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周厲王被稱之爲昏君,暴君 周厲王做了什麼才導致暴亂

周厲王被稱之爲昏君,暴君 周厲王做了什麼才導致暴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周厲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周厲王統治時期,國人羣集而攻之,原因是何?

周厲王是西周後期的重要君主,其在位時期周王朝正面臨着嚴峻的挑戰。傳世文獻對於周厲王時期的專利政策、國人暴動、共和行政等重要事件的記載,一直爲學界所探討。古往今來,學界將周厲王時期的治國舉措歸結於服務自身利益的需要,其統治也被以“暴虐無道”相稱,周厲王亦被冠以“昏君”、“暴君”之名。周厲王之時爲何會發生暴亂?

一、頻繁戰爭加劇社會動盪

西周中晚期以來,東南地區的淮夷反叛無常。西北地區獫狁的活躍又給周王朝增添了新的危機。爲加強對東南、西北地區的控制,維護要服、荒服秩序,周王曾積極組織征伐淮夷、獫狁的軍事活動。如:昭王兩次南征荊楚、穆王西征犬戎、孝王征伐淮夷、夷王征伐“太原之戎”等。

周厲王被稱之爲昏君,暴君 周厲王做了什麼才導致暴亂

長期對付東南淮夷、西北獫狁的戰爭衝擊着周王室的政治統治,厲王至平王之際,天降怒於世人,國家災禍更甚。周靈王之子太子晉在勸誡靈王時,提到“自我先王厲、宣、幽、平而貪天禍,至於今未弭。”自厲王始,西周面臨着全面危機,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受到了衝擊。不僅是西周政權受到衝擊,淮夷、獫狁的叛亂,也讓民衆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民靡有黎,具禍以燼。”

鄭箋:“言時民無有不齊被兵寇之害者。”淮夷的入侵往往達到周王室附近的洛水流域,獫狁也曾入侵至周王室附近的筍邑、京師等地,不僅搶奪當地的生活物資,還俘獲大量民衆。戰事頻繁,擾亂了民衆農事的進行,影響了人們的耕作生活,以致人們生活顛沛流離。大規模的征討戰爭及宗周至東南地區的過長戰線加速周王室財力的消耗,以致國庫日漸空虛。周厲王爲給戰爭提供更爲充足的兵源以及錢財的支持,最先加大了徵兵的力度。

周厲王被稱之爲昏君,暴君 周厲王做了什麼才導致暴亂 第2張

二、止謗政策激化社會矛盾

各級貴族爲獲取更多山林川澤之利,紛紛將沉重的賦稅轉嫁於底層民衆身上,加大對民衆的剝削。沉重的賦稅使民衆的生活困苦不已,對周王室的不滿和怨恨日益加深。故王室大臣芮良夫有感:“民不日幸,尚憂思。”

周厲王對於西周舊制的改革一經實施便遭到各級貴族的強烈反對。厲王不悅,任用衛巫監謗以壓制國人的言論。王朝大臣召公以防川之害爲由勸誡厲王:“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此。”呼籲厲王要聽取民衆的意見,應使諫言上通於王,王亦應下察於民,以致上下通達,纔是爲政之道,不應輕易壟斷言論通達的途徑。

但召公的肺腑之言並未被採納。周厲王仍舊一意孤行,實行高壓政策,以致國人相見不敢言,唯以目示意。然而,君主通過聽取民衆的進言,以保持政治的清明,以考察政治得失,實爲治國之道。趙文子冠曾言:“吾聞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聽於民,風聽臚言於市,於是乎使工誦諫於朝,在列者獻詩使勿兜,辨妖祥於謠,考百事於朝,問謗譽於路,有邪而正之,盡戒之術也。”

周厲王被稱之爲昏君,暴君 周厲王做了什麼才導致暴亂 第3張

厲王鉗民之口的舉動,實爲堵住了言路。厲王統治三十四年,其告於召公言:“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這一舉措所付出的代價便是厲王忽略了民聲,看不到民衆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慘狀,最終失去民衆的支持。正如芮良夫所述:“君子而受諫萬民之咎,所而弗敬,譬之若重載以行崝險,莫之扶導,其由不攝停。”

郭沫若評價道周厲王的舉動:“奴隸主貴族的反動階級本性使厲王利令智昏,他命令衛巫監視國人的活動,禁止國人談論國家政事,違者殺戮。”民怨的積壓加速了民衆與周王室之間的矛盾,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裏,矛盾迅速達到頂端。《史記周本紀》載:“三年,乃相與叛,襲厲王。厲王出奔於彘。”至此,國人暴動席捲整個西周王朝,國家政治形勢急轉而下,王權危機日益嚴重。

三、朝臣的態度轉變

厲王改革擴大了周王室的經濟來源,但卻損害了各級貴族以及國人的利益,以朝臣、諸侯、國人對於厲王的統治日益不滿。《國語周語》、《史記周本紀》記載朝臣芮良夫、召公等人直諫厲王“專利”、止謗政策的弊端,厲王不聽,反而實行高壓政策以壓制,以致言路受阻。周厲王暴虐無道,任用奸惡小人治理朝政,使朝臣不便直陳君王之惡。懿王時期,便有詩人作刺以諫於政,間接勸誡君王以善道治天下。故朝臣在言路受阻的情況下,以詩諫王,抨擊厲王之治,亦爲當時的政治傳統。《詩經大雅》中的《民勞》、《板》、《蕩》、《抑》、《桑柔》五篇爲變大雅之篇章。

