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程門立雪是什麼意思?這個成語典故的主人公是誰?

程門立雪是什麼意思?這個成語典故的主人公是誰?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求學的故事。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程門立雪,舊時指學生恭敬受教,現多指尊重師長;比喻虛心求教或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這個典故被記載在《宋史·楊時傳》中,“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楊時四十歲了依然保有對知識的渴望,大雪天和同學遊酢前來拜訪老師程頤,他們在門外看見程頤睡着了就站在原地等待。等到程頤醒來,門外的雪已經有一尺厚了。

程門立雪是什麼意思?這個成語典故的主人公是誰?

這個典故廣爲流傳,楊時身上謙遜好學、尊師重道的品格也被人們所稱讚並學習。但是現在說到程門立雪,人們往往會想到作爲師長的程頤,很少能想到楊時,這固然和“程朱理學”聲名遠播有關,但如果讓楊時這樣一個同樣對理學有巨大貢獻的人在故事中逐漸邊緣化也未免可惜,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位同樣才學出衆的理學頂樑柱。

楊時,字中立,號龜山,學者稱龜山先生。是北宋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官吏。楊時少年時就表現得十分的聰明,八歲能賦詩,九歲能作賦,當時知道他的人都稱他爲“神童”。他幼時先讀的是佛學,到了少年時便開始攻讀儒學,僅僅十五歲,他在邵武遊學就有不小的名聲。到二十一歲,赴禮部考試後補太學生。

歸鄉後,他仍然在含雲寺讀書講學。一直到熙寧九年(1076),高中進士。中進士後雖然被委任,但他卻稱病沒有赴任,而是專心研究理學,寫出了著名的《列子解》。

五年後,元豐四年(1081),楊時出任徐州司法。後來因敬佩程氏二兄弟,於是專門投於程顥門下,專心研習理學,與程門立雪中的提到的遊酢和伊熔、謝良佐成爲程門四大弟子。程顥十分喜愛這個學生,稱讚道:“楊時學起來最爲輕鬆,一點就通。”當程顥的弟弟程頤從涪陵講學歸來,聽程顥提起楊時的故事,也表示讚歎:“現在就如此自信,以後誰能夠超過他呢?”元豐年間,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很學者研究佛學,但楊時卻鍾情於理學,所以程顥還有感而發:“現在做學問的人都泛泛空談佛道,只有楊時和謝顯道有長進!”

程門立雪是什麼意思?這個成語典故的主人公是誰? 第2張

待到楊時學成離去之時,程顥內心既有不捨,也有激動,目送自己的學生遠去,他就有感自己的學說將在南方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但是恩師程顥卻沒能親眼見到那一天,元豐八年(1085)程顥去世。楊時聽說老師程顥去世消息後悲痛萬分,可他在任上不能隨意出行,於是便在寢門設靈大哭,並作哀辭。這時的楊時,思想剛剛轉入道學,恩師突然溘然長逝,實在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元祐八年(1093),楊時雖然在理學上已經很有成就,但是仍然謙虛好學。他四十歲左右依然選擇投入伊川書院程頤,也就是他的上一位恩師程顥的弟弟門下。程門立雪也是在這一時段發生的,不過這個典故除了是楊時虛心求教,還有一個原因。當時的程頤被貶被排擠,處境其實很艱難,外界流言蜚語都在中傷他,楊時和遊酢爲了表明自己的態度於是有了這樣的行爲。

紹聖元年(1094),楊時赴瀏陽任知縣。在任四年恰逢一次饑荒,於是他大施仁政,救百姓於水火之中,百姓也十分愛戴他。

崇寧五年(1106)他到了浙江餘杭做知縣,在這裏他看見了王朝的腐敗,官員的醜惡嘴臉,帝王的窮奢極欲。當時奸臣蔡京、童貫等人阿諛奉承,爲了迎合徽宗的喜好,大肆搜刮民間的奇珍異寶,要建一座龍德宮。僅是蘇杭應奉局,用來運送奇花異石的船隻就足足兩千四百多艘。不僅四處搜刮,這些官員還一級級盤剝百姓,敲詐勒索,百姓們沒碰到天災反而被人禍害得傾家蕩產。楊時對他們的行爲深惡痛絕,在所著的《餘杭見聞》中直言:“上至朝廷勳貴,下至州縣官吏,整個天下沒有欺上瞞下的,朝廷已然是無可救藥了!”

他還記錄了自己所看到的現象,天下的百姓都不願意去服工役,爲了逃避選擇拿錢來代替,但是這些錢也並沒有交到國庫,反而是進了這些貪官污吏的腰包。運送花石綱對官員們來說是肥差,誰都想分一杯羹,皇上也試着下詔阻止,但是沒有用。他直言:“書上的墨還沒有幹,而運送花石的船就已經首尾相接了。”國不是國,官不是官,民不是民,長此以往國家必然傾覆。

程門立雪是什麼意思?這個成語典故的主人公是誰? 第3張

後來金人越來越強大,一路南下,但是朝廷的主和派更是變本加厲。楊時甚至公然痛斥蔡京等人“用事二十餘年蠹國害民,國家幾乎將近崩潰,人人都爲之不齒。”還主張要誅殺童貫這類國之蛀蟲,但是昏庸無能的皇帝根本聽不進去。最終,積弱已久的北宋還是滅亡了,靖康之恥成了每個人心頭的一道疤。

雖然後來南宋建立,楊時也被朝廷重用,但是在建炎四年(1130),他就以年事已高爲由告老還鄉。朝廷給了他很高的待遇,但是他依然節儉樸素,並且鼓勵兒孫也這樣做。寫詩云:“敝裘千里北風寒,還憶簞瓢陋巷安;位重金多非所慕,直緣三釜慰親歡。”

南宋紹興五年(1135),楊時辭世,享年83歲。楊時的一生都處在承上啓下承上啓下中,北宋南宋的更替,理學佛學的興衰。他以君子之風堅守自己的內心從未更改,無論是在政治還是在學術上,他都有不小的功勳。尤其是在理學一道,他是二程與朱熹之間的過渡人物,沒有他就沒有後來的朱子理學,朱熹也讚揚他“孔顏道脈,程子箴規,先生之德,百世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