能像諸葛亮那般流芳百世,成爲了歷史長河中的一粒沙子,二人之間的差距究竟在哪裏?

荀彧和諸葛亮都忠於漢室 荀彧爲何不像諸葛亮一樣流芳百世

荀彧(劇照)

師出有名,以有道伐無道

劉備是漢室正統血脈的後人,他的初衷並非是爲了自己稱王稱霸而征戰天下,劉備首先以漢氏宗親爲名號招攬人才,傳出去的是爲了興復大漢而結束亂局的名聲,這一點就足以讓很多正直之士心甘情願的追隨。

畢竟哪怕亂世,也沒有人會心甘情願地被叫一聲亂臣賊子,但是跟着劉備打天下的他們卻是“師出有名”,贏了以後封侯拜相後世流芳千年,輸了也不失忠義二字。

諸葛亮原本是“出世”之人,在草廬之中過着悠然閒散的生活,之所以願意爲劉備所驅使,一方面是被劉備的誠心和忠義所感動,另外一方面是他本人也不忍心看天下繼續大亂。

劉備得到諸葛亮之後,每天與其同吃同睡,比起一名聰慧的謀士,劉備將諸葛亮當成老師一樣尊敬,並且下令身邊所有人都要對諸葛亮同樣尊重,包括自己的結義兄弟關羽和張飛。

在另外一種意義上,劉備給了諸葛亮無條件的信任和絕對的實權,每逢出戰勢必詢問諸葛亮的意見,從一無所有的賣鞋郎到後來建立了實力雄厚的蜀國。

劉備從未妄自尊大,甚至最後在白帝城託孤之時,劉備還向諸葛亮許諾,若劉禪撐不起蜀國的基業,諸葛亮則可以取而代之。

諸葛亮也感謝劉備的知遇之恩和賦予他發揮才能的平臺,於是他答應劉備一定會幫助劉備完成匡扶大漢的夢想,所以有始至終,君臣二人都是朝着同一個方向而努力。

諸葛亮幫助劉備拿到荊州和益州,還有漢中作爲征戰天下的籌碼,隨後陪同劉備征伐吳國,劉備死後諸葛亮繼承了他的志向,雖然諸葛亮五出祁山北伐無功而返,但是他卻用一生向世人闡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的重量。

荀彧和諸葛亮都忠於漢室 荀彧爲何不像諸葛亮一樣流芳百世 第2張

諸葛亮

劉備從來沒有懷疑過諸葛亮,諸葛亮也無條件地在劉備面前展現自己的才能和實力,從來都不會擔憂因爲鋒芒畢露而被主上嫉妒猜忌。

後代無數臣子都以諸葛亮爲榜樣努力,他們願意效仿諸葛亮爲了自己效忠的主公拼盡最後一絲心血,保全了自己一世忠臣的名號,更有無數文人寫詩作賦來歌頌諸葛亮。

在後世各朝各代,諸葛孔明四個字不僅代表了前朝的一名古人,更是對一名臣子最大的褒獎。

荀彧站錯了隊伍

但是荀彧和曹操之間的君臣關係就大不相同了,荀彧由始至終都是名副其實的漢臣。他的一生都在爲了維護漢室而做出努力,他骨子裏的驕傲和忠誠讓他一生都在爲忠臣不侍二主這句話而困擾。

而曹操要走的路已經隨着手中權力越來越大徹底偏離了方向,所以也就註定了荀彧無法像諸葛亮一樣無所顧忌的輔佐主公成就大業。

諸葛亮的主公是劉備,但是荀彧的主公卻從來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

建安元年,漢獻帝從長安出逃,一路顛簸回到洛陽,此時的皇帝早已沒有了最初的風度和權力,只能狼狽地借住在臣子家,大臣們個個都是自身難保,百姓更是飢寒交迫,淪落到賣兒賣女的地步。

荀彧和諸葛亮都忠於漢室 荀彧爲何不像諸葛亮一樣流芳百世 第3張

曹操

是荀彧主動向曹操提議,可以將漢獻帝迎到許昌,一來是體現了曹操是一名忠臣,二來能夠解決皇帝顛沛流離的窘境,三來可以在最大限度內保證皇帝和臣子之間的權力平衡。

這是荀彧能夠想得出來解決困境最完美的方法了,曹操最初只是在亂世中佔據了幾個郡縣的小角色。

哪怕獻計殺了董卓也依舊無法成就大氣候,是荀彧從他身上看到了希望,幫他一路創下基業,更是在官渡之戰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曹操在成爲魏王之前,一直都將荀彧視爲恩人和知己,所以在荀彧提出將漢獻帝迎回的想法時,曹操並沒有拒絕。荀彧自以爲在他的輔佐之下,曹操會成爲和他一樣想要興復漢室的能臣,但是荀彧卻小看了曹操的野心。

