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孫權在江東稱帝是在何時?他爲何要拖得這麼久呢?

歷史上孫權在江東稱帝是在何時?他爲何要拖得這麼久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權,字仲謀,三國時期吳國開國君主。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熟悉三國曆史的知道,就在曹丕稱帝的次年,劉備就火急地稱帝了,只有孫權等到許多年後的229年,纔敢在江東稱帝,而這個劉備已經死了六年之久,曹丕也已經死了三年之久。爲什麼孫權的稱帝日要拖得這麼久呢?

有學者認爲,孫權爲什麼拖延這麼久的時日在進行稱帝,是因爲他在等待東吳境內的江東化進程,這也就是影響他稱帝的主要原因來自內部力量的調整,也就是孫權是否能夠取得江東各大族的信任和擁護。

這種觀點有一定正確性,但筆者個人不同意將孫權推延稱帝,完成歸咎於其內部力量的阻礙,來自外敵的威脅也同樣重要。

歷史上孫權在江東稱帝是在何時?他爲何要拖得這麼久呢?

東吳的外部環境自從其背刺了蜀漢,奪得了荊州之後,就處於一個相當惡劣的程度。一方面與西邊的蜀漢政權徹底結仇,爲了防止對方報復不得不向曹魏稱臣。

後來東吳雖然憑藉夷陵之戰擊敗了蜀漢主力,但境內也出現了山越問題,內憂外患的窘境依舊沒有得到緩解。所以不便稱帝,只能繼續向曹魏稱臣。

此時的孫權存在着一個巨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內心裏渴望稱帝,另一方面又擔心稱帝后與曹魏交惡。

以東吳的力量,要想獨自面對同曹魏交惡後,所產生的巨大軍事和政治壓力,這有點不太實際,所以必須要拉個盟友,來一起幫忙扛着。

而這個盟友,除了剛剛同自己惡戰一場的蜀漢,還能是誰呢?恰恰好,這個時候劉備病死,諸葛亮掌政,迅速改變了與吳交惡的外交策略,主動與吳遣使通好。

蜀漢與東吳雖各有各的算盤,但依舊再次情投意合地走在一起,重新結成盟友關係,共同對抗北方的最強敵曹魏。在確定了與蜀漢的聯盟關係後,孫權立即與曹魏絕交。

雖然已經與曹魏再度交惡,自己也尋得了一個盟友蜀漢,但孫權依舊還是遲遲不敢稱帝,因爲他知道自己同蜀漢之間的盟友關係是脆弱的,一直都擔心蜀漢會一直糾着荊州的事情不放,再度率大軍來報復。

而稱帝無疑又給了對方一個報復的藉口,也給了曹魏一個討伐自己的藉口,如此孫權只能繼續將稱帝的日子往後擱置。

歷史上孫權在江東稱帝是在何時?他爲何要拖得這麼久呢? 第2張

然而,蜀漢在諸葛亮的領導下,其目標一直都很明確,那就是討伐曹魏,興復漢室!而曹魏力量又數倍於蜀漢,所以諸葛亮必定不會在北伐未成功之際同東吳交惡。

孫權就這樣一直等着,等到了曹丕去世,曹魏換上了個缺少政治鬥爭經驗的魏明帝,對於曹魏的恐懼之心,也減輕了很多。與此同時,蜀漢那邊諸葛亮已經進行了三次北伐,已經不存在着與曹魏和好,共同對付東吳的可能性。

如此,孫權覺得自己的外部壓力已經得到緩解,而內部的山越問題已經得到平定,於是乎他纔有膽量進行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