周厲王被稱之爲昏君,暴君 周厲王做了什麼才導致暴亂 第4張

詩序言皆爲刺厲王詩。《民勞》一詩所反映出的政治混亂、肆意用刑、奸宄橫行等國家情況與周厲王時期的任用專利之人,實施專利等情況相符。因此,此詩應作於厲王國人暴動之前。詩中,召穆公悲憫百姓的悲慘生活,反覆強調“民亦勞止”,且每章前四句強調百姓的生活已經困苦不堪,民乃一國之本,百姓勞苦則國家必定面臨危險,力勸君王重視民生。

詩的中四句,召穆公則強調君王對於“無良”、“惛怓”、“罔極”、“醜厲”、“繾綣”之人,尤要警惕。若任用奸佞之人,則會禍亂朝政,威脅國家政治。召穆公之言,表明了厲王執政時期,進行人事改革,任用榮夷公一事,已招致王朝卿士的不滿。對於厲王止謗之舉,朝臣也多加斥責。詩序雲:“《板》,凡伯刺厲王也。”箋雲:“凡伯,周同姓,周公之胤也。

人爲王卿士”凡伯言:“天之方懠,無爲夸毗。威儀卒迷,善人載屍。”鄭箋:“……君臣之威儀盡迷亂。賢人君子則如屍矣,不復言語。時厲王虐而弭謗”厲王實行止謗政策,而招致言路不通,朝中賢人無諫言之道,實爲周厲王用人之弊。“無獨斯畏”與《左傳召公二十六年》載:“萬民弗忍,居王於彘”一事相關。

此詩應作於國人暴動之後。凡伯經歷國人暴動後,勸誡君王應竭力維護公卿貴族之間關係。表明,厲王執政時期,公卿各級貴族與周厲王之間已出現君臣離心的跡象,二者關係十分緊張,矛盾加劇。《桑柔》一詩爲王朝卿士芮良夫所做,《潛夫論遏利篇》載魯詩言:“昔周厲王好專利,芮良夫諫而不入,退賦《桑柔》之詩以諷,言是大風也,必將有遂,是貪民也,必將敗其類。”

周厲王被稱之爲昏君,暴君 周厲王做了什麼才導致暴亂 第5張

詩中直言:“天降喪亂,滅我厲王”意指整個西周社會發生了變動,應是作於國人暴動之後。芮良夫也對厲王之治進行了抨擊。厲王執政時期,兵禍戰亂頻繁,使國家遭受危難。芮良夫直言:“哀恫中國,具贅卒荒。靡有旅力,以念蒼穹。”箋雲:“恫,痛也。哀痛乎,中國之人,皆見系屬於兵役,家家空虛,朝廷曾無有同力諫諍,念天所爲下此災。”

征戰之禍,兵役之苦,使芮良夫發出感嘆:“靡所止疑,雲徂何往?”戰爭頻繁,兵役無休無止,民衆又當何去何從?西周國力日漸疲敝,令芮良夫對於周厲王執政時期的用兵策略深感不滿。詩言:“憂心慇慇,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鄭箋:“辰,時也。此士卒從軍久,勞苦自傷之言。”

詩中表達的是士兵久戰不得歸的憂傷之情,也是芮良夫借從軍之苦、士兵之憂,來表達一代老臣對於國家戰事的不滿、國家前途的擔憂以及自身前途的迷茫,因而發出生不逢時的感傷,這是芮良夫發自內心的吶喊。正如劉熙載在《藝概詩概》中言:“《大雅》之變,具憂世之懷;《小雅》之變,多憂生之意”。

四、總結

以召穆公、凡伯、芮良夫爲代表的朝臣以詩諫王,對於厲王的抨擊集中於國君的治民之道、用人之道、治國策略等問題。從召穆公、芮良夫等人的抨擊中,不僅反映出西周危機嚴重,同時也表明國人暴動前周王室內部的矛盾不斷加劇,周王與貴族階級間的權力較量升級。

周厲王被稱之爲昏君,暴君 周厲王做了什麼才導致暴亂 第6張

由於周厲王一意孤行,實行暴政,使厲王與公卿各級貴族最終離心。爲維護自身的利益,反對厲王暴政的各個階級在利益的驅使下達成一致,最終形成與以厲王爲首的榮夷公、虢公長父等革典派大臣相互對立的局勢。

在國人暴動之前,此局勢已經形成,二者間的矛盾已不可調和,厲王與公卿各級貴族最終離心。爲維護自身的利益,反對厲王暴政的各個階級在利益的驅使下達成一致,最終形成與以厲王爲首的榮夷公、虢公長父等革典派大臣相互對立的局勢。在國人暴動之前,此局勢已經形成,二者間的矛盾已不可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