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黃帝的帝號之前爲何用“黃”字?背後有何意義?

黃帝的帝號之前爲何用“黃”字?背後有何意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字是最古老而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字,中國仰韶文化時期就有了圖形文字,到殷商時代轉化成甲骨文,以後一直伴隨着中華文化的發展,強有力地推動着文明的進程。說起這個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大約公元前2700餘年時黃帝出世,以其驚人的智慧與膽略,極大地推進了中國歷史,開啓了中國的五帝時代,被後世譽爲“人文初祖”。黃帝二字中,甲骨文中的帝字猶如架木或束木焚燒以祭天,具有天帝之意,古今意思變化不大,現代人很好理解,但黃字是什麼意思呢?黃帝的帝號之前爲何用“黃”字,爲何不叫黑、白等?

01

根據古史記載,中國上古先有三皇,再有五帝,從皇到帝一字之差的稱號背後,應該存在重大社會變化,或許是劇烈的權力之爭,原因很簡單,甲骨文中的“皇”與“帝”字形大相徑庭,皇字猶如一盞古代的燈,上面火光閃爍,帝字模擬架木或束木焚燒以祭天(見下圖)。因此,三皇稱皇、五帝稱帝,必然蘊含着重大意義。

黃帝的帝號之前爲何用“黃”字?背後有何意義?

見字生義,即便初見甲骨文中的帝字,也能生出此字不凡的認識。

可見,帝者至高無上,是黃帝社會地位的反映,那麼黃帝要以黃字爲前綴?炎帝之炎與火有關,舜帝之舜與名有關,那麼黃帝之黃有何意思?古代文人對此早有研究。

一,本義爲黃顏色

在中華文化中,有天下四靈之說,就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但鮮爲人知的是,還有一種五大神獸之說,即增加了一個“中黃龍”,位於中央五行屬土。

古人以黃爲尊,龍爲萬物之王,因此黃龍最爲尊貴,相傳軒轅黃帝即爲黃龍轉世,因而被稱之爲黃帝,司馬遷也曾記載“軒轅黃龍體”。

與黃帝差不多,大禹也是黃龍轉世,相傳大禹之父鯀治水不利,被舜帝依法處死,但鯀死後屍體三年不腐,舜帝就破開鯀的腹部,結果一條黃龍升起,成爲後來的大禹。

顯然,這裏的黃字代表顏色,黃帝之黃沒什麼特別含義。但這一說法存在明顯錯誤,原因很簡單,漢朝之後黃顏色才慢慢尊貴,在漢朝之前黃只是普通顏色,因此黃帝之黃的本義不可能是代表最尊貴的黃顏色。

二,黃通皇,黃帝即皇帝

古代文獻中,有不少黃、皇相通的記載,先秦《莊子·齊物論》中說“是皇帝之所聽熒也”,唐朝《經典釋文》中說“皇帝,本又作黃帝”,唐朝《廣弘明集》中說“皇帝使倉頡睹鳥跡造文字”,清朝盧文弨認爲“皇、黃通用。今本作‘黃帝’。”

之所以古人將皇帝寫成黃帝,是因爲戰國時代五行觀點興起,皇帝被認爲是中央之君,中央屬土,其色爲黃,於是就寫成了“黃帝”。與黃帝差不多的是炎帝,經過五行之說的改造就成了“赤帝”,主南方,屬火。

但衆所周知的是,秦始皇一統華夏之後,認爲“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於是各取三皇五帝稱號一字,合稱爲“皇帝”,所以嬴政是公認的始皇帝。如果在秦始皇之前,已經有人稱皇帝,那麼秦始皇雄心壯志地想要在稱號上體現其超越三皇五帝的願望,並一本正經地與羣臣商議,這又如何解釋?

三,黃只是形容字,用來修飾帝字

近代文人顧頡剛,疑古論的提出者,認爲黃帝等是後人虛構,他在《尚書校釋譯論》中說,“本篇之‘皇帝’,指偉大美善的上帝。鄭玄謂爲顓頊,僞孔謂爲帝堯,皆誤甚!”這裏所說的上帝,並非基督教中的那位神,中國古文中早有“上帝”之說,大概是上天、天帝之意。

但這一說法並未空穴來風,先秦史書上有諸多記載,《詩經》裏有“有皇上帝”、“皇矣上帝”、“皇皇后帝”,《尚書》裏有“惟皇上帝”,孔《傳》的解釋是“皇,大。上帝,天也。”因此,先秦史書上的“皇帝”或“黃帝”,可能就是偉大天帝之意。

