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廖永安,朱元璋麾下最強的水軍將領,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廖永安,朱元璋麾下最強的水軍將領,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談起朱元璋手下的那些開國將領中實力最爲強勢的,首當其衝的應該是常遇春。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朱元璋曾說過:“摧鋒陷陣,所向披靡,如無副將軍遇春”。

然而,常遇春不善水戰,那麼,誰纔是朱元璋麾下最強的水軍將領呢?答案是廖永安!

谷應泰在《明史紀事本末》中說:

常遇春懷遠之雄,廖永安巢湖之傑,一時功臣,人如棋佈……

元朝末年,廖永安和弟弟廖永忠帶領巢湖水軍投奔朱元璋,從此朱元璋如虎添翼,此後,朱元璋南渡長江,東拒蘇吳,西戰鄱陽,都少不了巢湖水軍之功。然而,廖永安雖然功高,但他極其不幸。他曾被張士誠俘虜,囚禁8年之久,朱元璋明明有機會將廖永安救出來,最終卻見死不救,導致廖永安困死獄中,十分可惜。

本文,筆者將和大家介紹元末水軍第一人——廖永安,通過史料,帶大家瞭解元末明初的一段崢嶸歷史。

一、巢湖衆將歸來,太祖喜出望外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朱元璋在創業初期,麾下有許多將領是親兄弟,最著名的有四對,分別是馮國用、馮勝;郭興、郭英;吳良,吳楨;還有就是廖永安,廖永忠。這4對兄弟在明朝初年都被封有爵位,可以說光耀門楣。然而,廖永安雖然被封爲楚國公,但屬於追封,因爲明朝開國時,廖永安已經去世了。

《明史·列傳二十一》記載:

廖永安,字彥敬,德慶侯永忠兄也。

廖永安,字彥敬,安徽巢湖(今屬合肥)人,他還有個弟弟,就是大名鼎鼎的德慶侯廖永忠。其實,廖永忠在明朝初年雖然大出風頭,但他和乃兄廖永安還是有差距的。

元朝末年,紅巾軍起義,讓江淮大地陷入兵亂,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正位於江淮之間,巢湖漁民爲了保護自身利益,在湖面上形成了強大的武裝力量。這股武裝力量,不僅和義軍對抗,甚至也不允許元朝染指。後來,經過磨合和分化,巢湖水師一共分爲三個派系,他們的首領分別是廖永安、俞廷玉和趙普勝。

廖永安,朱元璋麾下最強的水軍將領,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1355年,元朝出兵攻打巢湖,上述三個首領面臨生死抉擇,最終趙普勝選擇投奔徐壽輝(後來跟隨陳友諒),而廖永安和俞廷玉則選擇了朱元璋。

當時,朱元璋已經攻下和州,正要南下渡江。可是,朱元璋起兵於濠州,他麾下沒有水軍。渡江沒有水軍,如同燒飯沒有柴薪。

正在朱元璋心急如焚之際,廖永安、俞廷玉率領巢湖衆將前來投奔,朱元璋大喜。《明史紀事本末》雲:

太祖駐和陽久,謀渡江,無舟楫,時廖永安、俞廷玉攜衆將歸,太祖大喜,曰:“此天意也,機不可失!”

廖永安、俞廷玉帶來的巢湖將領,在明朝開國後有十餘人都獲得了爵位,大家耳熟能詳的有廖永安的親弟弟廖永忠、俞廷玉的三個兒子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源,還有趙伯仲、桑世傑、張德勝、華高等人。

俗話說,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廖永安帶來的巢湖水師,填補了朱元璋水師的空白,爲朱元璋奪取天下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廖永安在朱元璋心目中,地位非同一般。

廖永安的戰力到底如何呢?他的第一戰,就讓朱元璋拍案叫絕。《明史·廖永安傳》記載:

元人駕樓船,不利進退,而永安輩操舟若飛,再戰,再破元兵,始定渡江策。

當時,元朝爲了阻止朱元璋渡江,在江心的採石磯上佈置重兵,朱元璋麾下的將士原本很難攻打。不料,廖永安率領部下衝在前面,他“操舟若飛”,連續衝擊元朝的樓船,兩次打敗元兵,朱元璋這才渡過長江。

渡江之戰,是巢湖水師的首秀,也是廖永安等人證明自己的舞臺。從此,朱元璋南征北戰,巢湖系將領始終佔據一席之地。

二、蛟龍縱橫四海,良將失身被擒

朱元璋渡江之後,立即集中全部兵力分水陸兩路攻打南京(集慶),這時陸路的主力是徐達,水路的主力則是廖永安。《明史·廖永安傳》雲:

以舟師破海牙水柵,擒陳兆先,入集慶。擢建康翼統軍元帥。

廖永安率領水師直接攻破元朝集慶路元帥海牙的水柵,搶在徐達之前,從水路攻入南京。此後,朱元璋攻鎮江、克常州,廖永安均立下頭功。朱元璋因此加封廖永安爲同僉江南行樞密院事。