曹操是亂世中的梟雄,他從未想過做漢朝的忠臣,隨着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野心也不斷滋生,建安19年,董昭等人聯名上書要求當時已經大權在握的曹操改稱“魏王”加九錫。

收到這個消息之後的曹操十分意動,但是他並沒有直接答應,曹操先祕密寫信給荀彧,徵求荀彧的意見,這個舉動並非只是信任,更是因爲荀彧出身名門世家,背後是漢朝無數根基身後的老臣。

荀彧在公元前189年被舉孝廉,在任期間兩袖清風,爲人耿直,是難得的忠臣。

荀彧和諸葛亮都忠於漢室 荀彧爲何不像諸葛亮一樣流芳百世 第4張

荀彧(劇照)

曹操的這個行爲更像是試探,若是他稱王之事得到了荀彧的點頭認可,就說明荀彧願意奉他爲主,荀彧身後的那些老臣也願意給他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

可誰知荀彧卻斬釘截鐵地拒絕了曹操,他拿出了儒家的道德標準來反駁曹操的想法,更是在言語之間告誡曹操,最初征討董卓也不過是盡了爲人臣子的本分。

若是皇帝有心恩賜,曹操可以感恩戴德的接受,若是皇帝沒有開口提到這件事情,曹操卻主動要求,那就說明了曹操的行爲是不知進退,僭越了。

荀彧和諸葛亮都忠於漢室 荀彧爲何不像諸葛亮一樣流芳百世 第5張

曹操(劇照)

荀彧的名聲和曹操綁在了一起

曹操從未想過自己興沖沖的試探居然會遭到荀彧疾言厲色地拒絕,也正是這個時候,曹操認識到了荀彧從頭到尾都不可能和自己站在一邊。

能夠說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曹操絕對不會允許有人擋在他稱王的路上,哪怕這個人是幫助自己起家的荀彧也不行。

所以曹操便不顧外人的阻止把荀彧從權力中心調出,聰慧如荀彧,很快便反應過來曹操已經不再需要自己的輔助,同時也不再願意聽從他的意見了。

荀彧清楚漢朝皇帝早已沒有了一統天下的能力,曹操勢力越來越大,手下能臣強將數不勝數,現在已經有人諫言要求他稱王,日後取代漢朝皇帝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了。

荀彧和諸葛亮都忠於漢室 荀彧爲何不像諸葛亮一樣流芳百世 第6張

荀彧

荀彧一來痛恨自己當時看錯了人,二來痛心自己對於這種局面沒有任何挽回的能力,三來無法接受自己一直以來輔佐曹操做大,最終卻以這樣的方式被調出,最終憂憤而死。

荀彧從不願和亂臣賊子站在同一朝堂上而辭官,到舉族投奔韓馥失敗。一路陪着曹操征討亂臣賊子,心中一直渴望着曹操能夠幫助自己完成匡扶漢室的大業,可誰知多年來忠心耿耿的陪伴,卻養出了一個想要取而代之的“亂臣賊子”。

荀彧手中沒有兵權,多年來做的又是謀臣的事情,骨子裏的忠讓他做不出背叛漢朝的事情,爲人的義讓他沒有任何辦法在背後捅曹操的刀子,所以最後只能選擇含恨而終。

諸葛亮輔佐的劉備從最開始就是漢室宗親的後代,一直以來的目標和夢想也是漢朝能夠恢復往昔的輝煌,所以諸葛亮的身份只能是忠臣。

荀彧和諸葛亮都忠於漢室 荀彧爲何不像諸葛亮一樣流芳百世 第7張

曹操

但是曹操卻不同,最初的曹操也是漢室的臣子,但是曹操一路上見識了漢朝的衰敗,他心中清楚,始終要有人推翻這個腐朽的局面,野心加上天時地利讓他成爲了那個人。

在稱王之前,曹操和荀彧是綁在同一條船上的利益共同體,但是在曹操決定做“魏王”以後,荀彧對於他來說就再也不是一個難得的助力,而是一塊絆腳石。

但是後世對荀彧的評價和看法卻沒有辦法和曹操分開,畢竟曹操能夠做到魏王,甚至爲自己的孩子光明正大地做皇帝鋪了一條平坦的路,其中少不得荀彧的幫助。

荀彧和諸葛亮都忠於漢室 荀彧爲何不像諸葛亮一樣流芳百世 第8張

曹操

哪怕這一切都不是出自於荀彧的本意,但是荀彧畢竟是曹操最看重的謀士,所以荀彧“效忠”的主公是梟雄、是竊國的奸臣,那麼荀彧的名聲有怎麼能好?

荀彧一步步將後路堵死的最大原因還是他不夠決絕,若是在建安四年曹操因衣帶詔誅殺朝廷大臣的時候,荀彧不再繼續試圖保持曹操和漢獻帝之間的平衡,果斷選擇改投明主。

恐怕他的名聲哪怕不及諸葛亮,也最少能夠留下一個“漢室忠臣”的名聲,而不至於最後不僅洗刷不了“附逆”的名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