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盧綰爲什麼會背叛劉邦?原因是什麼

歷史上盧綰爲什麼會背叛劉邦?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盧綰是豐邑人,和漢高祖是同鄉。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

其實盧綰本不想反,劉邦也沒打算除掉盧綰,然而這期間發生了一系列誤會,最終導致了盧綰的反叛。

這誤會的源頭,還要從楚漢爭霸結束、劉邦登基稱帝說起。

當時,劉邦一共封了七個異姓諸侯王,分別是楚王韓信、樑王彭越、韓王信、長沙王吳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以及趙王張敖。

結果就在這一年的十月,燕王臧荼就起兵反叛了。

歷史上盧綰爲什麼會背叛劉邦?原因是什麼

臧荼爲何要反叛?還不是被劉邦嚇到了。

當時劉邦做了兩件事情。其一,是大肆搜捕項羽的舊部;其二,是派兵征討項羽所封的臨江王共尉。

這臧荼是項羽舊部,楚漢爭霸時期,他兩不相幫。也就是說,他在漢朝是沒有寸功的。這種人的心理很好理解,既然沒有寸功,那麼就會擔心自己的地位不保。

他時刻擔心自己會步了臨江王的後塵,於是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起兵反叛。

而這正中了劉邦的下懷。因爲劉邦從一開始就打算除掉這些異姓諸侯王,他只不過是缺個藉口罷了。

當然,對此所有人都沒有意見,在他們看來,這一切都是臧荼自找的,怪不得劉邦。

當劉邦消滅臧荼後,便封盧綰爲新任燕王,爲後面的事情埋下了伏筆。

接下來,劉邦開始謀劃對楚王韓信下手了。

這韓信有兵仙的美名,加上他的楚國是當時勢力最大的諸侯國,因此劉邦對他十分忌憚。

當時,有人狀告韓信意圖謀反,將領們紛紛請纓,希望能前去討伐韓信。但是都被劉邦一口回絕了。

和韓信硬碰硬,劉邦心裏完全沒底。這一仗要是打起來,稍有不慎他辛苦建立的漢朝就會土崩瓦解。

因此劉邦採取陳平的計策,假借巡遊雲夢澤的名義,路過韓信的封地,順便叫韓信過來敘敘舊。

劉邦也算對韓信有知遇之恩,韓信不疑有他,欣然前往。結果到了劉邦的駐地就被抓了起來。不過礙於韓信功勞太大,而謀反一事八字沒一撇,加上劉邦也擔心刺激到其他異姓諸侯王。於是沒有處死韓信,而是將其貶爲淮陰侯,將其封國除國。

接着便輪到韓王信了。

這韓王信的情況比較特殊,劉邦應該沒打算對他下手的。就在楚國被除國後,劉邦特意調整了韓王信的封地,使得其封地與匈奴接壤。

歷史上盧綰爲什麼會背叛劉邦?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很顯然,劉邦這是想讓韓王信與匈奴對抗,藉此不斷消耗其實力,同時也能拱衛漢朝,可謂是一舉兩得。

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劉邦的預料。

韓王信的軍隊根本不是匈奴大軍的對手,因此他多次派人與匈奴講和。這種事情不光彩,自然不便到處宣揚,結果傳到劉邦耳朵裏變成了韓王信多次遣使往返匈奴。

劉邦一看,你小子揹着我聯絡匈奴,到底想幹啥?於是派人前去質問韓王信。

這一問不得了,韓王信聯想到臧荼和韓信的下場,擔心自己也會步了他們的後塵,乾脆聯合匈奴,公然反叛了。

劉邦親率大軍討伐韓王信,韓王信大敗,只得逃往匈奴。而劉邦乘勝追擊,後來中了匈奴人的圈套,被匈奴人圍困在白登山。最後匈奴人發現搞不定漢軍,這麼僵持下去對自己沒好處,只好找個藉口放走了劉邦。

然後輪到趙王張敖了。

公元前200年,劉邦路過趙國,順路去看望趙王張敖。

這張敖是張耳的兒子,而這張耳與劉邦的關係非同一般。劉邦年輕的時候曾給張耳當過幾年門客,從張耳那裏學到不少有用的知識,加上楚漢爭霸時期張耳也是站在劉邦這邊的,劉邦一直很敬重他。

