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朱標的太子之位有多穩固?沒人敢跟他爭皇位是爲何?

歷史上朱標的太子之位有多穩固?沒人敢跟他爭皇位是爲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太子,是中國古代對儲君的一種稱謂。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他是朱元璋26個兒子中最受寵的一個,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不僅其它兄弟不敢和他爭皇位,就連以“狠”出名的朱棣都不敢造反,他就是太子朱標。

歷史上朱標的太子之位有多穩固?沒人敢跟他爭皇位是爲何?

公元1355年,中國尚處於元朝末期,此時的戰無不勝、縱橫天下的蒙古帝國早已不復存在,由它分裂而來的元王朝,也因統治者的倒行逆施而搖搖欲墜。

明朝的開國國君洪武皇帝朱元璋,此時還是一個自封吳王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正在爲一統天下的宏圖偉業而日夜操勞。

這一年的一天,朱元璋的結髮夫人馬氏傳來了喜訊,它爲朱元璋生下一子。朱元璋喜出望外,甚至在山上刻下字,將自己的喜悅分享給所有無嗣之人。

這個兒子就是朱標,他雖然生逢亂世,但卻在父親的庇護下,幾乎一生都在繁盛的大明王朝中度過。朱元璋的馬伕人就是後來的馬皇后,而朱標就是朱元璋的嫡長子,這在幾乎任何朝代都是繼承皇位的第一人選。

嫡長子的身份,註定了朱標生來就不會平凡,恰巧的是,朱元璋非常疼愛這個兒子,在他當吳王的時候就封其爲世子,登基稱帝后冊立朱標爲太子。

古往今來,太子雖貴爲儲君之位,但歷史上當太子卻當不上皇帝的也大有人在,比如著名的唐朝玄武門之變、清朝的九子奪嫡等等,都說明了這一步之遙中蘊含的兇險。

然而朱標卻幾乎可以高枕無憂,那是爲何呢?

爲了朱標的成長,文官方面,朱元璋把宋濂、李善長等人送到太子府給朱標當老師,宋濂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品《送東陽馬生序》的作者;武將方面,常遇春、徐達、藍玉等將領,朱元璋也把他們一股腦地塞進太子府,全然不顧太子結黨營私、篡位逼宮的可能性。

在封建王朝社會,國家最高統治人幾乎可以由皇帝一人決定,而朱元璋對朱標的寵愛簡直可以達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以至於在當今中文互聯網上有人調侃說:“如果聽說朱標造反,朱元璋甚至會關係太子的兵馬夠不夠用。”

朱標的父親明太祖朱元璋,而他的次子是明惠宗朱允炆,典型的“咱們三個真厲害”,那被朱元璋一路保駕護航,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朱標最後爲什麼卻拉胯了呢?

答案顯而易見,因爲朱標英年早逝了。朱允炆之所以能繼承爺爺的皇位,說起來還跟其父朱標有着至關重要的聯繫。

可能是對朱標的思念,在朱標逝世後,朱元璋將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立爲繼承人,直接來了個“孫承祖業”,這在現在看來都是很誇張的事情。

歷史上朱標的太子之位有多穩固?沒人敢跟他爭皇位是爲何? 第2張

那麼按照這個邏輯究其原因,還要從朱元璋對朱標的重視說起。朱標尚在人世的時候,朱元璋對其所作所爲,都讓人覺得下一任皇帝非朱標莫屬。

不僅僅是文官武將的教導,朱元璋對朱標的重視也體現在方方面面。公元1371年,朱元璋傾注心血製作了一本《大本堂玉記》賜給朱標。

在胡惟庸一案中,朱元璋裁撤了宰相一職,六部直接集權於皇帝,在中國實行了幾千年的丞相制度就此宣告結束,封建社會君主集權從此達到頂峯。

在查辦胡惟庸時,宋濂也被牽扯在了其中,但太子朱標爲人善良儒雅,對宋濂時時以“師父”相稱,便和母親馬皇后一起爲宋濂勸諫,朱元璋毫無疑問地看在朱標的面子上放了宋濂一條生路。

在朱元璋尚是吳王的時候,朱元璋需要和陳友諒勢力、元朝殘餘勢力進行軍事鬥爭,在朱元璋領兵出征期間,就安心地把勢力核心的集慶,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交給朱標坐鎮。

在大明開國以後,朱標娶名將常遇春的女兒爲妻,不久後常氏就爲朱標生下了後來的明惠宗朱允炆。看到有了家庭的朱標,朱元璋甚至把國家大事都交給朱標來處理,讓年僅二十二歲的朱標參與治國理政,這在歷代太子的經歷來看都是罕見的。

然而天不隨人願,公元1391年,朱元璋想要看看西安是否具備遷都的條件,太子朱標便前往考察。返回南京後朱標就患上了病,次年就因病去世,朱元璋最心愛的兒子就這樣英年早逝了,然後給了朱棣上位的機會。

據民間說法,人們普遍認爲朱標不死的話,朱棣是不敢起兵造反的,繁榮昌盛的大明王朝也就不會那麼快出現戰亂,這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爲什麼這麼說呢?

朱標在朱元璋26個兒子中頗有威望,每當朱標的藩王弟弟們犯了錯,朱標就成了他們最有力、也是最後一道保障。

朱標的藩王兄弟們犯了錯誤,因父親朱元璋曆法嚴明、爲人嚴肅難以說話,通常會受到朱元璋的指責與懲罰,而朱元璋仁義寬厚,常常替兄弟們說話來減免處罰,後來起兵造反的燕王朱棣都受過朱標的庇護,所以說朱標在兄弟們心中的地位無比重要。

歷史上朱標的太子之位有多穩固?沒人敢跟他爭皇位是爲何? 第3張

除此之外,通常人們認爲藍玉之死與朱標也有着很大的關係。藍玉是追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悍將,朱元璋也將他送進了朱標的幕僚,朱標和武將們的關係也都相處得不錯,再驕縱不羈的將軍也願意聽從朱標的命令。

然而朱標的死去,使得晚年的朱元璋性情大變,像藍玉這樣狂傲的將軍,在打天下時可以大有作爲,但在和平的盛世中就是不穩定的政治因素。

於是在朱標死後不久,公元1931年藍玉就被朱元璋以謀反罪處死,剝皮實草、傳示各地的處罰令人膽戰心驚,讓武將們人人自危,以至於在後來燕王朱棣造反時,將士們大多不敢出頭。

朱允炆即位,也給了朱棣起兵造反的理由。很多皇子還在世的情況下,皇帝把皇位傳給皇孫,這本來就是不太符合封建王朝規矩的。

明惠宗朱允炆即位後,大搞改革措施,力主削藩,通過削弱親王們的地方權力,來加強皇帝和中央的集權。

就在朱允炆的一系列削藩政策下,湘王、周王、齊王等人相繼被罷黜,隨即被逼得自焚而死。在這種親王人人自危的情況下,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最終攻破南京,將明朝首都遷到自己的勢力範圍北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朱允炆也從此在歷史上消失,落下了一個下落不明的說法。

如果朱標還活在事上,朱允炆不可能這麼早地當上皇帝,而朱標對削藩的政策可能就會執行地相對平緩,也許就不會引來朱棣造反;如果朱標尚自人世,憑藉他在兄弟們之中、文臣武將之間的威望,朱棣就算有心造反也不過是找死;如果朱標繼承了朱元璋的帝位,那麼就沒有皇孫即位的情況,也不會落下不合規矩的口實,可惜歷史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