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祁鎮當初爲什麼要廢除殉葬制度 朱祁鎮到底是怎麼想的

朱祁鎮當初爲什麼要廢除殉葬制度 朱祁鎮到底是怎麼想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朱祁鎮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明英宗朱祁鎮廢除了殉葬制度,這竟然跟他的身世之謎有關?

古裝劇《大明風華》提到了殉葬,太子妃張氏“後宮無所出者殉”。但在真實的歷史中,皇帝駕崩後,除正宮皇后和太子生母外,所有妃嬪無論生育與否,都要殉葬,只有皇帝或太后特旨赦免的個別妃嬪,才能免死。如仁宗朱高熾的郭貴妃,出身名門,育有三個親王兒子,仁宗駕崩後,還是被迫殉葬。

朱祁鎮當初爲什麼要廢除殉葬制度 朱祁鎮到底是怎麼想的

關於殉葬

據百度百科介紹,殉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與陶俑木俑傭同死者一同葬入墓穴,以保證死者亡魂的冥福。用活人殉葬是秦漢以前喪葬常有的習俗,它是以某種手段使活人(一般是死者的妻妾、侍僕、臣子)非正常死亡後以葬於墓中,有自願或強迫兩種形式。

強迫或鼓勵人殉葬的殉葬制度,是奴隸制或封建王朝壓迫百姓的手段。如《元史·卷三十四》所載”大寧和衆縣何千妻柏都賽兒,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門“ 。

商朝經常有殉葬,秦漢以後大都以木俑、陶俑替代,很少有活人殉葬。到了遼代,活人殉葬制度死灰復燃,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死後,述律平強迫一百多名大臣殉葬。此後,金,元,明初都有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時期結束了殉葬制度。

據史料記載,明英宗朱祁鎮病重時,“口占遺命,定后妃名分,勿以殯御殉葬,凡四事,付閣巨潤色”。從此以後,明王室消滅了人殉制度。那麼,英宗爲什麼會下這麼一道旨意呢?這要從他的身世說起了。

朱祁鎮當初爲什麼要廢除殉葬制度 朱祁鎮到底是怎麼想的 第2張

英宗的身世之謎

英宗朱祁鎮是宣宗朱瞻基的長子,生母爲當時的孫貴妃。朱瞻基還只是皇太孫時,10歲的孫氏被選入內宮撫養,與朱瞻基一起長大,青梅竹馬的倆人感情自然好得沒話說。所以,當朱瞻基登基後,就一心想立孫氏爲皇后,無可奈何,胡皇后是朱棣和朱高熾早就指定的,但孫氏一直想擠掉胡皇后入駐中宮。

胡皇后舉止得體,賢良溫淑,惋惜一直沒有子嗣,當時孫氏也無所出,但是,孫氏想出了一條偷樑換棟的計策,她派人在宮中四處打探看哪個宮女被宣宗臨幸後懷有了身孕,於是將該宮女藏起來,派專人送飯、照看。然後買通御醫,對外宣稱懷孕。

由於當時孫氏深得皇帝的寵愛,因此無人敢透露半點風聲,等宮女順利產下一子後,孫氏馬上派人將嬰兒抱到身邊,祕密處死了宮女。就這樣這個小嬰兒朱祁鎮就成了孫氏的親生兒子。(從後面的種種跡象來看,宣宗應該是瞭解此事的。)

有了兒子這個籌碼,朱瞻基和孫氏立馬運作起來,先是立兩個月大的朱祁鎮爲皇太子,隨後,又想方設法讓胡皇后主動請辭,就這樣,仗着皇帝的寵愛和偷樑換柱的手段,僅用了三年時間,孫氏順利當上了皇后。

孫氏如此煞費苦心地要當皇后,跟殉葬制度不無關係吧,仁宗的郭貴妃就是個例子,哪怕有三個親王兒子在手,一樣免不了殉葬的下場。

朱祁鎮當初爲什麼要廢除殉葬制度 朱祁鎮到底是怎麼想的 第3張

患難與共的帝后夫妻

英宗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皇帝,他有一位患難與共的好皇后錢氏。英宗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後,錢皇后立馬拿出了自己所有的首飾錢財交給朝廷去贖人,當代宗登基後,還不見英宗回朝的錢皇后痛苦不已,她日夜啼哭,日夜跪在佛像前祈求上天的眷顧,冬天的嚴寒長期侵襲她的身體,她的一條腿因此凍傷致殘,還哭瞎了一隻眼睛。哪怕如此,錢皇后堅持不肯治療,認爲這是接回丈夫,上天要她付出的代價。

一年後,英宗終於回來了,但被代宗軟禁於南宮。軟禁期間,缺衣少食,錢皇后一邊百般寬慰遷就丈夫英宗,一邊拖着病體帶領南宮中的嬪妃宮女趕製繡品,以此換些食用。在相依爲命彼此慰藉的七年歲月中,英宗從錢皇后和老宮人口中瞭解到了自己的身世。

宣宗去世時,英宗只有7歲,他親眼見到了殉葬的妃嬪和宮女們無助痛哭的慘狀,而且,其中一人可能就是自己的母親,當然,自己的母親也可能早就被養母孫氏處死了。

英宗不願意母親經歷過的這種慘劇再度上演,也不願意深愛自己且沒有子嗣的錢皇后重蹈胡皇后那樣的悲劇,於是下決心廢除殉葬制度。英宗還留下遺詔,錢皇后是唯一一個與他合葬的女人。英宗死後葬於十三陵的裕陵,但由於周太后(英宗的妃子,憲宗生母)的阻擾,這一遺願未得實現。

自英宗後,明代再也沒有出現過這種殉葬惡行,但之後清代的皇太極和順治等皇帝,依然採用殉葬,直到被康熙年間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