朱元璋和徐壽輝(陳友諒的上司)的第一次交鋒,發生在池州。當時,常遇春無法應對徐壽輝的水軍,朱元璋急調廖永安南下,史載:

又以舟師同常遇春自銅陵趨池州。合攻,破其北門,執徐壽輝守將,遂克池州。

廖永安和常遇春強強聯手,一舉攻克池州。隨後朱元璋派廖永安攻打江陰,廖永安一路勢如破竹,打得張士誠麾下大將欒瑞抱頭鼠竄。廖永安乘勝追擊,連續攻克常熟之福山港、通州之狼山,每一次戰鬥,廖永安總能“獲其戰艦以歸”,大大增加朱元璋水軍的實力。

廖永安從1355年投奔朱元璋,到1358年的通州狼山之戰,前後共四年,這4年內,廖永安如果蛟龍入海,他率領的水師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劉辰曾評價廖永安:

降王破國於指顧之間,斬將搴旗於談笑之頃。

這兩句評價非常誇張,意思是廖永安在談笑間就能殺掉敵方將領,在須臾之間就能攻破敵方陣地,兩軍對陣,取敵將首級,輕鬆得不得了。可見,廖永安實在太過厲害,說他是元末第一水軍將領,也不爲過。

然而,一路高歌猛進,讓廖永安逐漸驕傲起來,接下來的宜興之戰,廖永安遭到了滑鐵盧。

廖永安,朱元璋麾下最強的水軍將領,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2張

1358年八月,徐達攻下宜興,廖永安率領一衆水軍將領直逼張士誠的老巢蘇州(時稱平江)。不料,徐達剛離開宜興,宜興將領又叛投張士誠,廖永安得到消息,只得掉頭幫徐達重新奪回宜興。

待徐達和廖永安二度收復宜興,張士誠派來援救宜興的大將呂珍剛剛趕到。呂珍不是徐達的對手,一戰而敗,只得帶着將士們乘船從太湖水面上倉皇逃走。

水上戰鬥是廖永安的強項,廖永安帶領部下火速追趕呂珍。由於立功心切,廖永安逐漸脫離了徐達的大部隊。《明史》雲:

(廖永安)乘勝深入太湖。遇吳將呂珍,與戰。後軍不繼,舟膠淺,被執。

太湖是呂珍熟悉的水域,他一路逃跑,廖永安則飛速追趕,呂珍計從心來,他把廖永安引到淺灘處。廖永安不熟悉水下環境,結果船隻擱淺,動憚不得,被呂珍活着。等徐達的大軍趕到時,廖永安已經被捉進蘇州城。

瓦罐不離井口破,大將難免陣前亡。廖永安自打走出巢湖,百戰百勝,不曾想最終因爲追敵冒進,着了呂珍的道。

廖永安雖然被擒,但他的故事尚未結束。

三、將軍寧死不屈,太祖見死不救

廖永安被呂珍活捉,他被五花大綁帶到蘇州城內,張士誠愛惜人才,親自爲他鬆綁,希望他能“棄暗投明”。《明史·廖永安傳》記載:

永安長水戰,所至輒有功。士誠愛其才勇,欲降之,不可,爲所囚。

面對張士誠三番五次的勸降,廖永安始終不爲所動,寧死不屈,張士誠無奈,只得將廖永安囚禁起來。

廖永安之所以寧死不降,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爲他對朱元璋的確忠心,另一方面是因爲他的弟弟和家人都在朱元璋的陣營,爲了家人的安危着想,廖永安也不可能改弦更張。

廖永安被俘後,朱元璋曾有一個絕佳的機會來救他回去,但朱元璋沒有這麼做。《新元史·張士誠傳》記載:

明太祖使徐達攻常州,士德來援,達設伏邀之,獲士德……士誠獲廖永安,請以易士德,明太祖不許。

就在廖永安被俘的前幾天,朱元璋也俘獲了張士誠麾下一位重要人物,這個人就是張士德。

當年,張士誠在高郵起兵反元,一共有18位元老參與,史稱“十八條扁擔起義”,其中,就包括張士誠的三個親弟弟。張士德便是張士誠的三弟,是張士誠最爲倚重的一員驍將。

在常州之戰中,張士德和徐達對壘數日並不吃虧,可見張士德的能力之突出。後來徐達設下誘敵之計,終於將張士德擒獲。張士誠心疼弟弟,在活捉廖永安後,派人給朱元璋送信,希望用廖永安來換張士德。

兩軍交戰,交換俘虜這種事情並不稀罕。朱元璋得知張士誠的用意後,給張士誠回覆了兩個字——不換!