正因爲這層關係,張敖對待劉邦一直都是採取對待長輩的禮數。但是劉邦卻表現出傲慢無禮,不把張敖當回事。很顯然,劉邦這是故意刺激張敖,看能不能找個藉口將其封國收回。

結果這張敖沒什麼反應,反倒是趙國相國貫高等人看不下去了。正所謂主辱臣死,既然劉邦對張敖無禮,那麼貫高等人就要讓劉邦付出代價,於是他們密謀刺殺劉邦。

後來此事被揭發出來,張敖受到牽連被抓了起來,趙國被除國。不過劉邦還算顧及張耳的往日情分,並未處死張敖。反而封他爲宣平侯,並讓他做了自己的女婿。

按照劉邦原來的劇本,接下來該除掉樑王彭越或者淮南王英布了,然而此時卻發生了一場意外——陳豨反叛了。

這陳豨是劉邦身邊的老人了,從劉邦反秦的時候便跟隨左右,歷經大小戰役無數,乃是一員宿將。

按理說,這種人一輩子都不會反的。陳豨的反叛,與劉邦對異姓諸侯王下手過狠有關。

公元前200年,匈奴攻打代國,代王劉仲逃回了長安城,打死也不回代國了。劉邦便將他貶爲合陽侯,封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爲代王,讓陳豨以代國相國的名義率軍前去抵禦匈奴。

當時韓信已經被貶爲淮陰侯,居住在長安城。陳豨因爲是他的老部下,於是和他告別。

韓信對於劉邦當初誆騙自己,奪了自己的封國一直耿耿於懷。因此他趁機勸說陳豨,他手握重兵又遠離朝堂,一旦有人說他意圖反叛,即使劉邦一開始不相信,但是說的人多了,遲早會信的,他韓信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此韓信建議陳豨到了代國,好好發展勢力,然後自立爲王,到時候他在長安城響應陳豨,二人一起奪取天下。

韓信的事情歷歷在目,再加接連幾個異姓諸侯王的下場擺在那裏,陳豨對於韓信的話深信不疑,便答應了他的提議。

後來劉邦乾脆讓他兼任趙國相國,使得陳豨手握兩地精兵,有了和朝廷叫板的本錢。

歷史上盧綰爲什麼會背叛劉邦?原因是什麼 第3張

直到周昌向劉邦打小報告,稱陳豨手握重兵,招攬上千門客,恐有異心。加上陳豨的門客做了很多違法亂紀的事情,還牽連到陳豨,他擔心遲早被治罪,於是便反了。

陳豨的反叛其實給劉邦敲響了警鐘,他一直以來只是想對付異姓諸侯王,對於這羣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他是很放心的,陳豨的反叛不應該發生。

陳豨反叛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劉邦對異姓諸侯王下手太狠。除了燕王臧荼,其他幾人其實都比較冤枉。即使是韓王信那也是被劉邦逼反的。

劉邦明白自己只是針對異姓諸侯王,因爲這羣人太礙眼了。但是其他人不知道這事,對於其他人來說,劉邦這是對大臣們下狠手。

所以,陳豨的反叛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劉邦能看清這一點,那麼他就能避免後來的盧綰反叛了。

