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雍正死前賜死一人,那麼此人是誰呢?

雍正死前賜死一人,那麼此人是誰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雖說清朝沒有真正昏庸的皇帝,但是,終清一朝,論得上明君的,也只有康熙雍正父子二人。尤其是雍正,敢於撼動滿清旗人貴族和漢族地主的利益,並直面來自滿朝文武的壓力。在推行改革上不遺餘力,雖然很多舉措並未成功,但並不能否認雍正的功績。

可是,就是因爲他這一生總是以雷霆手段推行新政,使得滿漢地主對他多有不滿,在後世人們多數只記得他手段凌厲,不知道他做過何等貢獻。

雍正死前賜死一人,那麼此人是誰呢?

不過,做事果決、雷厲風行,也的確是雍正最大的特點。有時甚至讓人覺得冷酷無情。與皇八子胤祀被譽爲“八賢王”不同,早在雍正尚爲雍郡王時,朝中就有人稱他爲“冷麪王”。甚至於死前還要再殺一人,以保自己的兒子乾隆地位穩固。

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雍正卻要徒增殺孽,這難道真的是他冷酷無情嗎?而雍正所殺之人又是誰呢?

一、九子奪嫡暫歇,康乾盛世再續

縱覽清史,凡二百六十七年,其中最富有戲劇色彩的一段,當屬“九子奪嫡”。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九位皇子爭奪儲君之位。最後四阿哥勝出,即爲雍正。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對於這一時期的劇情刻畫得尤爲細緻,可以說人物之間處處是相互試探、虛與委蛇。而實際上的九子奪嫡,其驚險程度並不比文學、影視作品中的遜色,甚至要更加激烈、更加無情。

一面康熙懷着矛盾的心情在觀察皇子們的鬥爭,並在其中不斷的挑選到底誰纔是大清的後繼之君,但是他又不希望諸皇子爲皇位而鬥爭。另一面,太子黨屢戰屢敗,四阿哥與十三阿哥脫離太子黨後又腹背受敵,八阿哥一黨又熱衷於將水攪渾,可以說是轟轟烈烈。

而雍正的勝出,則宣告着這場鬧劇的告一段落,但是其影響,甚至一直延續到了雍正朝末期。逼得雍正落了殺害兄弟的罵名。但是,無論如何,神器已定,天下可安。至少暫時是這樣的。

雍正即位後,一面拉攏老臣,一面着力整頓吏治,爲後面的新政開闢有利條件。在位期間的一系列措施,在歷史上都是重要的大變革。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攤丁入畝,這些都是爲民除弊的壯舉。

但是,正如引言所說,這些舉措深得人心,卻動了滿朝文武百官的奶酪。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曾經的八阿哥一黨。八阿哥曾以此爲由,多次向雍正發難,雍正迫於朝臣的壓力,只得忍氣吞聲。直到後來,胤祀自知敗局已定,主動挑釁雍正殺了自己,以坐實雍正殺害親族的罪名。

二、曾遭兄弟陷害,謹防歷史再演

當年九子奪嫡,雍正自己慘遭八爺黨一夥人幾次三番暗中陷害,多虧自己忍辱負重,最終堪堪險勝。沒想到胤祀臨死之前竟然逼得他落下了圈禁親族、殺害胞弟的惡名。雍正一面又悔又怒,一面將眼光看向了自己的幾個兒子。

要知道,雍正自己也有十個兒子,在這之中,長子、次子、三子、八子早夭,因而排除不算,弘曕年幼,也不在此列。除此之外,最爲人所知的就是三阿哥弘時、四阿哥弘曆、五阿哥弘晝,這三人最有可能榮登大寶。

但是五阿哥弘晝爲人性情玩世不恭,而且心思很深,甚至要超過四阿哥弘曆。他自知論能力爭不過兩位皇兄,論年齡自己也無希望,與其深陷權力中心的矛盾漩渦,不如做個閒散王爺,與世無爭,不僅能保住性命,還能榮享一生富貴。

