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克用是如何打敗朱溫的?有何底氣?

李克用是如何打敗朱溫的?有何底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克用,生前稱晉王,其子李存勖建後唐時,追尊爲後唐太祖。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伴隨着唐朝的衰敗,地方割據勢力紛紛招兵買馬壯大自己。後唐應運而生,建立後唐的人本是沙陀將領部首,名喚朱邪赤心。元和三年唐憲宗賜姓李,自改名國昌,而他的兒子在後唐太祖在平叛黃巢義軍中由於屢立神功,被封晉王。在這一重要的時間節點,後唐太祖與自己的死對頭朱溫初次碰面,這也拉開了此後至死也沒能比出高低的戰鬥序幕。

李克用是如何打敗朱溫的?有何底氣?

進入關中之後,朱溫不斷髮展自己的軍隊,所到之處,遇神殺神,遇佛殺佛,一路瘋狂擴大。此時的後唐太祖已經大不如前,原因有許多。

一、實力減弱,畏懼強敵

後唐太祖擁有的軍事才能較爲侷限,說白了就是隻會魯莽地橫衝直撞,不講究策略和謀劃。他本就是少數民族,從小習武,在馬背上戰鬥對於訓練有素,耐力極強的沙坨軍隊來說小菜一碟。但是對於朱溫這樣強大的對手,不僅是在武力上要戰勝他,而且需要合理的排兵佈陣和對症下藥的各個擊破。顯然後唐太祖不敵身經百戰,綜合能力強的朱溫。

後唐太祖在用人,招納賢士上沒有少下功夫。在這一點上,朱溫的優勢就很明顯。不論是驍勇善戰的楊師厚,還是擁有過人統帥才能的葛從周,又或是令人聞風喪膽的大將龐師古,忠勇威猛的王彥章都在朱溫麾下發揮着不可多得作用。

他們各司其職,使得朱溫的集團格外強大,無論是從哪個方面都難以下手,密不透風,秩序井然。作爲他的左膀右臂,重要程度自不待言。

唐太祖打仗更注重效率和速度,這既是他的優勢也是他的劣勢。從吞併板塊繼而實現統一來說,這樣節省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

(梁太祖朱溫)

但是從民生,農業,經濟發展等方面來說,炮火連天搞得哀鴻遍野,百姓不能安居樂業,農業遭受了極大的破壞,經濟發展也是出於停滯和倒退的階段。朱溫則不同,他不光注重獎勵有功的戰士將領,還格外關注百姓的生產經營活動,扮演者老好人的形象。正所謂:“人心向背是革命成功的關鍵。”朱溫則把這句話身體力行。

二、勁敵當前,迎頭而上

那麼這樣面對這樣的勁敵,後唐太祖爲什麼還會選擇迎頭而上呢?實際上,他的心裏也是沒底的,只不過只有兩條路擺在他的面前,一條是硬着頭皮守住晉陽,二是夾着尾巴北撤。在兩難的境地下,他的老婆和李克寧,李嗣源等人苦口婆心地勸說,如果失去晉陽北撤,意味着以後唐太祖爲首的集團建立的統治開始土崩瓦解,到時候很難捲土重來。

李克用是如何打敗朱溫的?有何底氣? 第2張

後唐太祖並不覺得失去一個晉陽就會怎樣,依舊好大喜功地說當年大唐帝國把自己打到沙漠中,不也是重整旗鼓,東山再起麼?他的老婆極力反對。

並且說那是因爲唐朝恰巧遇到了黃巢起義,國力大不如前由盛轉衰如果不是這樣,咱們早就氣數已盡了,哪會有今天。終於在各方的遊說之下,後唐太祖決心拼死抵抗也要守住晉陽。在後來的戰役中,後唐太祖等人豁出背水一戰的氣力之後,終於守住了晉陽。而自此他也深深體會到朱溫的力量,讓他忌憚無比,再不敢輕易招惹。

三、時機未到,無法攻破

後唐太祖能夠守住晉陽,真的只像他們想像的那麼簡單麼?其實不然。從朱溫一方來說,他的氣候尚不成熟。主要從內部和外部來看,原因有很多。當時的朱溫雖然表面上兼併了河南河北還有關中地區,但是內部還存在着一定的混亂和分裂。尤其是剛剛打下的關中地區,還沒有來得及進行科學的管理和分割。

不論此時是否攻破晉陽,拿下山西地區以及後續的安排誰來統帥山西地區都是難以協調的問題。因爲不論選擇誰,最後的結果都是這些人會變成後患,打完後唐太祖還有好多個後唐太祖等着自己。

而對於朱溫自己來說,對於制定一個行之有效的治理“集團”的方針政策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類似中央集權。於他來說,現階段的具體情況,他心有餘而力不足。

權力中心的分散是他早期沒有注重造成的,後期要想再聚攏也是難上加難,讓權力暴露在陽光下更是無法實現。因爲他根本沒有把心思放在這件事情上,只一味地吞併擴張,終究是不行的。

對於外部來分析,主要從整體史觀和歷史唯物主義來看,歷史發展的趨勢不是一個人能夠推動的,也不是一個集團或者一個幫派就起了決定作用的。三國時期文韜武略,有勇有謀的人數不勝數。

其中勢力最爲龐大的曹操都只是統一了北方地區,沒能實現一統全國的最終願景,卻被司馬遷撿漏。還有東晉南北朝時期人才更是類似滿天繁星,但最終這些人互相爭鬥了一輩子甚至好幾代,卻被楊堅嚐到了勝利的甜頭。

只能說朱溫生在一個不如意的時代,並且他的父輩也沒有給他一個

良好的先天條件,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努力。從某種方面上來說,他已經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到最大程度了。

李克用是如何打敗朱溫的?有何底氣? 第3張

他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其他事態的發展和不可抗力的原因都不是他能夠控制和阻止的。退一萬步講,就算他攻下山西,甚至統一全國,這樣的江山基業也會毀在他的子孫後輩手裏,他們無法繼承朱溫的衣鉢。

回過頭來再想,如果朱溫真的取得了勝利,那勢必會激化民族之間的矛盾。因爲他本就是漢人的後代,在中國人的心中是根正苗紅的正統地位。

而後唐太祖是少數民族的,當時少數民族和中原本就有很深的民族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早已深遠持久,是無法調和的。而中原軍隊力量其實沒有後來逐漸發展起來的少數民族龐大和精練,若後唐太祖利用民族之間的矛盾來攻打朱溫,是具有一定優勢的,但是總體還是,誰也制服不了誰。

後唐太祖雖然沒有看着天下一統,但是他的子孫後代終於替他完成了這個願望,在趙匡胤時,江山社稷都歸於他的手下。不得不說,這和後唐太祖前期不斷的積累和他奠定的基礎脫不開關係。即使面對兇殘的敵人,面臨被擊潰的處境,他還是能夠果敢地做出決定,可見他的心裏素質的強大和過人的膽識。

我們始終認爲這樣能夠承受生命中一切不幸與艱險並且可以戰勝它們的人很令人敬仰,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後唐太祖也是這樣的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