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治和高陽公主之間有什麼過節 李治爲何要賜死自己的姐姐

李治和高陽公主之間有什麼過節 李治爲何要賜死自己的姐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李治和高陽公主的故事,歡迎關注哦。高陽公主作爲李治的姐姐,李治爲什麼要賜死這個姐姐?兩人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

李治賜死姐姐高陽公主,源於一場香豔的“風流案”。

李治和高陽公主之間有什麼過節 李治爲何要賜死自己的姐姐

貞觀年間,長安城裏抓獲了一名小偷,按說偌大的長安城,抓個小偷也是正常的事,但關鍵是,從這名小偷的贓物裏,搜出來一件特殊的東西。

這件東西是一個枕頭,枕頭也不稀奇,問題是這個叫做“金寶神枕”的枕頭,是皇宮大內之物。

一個普通的小偷,居然偷了皇家物品,這性質就比較嚴重了,一番審問之下,小偷透了底,說這件枕頭是從高僧辨機和尚那裏偷來的。

負責此事的官員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只得是一層層上報,最終這件事被唐太宗李世民得知,經過細細盤問,辨機和尚交代,枕頭是李世民的女兒高陽公主送給他的。

究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很簡單,就是高陽公主在已爲人婦的情況下,與辨機和尚私通,兩人暗生情愫,枕頭就是信物。

事情查明後,李世民大怒,直接將辨機腰斬,而情人被殺,讓高陽公主十分怨恨父親,自此,與李世民之間愈加冷漠。

那麼,這件“風流案”與高陽公主被李治賜死有什麼關係呢?事情還得從唐高宗李治登基那一年說起。

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逝,皇位傳於其第九子,也就是太子李治,當年六月,李治即皇帝位,是爲唐高宗。

繼位之初,李治就下發詔令,命其舅父趙國公長孫無忌,以及英國公李勣爲輔政大臣,自此,高宗時代正式到來。

如果單從能力上來講,李治的執政能力肯定不如李世民,但好在李世民爲他留下了很好的基業,李治只要好好地當一個守成之主,就可讓大唐繼續輝煌。

而李治呢?也確實沒有辜負父親的殷殷期望,在兩位輔政大臣,以及朝堂上諸多能臣幹吏的輔佐下,大唐各個方面蒸蒸日上,繼位沒多久,他就創造了“永徽之治”的盛世。

但就在社會繁榮穩定,羣臣兢兢業業的同時,一場讓誰也沒有預料到的驚天風波,席捲了整個大唐。

這場大風波的始作俑者,正是李治的姐姐高陽公主。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高陽公主進宮面見弟弟李治,聲淚俱下地向李治說了一大通,主題思想就一個,那就是她的大伯哥非禮了她。

李治和高陽公主之間有什麼過節 李治爲何要賜死自己的姐姐 第2張

高陽公主的大伯哥是誰呢?正是唐初名臣房玄齡的長子房遺直。

房玄齡一共有四個兒子,其中房遺直是其長子,高陽公主的丈夫房遺愛是其次子,正是因爲高陽公主嫁給了房遺愛,因爲,房遺直就是高陽公主的大伯哥。

而李治聽了高陽公主的“控訴”之後,心中十分不解,因爲他知道自己這個姐姐是個什麼樣的人,要說她非禮房遺直還有可能,但說是房遺直非禮她,這說出去誰也不會信。

但不信歸不信,如今姐姐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讓李治頗爲心煩意亂,無奈之下,李治只得下令,讓舅父長孫無忌負責,對這件“非禮公主案”展開調查。

李治的意思很簡單,畢竟這是姐姐的家事,換做外人調查就有些不太好看,而讓長孫無忌調查,既能保全臉面,又能顯得對此事十分重視,以此應付高陽公主,可謂是一舉兩得。

最重要的是,李治原本想着,隨便調查一下就行了,家醜不可外揚嘛。

李治的態度,是“隨便調查一下”,但接到任務的長孫無忌卻不這樣認爲,在他看來,作爲房玄齡的長子,房遺直絕對不會閒着沒事去非禮自己的弟媳婦。

這背後,絕對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帶着這種疑惑,長孫無忌展開了他的調查工作,他先是對房遺直進行單獨詢問,結果,一番問話之後,“悲憤交加”的房遺直,把幾樁陳年舊事翻了出來。