雍正死前賜死一人,那麼此人是誰呢? 第2張

事實證明,弘晝的選擇是對的,弘曆即位後,對弘晝照顧有加,多次賜以恩寵。弘晝也因此得以安度晚年,壽終正寢。我國現當代書法、繪畫大師啓功先生,就是弘晝的八世孫。

而剩下的弘時和弘曆,二人相比,在當時看來,弘時更有希望,因爲四阿哥出身不好,生母只是一個宮女,而三阿哥的生母是雍正的妃子。所以,弘時因此暗暗自得,以爲大寶之位一定是自己的。

可惜,三阿哥城府太淺,心機不深。自以爲地位唾手可得,處處對弘曆百般打壓,甚至暗中籠絡衆多當朝大臣,其野心勃勃,可見一斑。

但是,雍正爲了避免皇子內亂,再起蕭牆之禍,就開創了一種新的方式,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匾後藏旨。雍正早在弘曆考覈河南官員政績時就已經屬意弘曆了,他將繼位詔書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並命各託孤大臣各持一份。這樣,就免除了鬥爭的隱患。

另外,雍正曾命弘曆代替自己前去日壇祭天,這樣一來,雍正心中屬意的繼承人已經昭然若揭了。

三、爲保江山永固,忍痛賜死弘時

弘時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他自以爲論嫡論長,自己都該是第一人選,可他忘了,大清從不以嫡以長立君,要論賢明,論權謀,論城府,弘曆勝過弘時太多。

可是弘時並沒有這樣的覺悟,他認爲是弘曆在雍正面前進了讒言,才讓自己失去了機會,於是更是多方爲難弘曆,甚至多次準備對弘曆痛下殺手。這一切都瞞不過雍正的耳目,他自己就已經受夠了兄弟鬩牆的苦,眼看弘時竟如此對待胞弟,對他更是失望透頂。

但是真正讓雍正狠下心來,決定永除後患的,是弘時的愚蠢。原因是弘時眼看雍正對自己的行爲不滿,於是便想挽回雍正的心。可是他竟不知天高地厚,要拿八爺黨三人說事。說他們也是先帝的皇子,是皇上的親兄弟,卻遭到如此對待,實在是不應該。

他還說應該把八爺九爺放出來,以顯示雍正的宅心仁厚。這話一出口,雍正怒不可遏,怒斥弘時,竟幫着逆賊說話,而致自己的父親於不仁不義之地。並將弘時從愛新覺羅宗譜上除名。和胤祀一樣圈禁。這樣一來,弘時徹底的失敗了,敗給了自己的愚蠢。

在雍正駕崩之前,他曾親自前去見了弘時,並且賜死了他。後世多以此爲由,批評雍正冷麪無情,虎毒尚不食子,他竟殺了自己的兒子。殊不知,是弘時自己犯了帝王大忌,自尋死路。而且以弘時的性子,若是留他,乾隆一朝,怕是又要不得安寧。

小結:

雍正的做法也許太決絕了一些,但絕不能說是錯的,後世人斥責他的真正緣故多不在於此,而是他觸動了大地主階級的利益,因而使得文人階級失去了保護傘,這才爲人所詬病。而實際上,爲了江山永固,政權安穩,除掉隱患,是一個皇帝的責任。這並沒有錯。

真正做錯了的是弘時。罔顧君臣父子之倫,竟爲了逆賊而責怪自己的父親;又不顧兄弟情分,竟想要殘害手足。這已經犯了雍正的大忌。除此之外行事乖張跋扈,又不知收斂,狼子野心人盡皆知。真可以說是自絕後路。

所以,行事果決並沒有錯,不僅如此,還要記住,爲人處世應以低調爲宜,萬萬不可飛揚跋扈,而且,說話做事要處處留心,謹言慎行。既不觸動別人的逆鱗,也不要授人以柄。這纔是正確的處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