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韓非子是什麼人?他最後的結局是如何造成的?

韓非子是什麼人?他最後的結局是如何造成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非(約前280—前233)是韓國的貴族,“喜刑名法術之學”,後世稱他爲韓非子。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法家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治爲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漢書·藝文志》將法家列爲“九流”之一。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其中大名鼎鼎的管仲、李悝、商鞅等,無一不是法家的先驅人物。可惜的是,法家並未出現一個如儒家孔子、墨家墨子這樣的首領,但作爲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集於一身,結合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爲後世提供了許多鴻篇鉅製。但韓非卻死得十分可惜,被嫉賢妒能的李斯、姚賈陷害,爲何李斯不計後果也要殺掉韓非?韓非子到底有多厲害?

一、國要變法,不進則退

自從魏文侯用李悝進行變法而魏國“首霸”後,其他國家紛紛效仿,其中最爲著名的要屬秦國商鞅變法了。商鞅變法下的秦國越發強大,東出函谷震懾三晉,合縱攻秦卻屢屢失敗,能與西秦並稱“二帝”的齊國不再發聲,白起三戰攻楚挾大勝之威而楚人敢怒不敢言,這些都帶給韓非極大的震撼,因爲在韓國也是有變法的,韓昭侯申不害變法時期,韓國得以國富民強,還打敗吞滅了春秋小霸之一的鄭國。但這樣的盛世不過是曇花一現,魏國在李悝主持國政後搖身一變,屢次攻韓趙得勝,而韓國的君主也一代不如一代,魏強時被魏打壓,秦強時被秦欺負。因此在韓非的心中也有一個理想,那就是光復韓國,因此他博覽羣書,吸納百家之言集一身,還拜在荀子門下學習帝王之術,只爲學習如何變法來使韓國強大,也是在這裏他遇到了自己的一生之敵——李斯。

韓非子是什麼人?他最後的結局是如何造成的?

二、百家之言,集於一身

荀子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但這不影響他博覽百家之言,與孟子所提倡的“義”不同,荀子在重視禮義道德教育的同時,也強調了政法制度的懲罰作用,而他的兩位高徒:韓非和李斯,顯然都只學進了後者。韓非首先是將法家的先驅者們的思想集合起來,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與荀子關於封建專制的一些思想聯繫起來,並進一步理論化和系統化,形成了我們如今耳熟能詳的“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爲粉飾封建專制主義,韓非還把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孟子的“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拿出來進一步加工,即“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將孔孟沒有說清楚的“三綱”提升到了“常道”的標準,也爲後世“三綱”的提出提供基本框架。

韓非也不是一味對百家之言吸收,而是對很多進行了批判。韓非主張社會歷史進化論,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觀點,這顯然與儒家、墨家提出的“法先王”和“復古”是相悖的,儘管春秋的禮樂崩壞,戰國的兼併變法,韓非已經不相信周朝那套禮樂宗法能夠維繫天下了,也不認爲貴族政治能夠使天下安定,反而主張國君要集權,即“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官吏要從基層選拔,“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但這些主張和想法都沒有得到韓王的重視,彷彿韓非只是在對牛彈琴,或是自言自語。

三、得王青睞,客死異鄉

儘管韓非爲韓國勾畫了一箇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的美好藍圖,但韓王卻並沒有在意,他在秦、與趙之間徘徊,最終投身趙國。但韓王也知道,秦非一朝一夕而滅之,因此韓國也用了一些疲秦之計,鄭國修渠是一計,韓非出使秦國也是一計。韓非出使秦國,受到了曾經的師兄,李斯的格外關注,但韓國是戰敗國,韓非覲見秦王相比不會順利,於是李斯先行一步,將韓非所著書籍獻給秦王嬴政,秦王政大呼:“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於是韓非才得到秦王的賞識。同窗多年,李斯是知道師弟的實力的,比起學識、著作是韓非更勝自己一籌,但在秦國走向上,兩人卻出現極大的分歧。

韓非子是什麼人?他最後的結局是如何造成的? 第2張

韓非建議秦王不要滅韓,直言:“韓事秦三十餘年,出則爲扞蔽,入則爲席薦”,還想將禍水引向趙國,“使人使荊,重幣用事之臣,明趙之所以欺秦者;與魏質以安其心,從韓而伐趙”。李斯的晉升之本便是“六王畢”,怎麼可能允許韓非說的“存韓滅趙”,於是兩人展開辯論,李斯深知韓非辯才了得,怕秦王轉變想法,進言說:“非之來也,未必不以其能存韓也,爲重於韓也。辯說屬辭,飾非詐謀,以釣利於秦,而以韓利窺陛下”。是啊,韓非是韓國貴胄之後,父是韓桓惠王,這個想要用鄭國渠拖垮秦國的人,秦王政怎麼不防?雖不重用,但有心疏遠,“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韓非欲自陳,不得見。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韓非入秦伏誅,再無諸子百家,真的是李斯嫉妒韓非才能,進言都沒讓秦王嬴政殺掉,只得自己動手毒死的嗎?李斯是一統天下的倡導者,這讓他最終爬上了秦相這一高位,而韓非則站在了李斯的對立面,能成爲呂不韋信任的門客,能在呂不韋失勢前投入秦王帳下,李斯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溫潤如玉的師兄了。但韓非之死想必還有嬴政的默許吧,韓非是韓國公子,有存韓的心理是必然的,嬴政有“履至尊而制六合”的決心,豈能允許心腹大患存在?韓非之死着實可惜,若有此人輔佐秦朝,秦朝的江山社稷可能也就不會才過三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