爲了平定陳稀之亂,劉邦確實花了不少功夫,這期間樑王彭越也搭上了性命。

彭越這人挺有意思的,按現在的標準來看,他是一個十足的摸魚黨,而且是段位最高的摸魚大師。

此人最大的特點便是,上班不幹活。

楚漢爭霸時期,他是項羽的手下,項羽要他領兵一起出徵,他就開始找各種理由推脫,硬是不肯挪窩。

後來擔心項羽和他算賬,便投奔了劉邦。

結果劉邦征討陳豨的時候,也要彭越一同出征,彭越就開始說生病了之類的理由,也是死活不肯出兵。

劉邦正愁沒借口對付彭越,其結果可想而知。彭越被劉邦抓起來,後來在呂后的勸說下,將他處死了。

而韓信也因爲此前和陳豨的密謀暴露,被呂后和蕭何合力弄死。

到了這一步,當初的七個異姓諸侯王只剩下淮南王英布和長沙王吳芮了。英布乃當時最強的三個將領之一,即使面對韓信他也可以一戰。

英布很明白,劉邦是不會放過他們這些異姓諸侯王的。他不願坐以待斃,於是直接起兵反漢。

可惜,他和劉邦的兵力差距懸殊,雙拳難敵四手,最終兵敗被殺。

到這裏,劉邦開始爲他的整個計劃進行收尾了。而這其中最關鍵的便是盧綰。

這盧綰乃是劉邦的兒時玩伴,和劉邦那是知根知底的好友。從劉邦起兵反秦開始,他就一直跟隨左右,雖然沒什麼大功,但是卻是劉邦最信任的幾個人之一。

歷史上盧綰爲什麼會背叛劉邦?原因是什麼 第4張

當時,劉邦已經將異姓諸侯王解決得差不多了,於是開始着手準備善後工作。由於劉邦接連除去五個異姓諸侯王,因此坊間已經開始流傳劉邦不能容人的言論了。

做皇帝的有幾個不在乎自己的名聲呢?劉邦自然不希望後世人認爲他是個氣量小的皇帝。

爲此,他需要做些面子工程,留下一個異姓諸侯王,這樣方可堵住世人的口。在他原本的計劃裏,這個留下的異姓諸侯王便是盧綰。

也只有這樣才能解釋,爲何劉邦處心積慮一個個除去異姓諸侯王,卻又封了一個新的異姓諸侯王。

什麼都沒做,突然受封爲王,盧綰自然很高興,於是興沖沖的去封地上任了。

結果,隨着時間的推移,盧綰也陷入了和陳豨一樣的困境:他此時也手握重兵,遠離朝堂,更何況他還是個異姓諸侯王,劉邦下一個會不會對付他?

爲求自保,盧綰選擇了與陳豨結盟,並與匈奴保持着微妙的關係。在他看來,只要外有匈奴的威脅,內有叛亂四起,那麼他就還有利用價值,劉邦就不會對他出手。因爲劉邦需要燕國的軍隊來抵禦匈奴、協助消滅叛軍。

結果他沒想到,陳豨手下的一名將領被劉邦抓住,將他和陳豨往來一事給抖了出來。

對於此事,劉邦起初是不信的。不過朝廷自有法度,這事情走過場還是要走的,於是劉邦派人召盧綰前去解釋一下。只要盧綰說沒有此事,那麼也就不會追查下去了。

結果盧綰的反應出乎劉邦的預料,他說他病了,沒法去見劉邦。

這下子劉邦開始起疑心了,但是他不願輕易懷疑盧綰。因此他派遣審食其等人前去探查虛實,看盧綰是不是真的生病了。同時探查他到底有沒有異心。

這下子盧綰更加驚恐了,乾脆稱病,閉門謝客。這樣劉邦就更加生疑了。

加上後來從匈奴降卒那裏聽說盧綰與匈奴有往來,劉邦徹底確信盧綰已經背叛了他。於是劉邦派遣樊噲率軍征討盧綰。

盧綰只得帶着家人和數千親信逃到了匈奴。由於盧綰這個燕王不在了,加上長沙王吳芮一向恭順,最終劉邦留下了吳芮,以此來填補盧綰的位置。

歷史上盧綰爲什麼會背叛劉邦?原因是什麼 第5張

其實我們可以發現,所謂的盧綰反叛,純粹是一場誤會。盧綰不知道劉邦在想什麼,劉邦也不知道盧綰在想什麼,他們都是在憑着自己的想象來猜測對方的想法。

在整個事件中,劉邦要負主要責任。他犯了幾乎所有領導都愛犯的一個毛病,說話不清不楚的。

領導們只會告訴員工要做什麼,卻很少告訴員工爲什麼要這麼做。

劉邦也是一樣,他只告訴盧綰去做燕王,卻沒告訴盧綰他的用意。如果他告訴盧綰,讓他做燕王,是爲了給自己立牌坊,盧綰也就不會因爲瞎猜劉邦的用意,導致與陳豨還有匈奴聯繫了。

這些話雖然不能當面說,但是他和盧綰那麼熟了,私下交代一下不就好了。所以說這一切都是劉邦自作自受。

但是盧綰也不是沒錯,他和劉邦那麼熟,有什麼問題應該多溝通。而不是一聲不響的自己琢磨。

而這也是很多員工經常犯的錯誤,他們因爲各種原因,不敢和領導溝通,最後最出來的東西根本不是領導想要的。

所以,盧綰反叛,其本質是溝通問題,還是最初級的那種。不是雙方溝通存在障礙,而是雙方壓根缺乏溝通。

以史爲鑑,不是說說而已,劉邦和盧綰就給我們上了一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