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姜維是如何丟掉漢中的?爲何守不住?

三國時期姜維是如何丟掉漢中的?爲何守不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最不安分的地方一是荊州;二是漢中;三是合肥。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擊敗曹操,奪取漢中之地後,劉備於沔陽自稱漢中王,並定治所於成都,於是,在劉備回到成都之際,自然當留大將以鎮漢中,當時大多數人的意見都認爲張飛應當擔任漢中太守,張飛也覺得這個位置非自己莫屬,但是劉備卻意外的提拔魏延爲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爲鎮遠將軍。

三國時期姜維是如何丟掉漢中的?爲何守不住?

在此基礎上,魏延也成爲蜀漢第一任漢中都督。自公元219年開始,到公元234年,也即魏延被馬岱斬殺截至,魏延鎮守漢中有15年左右。不過,在魏延之後,蜀漢大將軍姜維改變漢中的防守策略,導致漢中在魏滅蜀之戰中被曹魏攻破。那麼,問題來了,魏延可以守住漢中15年,爲何到了姜維手裏,就把漢中丟了呢?

首先,漢中之所以在姜維手上丟掉,直接原因就是姜維改變了漢中的防守策略。在蜀漢歷史上,共有四任漢中都督,分別是魏延、吳懿、王平、胡濟。其中,就胡濟來說,是蜀漢最後一任漢中都督。不過,因爲姜維是當時的蜀漢大將軍,從而有權對漢中地區的防守策略進行調整。公元258年(景耀元年),蜀漢大將軍姜維提出新的漢中防禦策略。

在魏延、吳懿、王平鎮守漢中之地時,採用的是在各圍戍內留重兵抵抗、禦敵漢中之外的做法,但是,姜維的策略是,設想放敵軍入陽平關,漢軍退守漢、樂二城,重兵把守重要關口,並分出兵力來進攻敵軍的薄弱環節,以拉長敵人補給線並疲憊敵軍,逼敵撤退。等到對方撤退的時候,在全面出擊,以全殲來犯之敵。

三國時期姜維是如何丟掉漢中的?爲何守不住? 第2張

因爲是蜀漢大將軍姜維的命令,於是,漢中都督胡濟與監軍王含、護軍蔣斌加入到姜維漢中諸圍的部屬,分駐於漢壽、樂城與漢城。等到公元263年,司馬昭魏滅蜀之戰時,曹魏大軍順利突破了蜀漢在漢中之地的防守,進而攻入到蜀漢腹地。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姜維對於漢中防禦策略的調整,無疑是漢中失守的直接原因。

進一步來說,在筆者看來,雖然姜維的防禦策略有合理之處,也即是故意放敵人進入到漢中之地,以此圍殲敵人。但是,如果敵人的實力太過強大,這一策略無疑就失效了。在三國時期,蜀漢的實力是遠遠弱於曹魏的。比如在公元263年的魏滅蜀之戰中,曹魏出動了10多萬大軍,還擁有鍾會、鄧艾等強將。

至於蜀漢,整體兵力只有10萬人,因此,在漢中之地,蜀漢最多隻有幾萬人。所以,蜀漢幾萬人想要圍殲10多萬曹魏大軍,顯然是癡人夢話了。基於此,如果姜維採用魏延等人的防禦策略,也即在各圍戍內留重兵抵抗、禦敵漢中之外,或許還擁有延遲、堵截曹魏大軍的機會。基於此,在防禦蜀漢上,魏延等人因爲策略合理,充分利用了漢中之地的地形優勢,得以長期鎮守漢中。

但是,到了姜維手中,不切實際地改變漢中之地的防禦策略,也即放棄自己的長處,放大自己的弱點,無疑是自討苦吃。另一方面,姜維之所以丟掉漢中之地,也不能完全怪他和胡濟。在蜀漢末期,蜀漢因爲困於益州這一州之地,和曹魏之間的實力差距可謂越來越大了。

三國時期姜維是如何丟掉漢中的?爲何守不住? 第3張

最後,基於此,在魏滅蜀之戰中,即便不改變漢中地區的防禦策略,姜維也很難抵擋曹魏的10多萬精兵強將。與此相對應的是,在魏延鎮守漢中之地時,曹魏和蜀漢都是剛剛建立,二者的實力差距雖然存在,卻沒有三國後期那麼大。更爲關鍵的是,在魏延鎮守漢中之地時,還獲得了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幫助。

也即自公元228年開始,諸葛亮多次北伐中原,這無疑是以攻代守,替魏延分擔了防禦漢中之地的壓力,也即此時的曹魏需要應對諸葛亮的進攻,自然無法集中兵力來進攻魏延了。在此期間,雖然曹真曾率領大軍進攻蜀漢,不過,因爲天氣的原因,加上諸葛亮也親自坐鎮漢中的,曹真的進攻只能無疾而終。綜上,在三國時期,魏延可以守住漢中15年,但是,到了蜀漢末期,姜維卻無法長期守住漢中。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