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李淵心中的繼位者是誰?真相是李建成嗎?

歷史上李淵心中的繼位者是誰?真相是李建成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淵,字叔德,唐朝開國皇帝。以上問題小編將在下文爲大家一一揭曉。

李淵到退位之前,面對的都是一個他仍舊理不清思緒的局面。

你說李淵心裏一直想立的儲君肯定就是李建成嗎?

其實未必,而且立儲這件事的本身,他都不是李淵能夠絕對控制的問題,看似李淵想讓誰當太子就誰當,可李淵受到的威脅,卻是來自於另一個“維度”的,李世民根本就不跟他在同一個政治系統裏玩,你李淵立的太子是誰,跟李世民造不造反,沒有一點牽制作用。

變局,是在武德四年開始的。

對於李淵而言,竇建德、王世充是該死的,不管是他們生前還是死後,李淵都要恨他們。

因爲就是他倆,給了李世民“脫離”的機會

脫離這個詞,意味着李世民和李淵之間形成一種“分裂”,這在關於唐初的歷史中,是鮮有的說法,但事實,卻是如此。

武德四年之前,李淵有很多打不贏的敵人,手下的虎將、智將都拿不下,假如忽視李世民的存在,李淵就只是一個很平凡、很普通的諸侯勢力,還要墊底,在李淵的皇帝生涯裏,劉武周、西秦都是很可怕的敵人,沒有李世民,李淵打不贏。

所以就不能夠忽視李世民,李淵的戰爭,不是“賞賜”戰,而是“能力”戰。

歷史上李淵心中的繼位者是誰?真相是李建成嗎?

何爲“賞賜”戰?

如果要打的敵人很弱,兵力差距很大,是個阿斗都能輕鬆拿下,那麼皇帝就可以把這一戰當作“鍍金”,當作機會送給自己想要提拔的臣子、兒子,這便是賞賜戰。

何爲“能力”戰?

顧名思義,就是需要真材實料才能拿下惡戰,往往是敵強我弱。

李淵點了點自己的陣營,最終確認,沒人幹得了這個活,如果不讓二兒子上,全家回山西蹲着,如果二兒子上了,李家還有一線生機。

難道李淵不知道給兵權李世民危險嗎?

他太知道了,在武德二年,李淵就防李世民跟防賊一樣,不然爲什麼他還要“忽悠”李世民:

“以後這個太子還是你來當”

有人說這叫哄小孩,其實這更像是緩兵之計。

給了兵權,李世民使勁折騰,一個個敵人全部按倒,堅壁清野、遊擊、埋伏、間諜,遊牧的中原的,經典的戰術都用上了,李淵集團齊呼,秦王果真是天神下凡,但這有什麼用?

李淵把兵權一收,你李世民還不是孤家寡人?

你再多套路,不給你人不給你兵,你能做什麼?

因此在武德四年以前,李世民沒有辦法。

那爲什麼變化出在武德四年呢?

因爲“天策府”正式成立,大本營就在王世充老巢:洛陽。

又是一次熟悉的劇情,李淵給權,李世民帶人圍洛陽,也還是熟悉的結果,戰神李世民把王、竇兩人都幹趴下了,自此,大唐幾乎宣告坐穩天下,那李世民的功績大啊,必須要給賞賜,不然說不過去。

於是設立了一個“天策上將”的職位,這個職位,位於三公之上、王公之上,史無前例,絕無僅有。

在當時,李淵的兒子們都有“王府”,李世民本來也有秦王府,但因爲一下子拿下了洛陽,李世民順勢搞出了個“天策府”,這個天策府可厲害了,有着自己的官制,長史、司馬悼軍曹,一個不落,非常完善。

而且李世民還升任“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

這下子,李世民有了一個基本盤,那就是以洛陽爲中心的一大片地區,都是聽他的了,因爲他有着地方最高的行政執政權。

假如不是一家人,這是不是就叫“割據”?

歷史上李淵心中的繼位者是誰?真相是李建成嗎? 第2張

武德四年起,李世民就不是李淵可以隨便拿捏的人物了,你說李淵在長安搞風搞雨,今天要立李建成,明天要李元吉,這對李世民的傷害致命嗎?

並不致命。

李世民是個很聰明的人,也有野心,在打開洛陽的大門後,他迅速拉攏人心,後來李元吉請求李淵殺李世民的其中一個理由,就是李世民“私有化”洛陽:

李元吉說要殺了李世民,李淵說,你哥哥很有功績,定四海之功勞,而且他沒有犯錯,如果殺了,拿什麼做藉口?

元吉因密請加害太宗,高祖曰:“是有定四海之功,罪跡未見,一旦欲殺,何以爲辭?”

李元吉馬上就說:

元吉曰:“秦王常違詔敕,初平東都之日,偃蹇顧望,不急還京,分散錢帛,以樹私惠。違戾如此,豈非反逆?但須速殺,何患無辭!”

李世民打開東都洛陽之後,並沒有立馬領兵回京邀功,而是到處“撒錢”,立私惠,爲什麼這樣做?