李治和高陽公主之間有什麼過節 李治爲何要賜死自己的姐姐 第3張

房遺直與高陽公主歷來不和,高陽性格跋扈,又仗着是唐太宗愛女這個身份,在嫁到房家之後,一直是頤指氣使,完全沒有爲人婦的概念。

對此,身爲大伯哥的房遺直十分看不慣,但看不慣也只是心裏埋怨幾句,嘴上可是不敢說,所以,在最初的時候,他和高陽還沒有什麼太大的衝突。

但在房玄齡死後,兩人的矛盾陡然加劇,起因是因爲房遺直繼承了房玄齡的樑國公爵位,爲此,高陽十分氣不平,就攛掇丈夫房遺愛,提出要分家的要求。

有道是長兄爲父,對於高陽想分家這個要求,房遺直並沒有同意,並且,還把弟弟房遺愛找來大罵了一頓。

這下算是徹底讓高陽與房遺直的關係陷入冰點,心有不甘的高陽進宮找到父親李世民,告發房遺直經常口出不敬之言,意圖心懷不軌,結果李世民一調查,發現是高陽在誣告,最終,李世民對自己這個任性妄爲的女兒也訓斥了一頓。

李治和高陽公主之間有什麼過節 李治爲何要賜死自己的姐姐 第4張

但高陽依舊不死心,繼續沒事就往宮裏跑,見到李世民一次,就告房遺直一次狀,告得多了,雖說李世民不信,但房遺直怕了。

爲了不讓自己某一天死得不明不白,房遺直乾脆心一橫,向李世民申請把爵位讓給弟弟房遺愛,以保自己周全。

但他的請求,李世民並未批准,因爲,他依然是樑國公,直到李治登基還是如此。

不過,房遺直與高陽之間的樑子算是結下了,雙方時不時地就會發生摩擦,這一次高陽誣告房遺直非禮她,也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當然,這些都是雙方的陳年宿怨,真正讓負責審問的長孫無忌動容的,是房遺直說出了另一件往事。

永徽二年,右武衛大將軍薛萬徹因犯錯被降職爲寧州刺史,回京領罪並面見李治後,薛萬徹又去見了房遺愛,之所以特意見他,是因爲房遺愛與薛萬徹是至交,兩人關係一直很好。

見面之後,二人推杯換盞,在酒席宴中,二人有了這樣一番對話。

因降職而滿腹牢騷的薛萬徹說:“今雖病足,坐置京師,鼠輩猶不敢動。”

房遺愛則接話道:“若國家有變,當奉司徒荊王元景爲主。”

什麼意思呢?薛萬徹的意思是表達了他對朝廷的不滿,而房遺愛的意思更直接,就是說假如要有所行動,那麼就去推舉荊王李元景。

李元景是誰?房遺愛爲何會想在“國家有變”之際推舉他呢?說起來,這其中還有好幾層關係,這個李元景,是李世民的同父異母弟,也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六個兒子。

李治和高陽公主之間有什麼過節 李治爲何要賜死自己的姐姐 第5張

並且,最重要的是,房遺愛的三弟房遺則,娶了李元景的女兒。

說得更簡單點,房遺愛的意思就是,假如李治被推翻,那麼他就會把李元景推上去,從而取代李治。

按理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一般是不會被第三個人知道的,但不知爲何,房遺愛的哥哥房遺直得知了弟弟與薛萬徹的對話內容,而原本他準備將這件事爛在肚子裏,但由於高陽公主的一再誣陷,再加上長孫無忌的刻意“引導”,悲憤交加的房遺直便把這件事說了出來。

而說出此事的結果,是長孫無忌大喜過望,他開始編織一張大網,網向他想網住的人。

最終,原本是高陽公主誣告房遺直“非禮”的小案子,被長孫無忌無限發酵,形成了唐朝開國以來,波及面最大、涉及人數最多的一次案件。

著名的“房遺愛謀反案”,說的就是這件事。

而促成這起案件最終定性的,還有高陽公主又一個“黑料”被長孫無忌扒了出來,她曾經指使一個叫做陳玄運的內侍宦官,暗中窺伺宮內動向,並觀察星象變化,這種舉動,足以讓她被扣上有“不臣之心”的大帽子。

高陽公主有“不臣之心”,房遺愛則是涉嫌謀反,兩者一結合,這就是大罪中的大罪。

這個審問結果,讓李治也是大吃一驚,他沒想到事情會演變成這種地步,但在包括房遺愛、高陽。

公主、李元景以及薛萬徹等人都已經被抓入獄後,長孫無忌卻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他的終極目標,是一個被他視爲眼中釘肉中刺的人,這個人,正是李世民的三兒子李恪。

李治和高陽公主之間有什麼過節 李治爲何要賜死自己的姐姐 第6張

長孫無忌之所以想除掉李恪,同樣也是一樁陳年宿怨,這件事還得說到李世民的大兒子李承乾,當初,李承乾是太子,但由於他恣意妄爲,慢慢的被李世民冷落。

就在李承乾不得聖心之際,李世民的三兒子魏王李恪,靠着自身過硬的才學,逐漸走進李世民的視線中,並在李承乾謀逆案爆發後,得到了李世民要立他爲太子的口頭承諾。

但李世民承諾歸承諾,底下人卻不同意,其中以長孫無忌最爲反對,堅持要立李治爲太子。

前文也講到,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舅父,李治的母親乃是長孫無忌的妹妹長孫皇后,而李恪呢?卻和長孫無忌沒有什麼關係,因此,不管是從什麼角度來講,長孫無忌都有推李治而反對李恪的理由。

