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長平之戰後,藺相如和廉頗是什麼結局?

長平之戰後,藺相如和廉頗是什麼結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古以來,君與臣的關係就是魚和水的關係,魚沒有了水便無法活命,所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沒有了魚的水,也註定是一潭死水,終究會腐化變質,失去生機。

帝王作爲一個國家的核心大腦,不僅要善於識人才,而且還要兼顧用人之道,親賢臣,遠小人。

否則即使“文有志士之能臣,武有安邦之勇將。”也難以避免會有亡國的下場,而對於那些忠君愛國之臣,如果落得一個悲涼的下場,也會讓人無盡的唏噓。

最早的“體罰式道歉”

《將相和》這篇課文相信大家兒時一定都學過,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兩位大臣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故事。

其實《將相和》也叫《負荊請罪》,它是一個一波三折的戲,開頭講的是“完璧歸趙”,之後講的是“澠池之會”,這兩件事藺相如都立了大功,先是幫着趙惠文王保住了無價之寶和氏璧,後來又在澠池幫趙王爭回了面子。

趙王一開心就給他升官了,職位比大將軍廉頗還要高,這下廉頗就不高興了,認爲自己一個趙國的將軍爲趙國立下汗馬功勞,藺相如憑什麼能騎到我頭上去?所以他非常不服。

長平之戰後,藺相如和廉頗是什麼結局?

藺相如爲了避免和廉頗正面交鋒,所以經常稱自己有病不上朝,平時看見廉頗來了,也會遠遠的避開。

現在在河北邯鄲市,還有這麼一條“回車巷”,就是當初藺相如迴避廉頗的巷子。

但老是這麼躲得遠遠的,這下輪到藺相如身邊的人不服了,問藺相如爲什麼要這樣?藺相如回答說:“其他國家之所以不敢冒犯趙國,是因爲有我這樣的文臣和廉頗那樣厲害的武將,如果我們之間不和,其他國家很容易趁虛而

這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裏,廉頗覺得羞愧難當,於是他揹負着荊棘條,赤裸着上身來到藺相如門前請罪,結果兩個人和好了,成爲了生死之交。

要知道廉頗當時可是趙國的上將軍,地位很高,負荊請罪的勇氣實屬難能可貴。

廉頗這種知錯就改的品質是相當值得肯定的,但藺相如的寬容大度也同樣令人佩服,如果說他一開始就斤斤計較,睚眥必報,那估計就沒有“負荊請罪”這回事了,所以說態度折射了一個人的格局,不計較就是一個人最大的格局。

課文雖然到此就結束了,但他們的故事並沒有結束,那大家知道他們兩人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嗎?老師肯定是不會在課堂上告訴你的。

藺相如之死

因爲有藺相如和廉頗這樣厲害的大臣,再加上他們主張的改革實施以後,趙國的國力空前的強大,併吞並了很多周圍的小國,甚至可以與當時的秦國相抗衡,但是隨着秦國不斷吞併土地,勢力也是越來越強,趙國開始漸漸落於下風。

首先,來看看藺相如的結局如何,關於他的死有兩種說法。第1種說法是秦王和趙王在澠池會面打算講和,修兩國之好,此次會面結束後,藺相如因爲功勞巨大被封爲了右上卿。

後來秦國攻打趙國,趙王便將太子送去秦國當人質,而且還派藺相如一同前往,不料太子卻在驪山得急症死了,藺相如也因此獲罪被割頭挖心。

第2種說法是公元259年,長平之戰期間,秦國派兵攻打趙國,秦國和趙國對峙長達4個月,廉頗率領軍隊在邊境高築城牆,並命自己的部下不許迎戰,不論秦軍如何的請戰,廉頗都不爲所動,使得秦軍大爲惱火。

長平之戰後,藺相如和廉頗是什麼結局? 第2張

於是秦國就派人在趙國四處散佈謠言,說“廉頗怯戰,秦國最害怕的是趙括爲將”,趙王聽到後竟然真的相信了,就這樣廉頗被趙括取代,藺相如知道後,也是趕緊上書勸阻,可趙王就是一意孤行,兩個月後趙軍戰敗,四十萬趙軍全被秦軍坑殺。

長平之戰最後以趙國慘敗告終,趙國40萬大軍全軍覆沒,藺相如得知此消息後,在憂憤之下病逝,可以說是被活活氣死了。

廉頗之死

再來看看廉頗的死,長平之戰讓趙國元氣大傷,從此再也不能與秦國相抗衡了,燕國見此就想要撈點好處,於是就派兵去攻打趙國。

而趙王吸取教訓,再次啓用了廉頗,廉頗奉趙王之命前去抵禦,這一戰趙國大獲全勝,燕國慘敗,還割讓了5座城池講和,廉頗被封爲了信平君。

本以爲廉頗的出頭之日到了,可是好景不長,趙國新的國君上臺後,奸臣郭開多次在趙王面前講廉頗壞話,最終廉頗被撤職,廉頗被氣得直接投靠了魏國。

可是因爲他曾是趙國將領,魏王對他並不信任,所以廉頗依然沒有得到重用,最後廉頗鬱鬱而終,值得一提的是,廉頗死後沒多久,趙國就亡國了。

小結:

“負荊請罪”可以說是在古代競爭激烈的臣子之間一則非常美好的故事,他對於後世同爲一朝之臣的人,影響是非常深遠也非常正面的。

然而美好歸美好,兩個人最終也沒能贏得圓滿的結局,甚至不得不面對國家滅亡的殘酷現實,所以說一個國家或是朝代的興衰,並不是單單取決於朝中是否有良相和忠臣,更是少不了要有明君這一必要因素。

雖然藺相如和廉頗這一文一武最後達成了爲國復興的同一戰線,但在關鍵問題的決策上,還是要聽趙王的意見,他們二人是做不了主的,最後藺相如憂憤而死,廉頗鬱鬱而終是這一原因所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