這很顯然李世民已經在做準備了,洛陽被李世民打下那天,就不屬於李淵了。

都說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爆發於武德七年的“楊文幹事件”,但還有一個更早,更危險的矛盾,那就是李世民和李淵的父子矛盾,隱隱爆發於武德四年,這一年起,李淵的心裏沒有那麼自在,你以爲他一定就想立李建成,而不是拿李建成當擋箭牌嗎?

在李淵的角度來看,讓兒子狗咬狗,對他來說是最好的辦法,這就叫帝王心術。

漢武帝是這樣做的,後來的唐玄宗是這樣,康熙也是這樣,爲的,就是讓兒子們沒有時間對付自己。

因爲李淵沒那麼大能力,他怕,在這個神仙打架的年代,他壓不住那麼多人,但作爲皇帝,他有一個專屬的視野,可以讓下面的人互相鬥毆,大家打得遍體鱗傷,他再出來收拾殘局。

而從某個角度來說,假如李淵在武德四年就趕緊除掉李世民,那麼就沒那麼多破事了,李建成是嫡長子,順理成章即位,天下歡喜,這不對嗎?

歷史上李淵心中的繼位者是誰?真相是李建成嗎? 第3張

想法自然是好的,李淵又何曾不是這樣想的,可中原一統了,還有北方的突厥呢?李淵也打不過啊,所以李世民不能死,不僅不能死,兵權還需要越來越大,這接下來都是能力戰,李淵也好,李建成、李元吉也好,他們沒有隔着河就把突厥罵回老家的能耐。

就這樣,一直拖到了武德九年。

武德九年,突厥問題依舊沒有解決,但是李建成等不及了,他看出來了,李世民已經成了氣候,一旦割據河南,李家就要分裂,李世民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練兵,然後打進長安。

李世民VS李淵,難不成李淵能贏?

結果很明顯,所以李建成要出手了。

而其實玄武門之變,這就是一場跟“兵權”沒有任何關係的政變,死的人不多,算是一場規模極小的流血政變,甚至叫做不流血政變,那都是可以的。

在玄武門政變之前,李元吉以抵禦突厥爲由,調走了李世民身邊的人,而且還把兵權給拿走了,嚴格來講,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沒權的人了。

李淵知道嗎?

李淵知道,面對這個局面,他什麼都不會去做,他要的,就是看看李世民、李建成,誰死誰活,他自然是希望李建成活着,這不代表李淵就是喜歡李建成當太子,但李建成不強勢,好處理。

到了這個境地,李淵已經沒有喜歡誰當太子的說法了,一切都是順其自然,他喜歡的,是對他最有利的局面和結果。

政變當天,李世民帶着一衆天策府的心腹進行埋伏,這一戰,是李世民被逼到沒有辦法的下策,他沒有兵,只能從監獄裏“借人”出來撐場面,所幸的是,李淵的很多禁軍,都是站在李世民這一邊的。

因爲李淵的叛徒夠多,玄武門之變沒有死太多無辜的人,全場就是李世民、尉遲敬德、李建成、李元吉在互相鬥法,而很顯然,武力值都在李世民這邊,咔咔幾下,兄弟互相殘殺的局面形成,李世民獲勝。

這可以說是最好的結果了,因爲李世民不需要大面積造反,不需要割據,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局面對於李淵來說,並沒有比李世民被殺壞多少,李淵要考慮的,是他自己不能被殺。

所以說,皇帝、帝王心術纔是最可怕的,皇子們的權鬥看似殘忍,可那個裁判最殘忍。

歷史上李淵心中的繼位者是誰?真相是李建成嗎? 第4張

而關於玄武門之變之後的李淵禪位,其實是朝臣的共同結果。

在這場權力博弈之下,除了李世民有着優越的能力以外,天策府的文武官員,也沒有一個弱者,他們對標的,就是以關隴舊貴族、弘農楊氏爲首的李淵的老朋友們。

如果文武百官都不向着李世民,即便是李元吉、李建成死了,那麼局面還是一樣的,李淵要制裁李世民,還是可以制裁,但假如前提是百官都是向着李世民的,那麼李世民就只需要把局面推動到一個量變的臨界點,那就會產生質變。

武德朝向貞觀朝的權力過渡,也是極其不易的,李淵嚴防左右,還是防不住李世民綻放野心,把自己趕下了臺,可站在朝廷的角度來說,李淵下臺,能者居之,這纔是最好的結果,所以在貞觀前三年,有一個對李世民的“觀察期”。

李世民登基後,迅速恢復國內生產,也時刻在想辦法瓦解突厥,因爲突厥內部太強,兩個可汗已經要分裂,在最關鍵時刻,李世民離間兩個可汗,突厥內亂爆發,李靖等人受命輕騎北上,最終滅了突厥,抓回了可汗。

貞觀三年,李淵正式讓出皇宮,這是他卸下全部權力的時刻,因爲突厥之亡,已經是隋唐幾代人的執念的完成,李淵不服也得服,他也終於承認,這個二子絕無僅有,是他一生最大的宿敵,也是他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