而在長孫無忌的極力反對下,李世民也是相當猶豫,若是當時李恪能夠繼續展示他才學過人的優秀一面,有可能也不會讓李世民改變主意,但自認爲勝券在握的李恪,卻在一次大意之下,說出了一番讓李世民極爲寒心的話。

“臣唯有一子,臣百年之後,當爲陛下殺之,傳國晉王。”---李恪。

什麼意思呢?李恪想表達的是,如果他將來當了皇帝,那麼就會在百年後殺了自己兒子,然後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晉王李治。

李治和高陽公主之間有什麼過節 李治爲何要賜死自己的姐姐 第7張

正是這句話,讓李世民瞬間對李恪起了反感之心,爲什麼呢?因爲這段話,揭開了李世民最不願揭開的傷疤。

李世民是如何上位的?這幾乎人人都知道,他是靠着“玄武門之變”,殺兄滅弟,逼着自己父親把皇位交給了自己,這雖然是事實不假,但李世民無論如何都不願提及。

而李恪說這番話,其實是爲了表達自己的忠心,聲明自己一定會做到“兄友弟恭”,並且在將來甘願把皇位交給弟弟。

但這可能嗎?我們尋常人都知道不可能,何況是李世民?在他看來,自己這個三兒子,明顯是在跟自己耍心眼。

還殺兒子讓皇位?笑話,當年李世民可是不惜殺兄滅弟才得來的皇位,他捨得讓嗎?要是能讓,又何必來“玄武門之變”這一出?

所以,李世民認爲,自己這個兒子,遠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樣“無害”,說不定在他掌握大權後,手段比自己更狠。

最終,在權衡利弊之後,李世民放棄了李恪,選擇了相對懦弱的李治。

而在李世民的選擇過程中,長孫無忌因爲大力支持李治,從而得罪了李恪,所以,對於長孫無忌來說,李恪始終是一個隱患。

既然是隱患,那就必須要剷除,因此,在房遺愛案爆發後,長孫無忌爲了達到剷除李恪的目的,開始誘導房遺愛,意圖讓他說出一些自己想聽的東西。

最開始,房遺愛並沒有上套,但長孫無忌拋出了一個大招,就是以當年告發李承乾謀反的紇幹承基爲例,暗示房遺愛,只要說出來,那麼就會如紇幹承基一樣,因告發有功而活命。

在這個巨大的誘惑下,房遺愛徹底繳械,按照長孫無忌的意思,說出了李恪同樣涉案。

而達到了目的的長孫無忌,迅速將案件卷宗整理,並附上了涉案人員的明細以及“罪名”,最終呈到了李治的面前。

面對這個結果,李治當時哭的心都有,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一個小小的“非禮案”,卻能牽出這麼多人,並且還揪出了“聞所未聞”的謀反案。

李治和高陽公主之間有什麼過節 李治爲何要賜死自己的姐姐 第8張

但案件卷宗就擺在他前面,罪犯的“累累罪行”也一目瞭然,這個時候,李治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纔好。

他近乎哀求地向負責此案的長孫無忌等人說,能不能放過幾個?畢竟這裏面好幾個都是自己的親人。

上泣謂侍臣曰:“荊王,朕之叔父,吳王,朕兄,欲丐其死,可乎?”--《舊唐書》

朝堂上,長孫無忌默默無語,而看到長孫無忌不說話,其他大臣同樣眼觀鼻鼻觀心,彷彿沒有聽見李治在說話。

最終,李治沒能阻止自己的親人被處死,房遺愛、薛萬徹被斬首,李元景、李恪以及李治的姐姐高陽公主,被賜自盡,另有數十餘人,因涉及此案,或被處死,或被流放。

高陽公主估計在臨死前一定會後悔,幹嘛沒事非要誣告大伯哥房遺直呢?早知道如此,就不那麼多事了。

李治和高陽公主之間有什麼過節 李治爲何要賜死自己的姐姐 第9張

而李恪在自盡前,曾破口大罵長孫無忌,稱其“竊弄威權,構害良善”,一定會遭到報應,“當滅族不久矣!”

不曾想,李恪此話一語成讖,六年後,長孫無忌遭禮部尚書許敬宗誣告謀反,被下令流放黔州,在途中自縊而死,他的兒子也被罷官除名,最終流放至嶺南。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