廖永安,朱元璋麾下最強的水軍將領,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3張

也就是說,朱元璋是完全有機會救廖永安回來的,但朱元璋最終選擇見死不救。朱元璋爲何要這麼做呢,他其實有兩方面考慮:

其一,朱元璋雖然喜愛廖永安,但是,他認爲廖永安對自己的價值,並沒有張士德對張士誠重要。因此,交換俘虜可以,他可以用別的俘虜來換。如果堅持要用張士德來換,朱元璋就要擡高價碼。

其二,朱元璋並非不想救廖永安,他覺得以後還有機會。朱元璋當時的野心很大,他打算用張士德爲誘餌,來想辦法招降張士誠。

但是,朱元璋沒有想到,這一次不換廖永安,接下來就沒有機會了,因爲接下來,發生了一件意外。

張士德和他哥哥張士誠一樣,都是鹽民出身,雖然出身低微,但頗有志氣。他被朱元璋俘虜後,竟然絕食。誰勸都沒用,沒過幾天“士德不食而死”,張士德絕食死了。

更嚴重的還是,張士德被朱元璋擒獲後,張士誠的老母親日夜催着張士誠來救張張士德,現在張士德死了,他的老母親驟聞噩耗,竟然也一命嗚呼。

本來雙方還有緩和的餘地,現在張士德死了,張士誠的老母親也氣死了,殺弟之仇再加上母親之死,讓張士誠豈能釋懷?從此,張士誠恨死了朱元璋。別說交換俘虜,就連普通的通信,張士誠都不可能迴應朱元璋。

所以,廖永安悲劇了,他落到張士誠手裏,除非張士誠被朱元璋徹底打敗,否則他就無法逃出囹圄。

需要說明的是,從始至終,並非朱元璋不想救廖永安,只不過後面的意外,朱元璋着實沒有想到。

四、良將魂斷姑蘇城,皇帝開國心有愧

廖永安被張士誠囚禁期間,朱元璋讓他的弟弟廖永忠接替了廖永安的職位。此後幾年,朱元璋先後打贏了龍灣之戰和鄱陽湖之戰,消滅了最大的敵人陳友諒。

1366年,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等人對張士誠發動全面進攻,蘇州很快成爲孤城。徐達派人勸降張士誠,張士誠和朱元璋有深仇大恨,選擇魚死網破。史載:

士誠記着亡弟遺恨,拒絕去使,永安卒死於平江。

張士誠趕走了徐達的使者後,廖永安便死在了蘇州城的大牢裏。

此時,廖永安已經被張士誠囚禁了8年,至於廖永安是病逝,還是被張士誠所殺,不得而知。

當時朱元璋已經稱吳王,他聽聞廖永安去世,十分悲痛。遙尊廖永安爲楚國公。第二年,張士誠滅亡,朱元璋親自到郊外祭祀廖永安。《明史·廖永安傳》雲:

永安被囚凡八年,竟死於吳。吳平,喪還,太祖迎祭於郊。

廖永安,朱元璋麾下最強的水軍將領,他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4張

明朝開國之後,因廖永安的弟弟廖永忠戰功卓著,被朱元璋封爲德慶侯。當時,朱元璋一共封了6位公爵。其實,考慮到廖永忠本就功高,再加上他兄長廖永安的貢獻,朱元璋曾考慮把廖永忠也封爲公爵。但因爲廖永忠在迎接韓林兒來南京的途中,揣摩朱元璋之意,擅自沉船溺死了韓林兒,朱元璋因此只封他爲侯爵。用朱元璋的話說:

(廖)永忠戰鄱陽時,忘軀拒敵,可謂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窺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關於韓林兒之死,到底是廖永忠擅自作主,還是奉了朱元璋的密令,後人爭議很大。但從朱元璋本想封廖永忠爲公爵可以看出,朱元璋對廖氏兄弟還是極其認可的。

洪武九年,朱元璋改封廖永安爲鄖國公,因爲廖永安沒有兒子,朱元璋還特意提拔廖永安的一個侄子廖升爲指揮僉事。

第二年,也就是洪武十年,廖永忠因龍鳳僭越案被誅殺,成爲朱元璋誅殺的第一個開國名將。按照常理,廖永忠犯的是大逆罪,是要株連九族的。但朱元璋只殺了廖永忠一個人,保全了廖氏族人。

朱元璋從來不是講情面的人,他之所以會如此“大度”,或許還是在內心深處愧對廖永安吧。

千百年來,所謂良將,大多是封建帝王的打天下或維穩工具。當時,朱元璋明明可以交換俘虜,卻拒絕了張士誠的要求,置廖永安的生死於不顧。這就能看出名將的“工具”屬性。

因爲在朱元璋的心中,廖永安不是活生生的人,他是可以用價值來衡量的工具。舉個極端的例子,假如被俘的不是廖永安,而是朱元璋的親弟弟,當張士誠要求換俘時,朱元璋必將毫不猶豫地答應。

所以,筆者認爲,廖永安雖然被朱元璋一再追封,其實從本質上說,他還是一個悲情人物。

《帝王家訓》中說:良匠無棄材,明君無棄士。

君王或許不會無端放棄一位名將,但是,當君王所謀之事比名將更有價值的時候,那他還是會放棄。這就是封建制度的悲哀。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