黃帝的帝號之前爲何用“黃”字?背後有何意義? 第2張

如果將先秦史書上的“皇帝”之皇,看成是形容詞,那麼就容易理解秦始皇的皇帝了。大臣告訴秦始皇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建議秦始皇稱呼改爲“泰皇”,秦始皇自認功績超過三皇五帝,於是取名“皇帝”,顯然這裏的“皇”絕非形容字。

可見,從古史上來看,黃帝之黃可能是指顏色,但不是因爲黃色尊貴,而是因爲土地的顏色,也可能是形容字,通皇,只是修飾帝之偉大。

不過,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古人著史也未必嚴謹,不是古人寫的東西就一定靠譜,更何況古代文人沒有見過黃字最初字形,對黃字可能缺乏根本認知,因而對黃帝或黃帝之黃就會出現認識偏差。如果要追溯黃帝之黃的本義,最好的辦法是找到黃字最初字形。近現代考古發現的甲骨文,上面就有黃字,令人驚奇的是,甲骨文中的黃字與黃帝身份地位非常貼切。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甲骨文中的黃字,未必是最初字形,但卻是迄今考古發現最早的黃字,對於解讀黃帝這個人物具有一定參考的意義。

02

甲骨文中的黃字,結構非常簡潔,像一個正立的人形,中間有一個“口”形(見下圖1)。甲骨文中還有一種寫法,就是“口”形中加了一橫(圖2)。西周之後,繼承了商朝圖2的寫法,只是後來加了一個草字頭,已有今天的黃字大致形狀。

將甲骨文中的某個字,與今天的某個字對應,形成文字演化鏈,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解讀出這個字的本義。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黃,地之色也。”《易·坤》:“天玄而地黃。”作動詞,變,黃,表示草木枯萎或果子成熟。但透過下圖可見,黃字本義顯然不太可能是顏色,那麼究竟該如何解讀甲骨文中的“黃”字呢?

學者李學勤認爲,黃字字形像一人胸前帶着佩玉,像正立的人形,中間之“口”像玉環形。因此本義是人佩玉環,引申爲佩環之稱。

衆所周知,玉器在中華文明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即便到了夏商西周時代,玉器還代表身份地位,能夠佩戴玉器之人,往往必是位高權貴者。考古發現的上古墓葬中,身份地位很高的死者,往往都有精美玉器作爲陪葬品。

黃帝的帝號之前爲何用“黃”字?背後有何意義? 第3張

因此,從黃字本義與中國的玉器文化來看,黃帝這個稱呼應該是佩玉的天帝,從玉之高貴可以引申爲“偉大的天帝”、“高貴的天帝”之類。

另外,《禮記·玉藻》說“凡帶必有佩玉”,玉佩是帶上的懸掛物。相傳黃帝創衣制,而帶上的玉佩作爲裝飾,可能就是爲了表示身份地位不同,黃字可能指佩戴品級最高玉佩的人。因此,這裏的黃帝可能又有一層含義,即含有至高天帝的意思。

關於黃、玉器、身份地位的聯繫,可以看一看甲骨文中的玉字,這個字非常有意思,後來分化出了“玉”與“王”這兩個字,由此也可見佩玉與王者關係密切。

不過,黃字還有一種解讀,即認爲中間之“口”代表孕婦形象,於是黃帝之黃代表孕婦,孕育生命的母親。如今看來,這一觀點比較驚人,但實際早有議論。

民國時期,不少學者考證認爲黃帝是女性,比如學者聞一多寫了《五帝爲女人說》。之所以有這一觀點,主要認爲上古是母系社會,女性掌握部落大權,父系社會之後,爲了鞏固父權,於是就篡改了上古五帝等的性別。

當然,黃字孕婦說只是一家之言,如今主流還是認爲黃字是佩玉。

綜上,儘管迄今解讀出的甲骨文中沒有黃帝記載,但通過對黃字本義解讀,卻一定程度上契合古史上的黃帝身份。因此,古史中的黃帝其人,總體雖然未必靠譜,必然有虛構之處,但也不能輕易推翻。

當然,黃字最初字形是否如此,如今還不能百分百肯定,原因很簡單,比甲骨文早了千年的骨刻文已被發現,其文字與甲骨文存在明顯繼承關係,但絕大部分還未解讀出來。況且,即便骨刻文,也未必是中國最初較爲成熟的文字,可能地下還埋葬着比骨刻文更早的文字。因此,黃帝之黃究竟什麼意思,還有待進一步考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