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懿器重的兩位武將是誰?他們有何作爲?

司馬懿器重的兩位武將是誰?他們有何作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國皇帝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均從行。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當時,司馬師爲中護軍,率兵屯司馬門,控制都城洛陽。作爲執掌曹魏大權多年的重臣,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完成了對曹爽的致命一擊。在曹爽放棄抵抗之後,司馬懿違背諾言,以謀反的罪名殺曹爽及其黨羽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桓範等,並滅三族。不過,對於司馬懿來說,雖然通過高平陵之變篡奪了曹魏大權,但是,兩年之後,司馬懿就病逝了。

嘉平三年(251年)六月,司馬懿病重。八月戊寅(9月7日),司馬懿在洛陽去世,享年七十三歲。當年九月庚申,司馬懿被葬於河陰首陽山,諡文貞,追封相國、郡公。值得注意的是,在司馬懿去世後,司馬氏面臨了兩大挑戰,一個是蜀漢姜維的北伐,二是忠於曹魏勢力的反撲。在這個關鍵時刻,司馬懿生前器重的兩位武將,幫助司馬氏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也即他們一個幫助司馬氏消滅曹魏,另一個則幫助司馬氏消滅蜀漢。

王基

司馬懿器重的兩位武將是誰?他們有何作爲?

一方面,就王基來說。王基(190年-261年),字伯輿,東萊郡曲城縣(今山東省招遠市)人。三國時期魏國將領,追封北海太守王豹之子。王基十七歲時,擔任東萊郡府吏,因非其所好而辭職。曹魏黃初(220年—226年)年間,各地舉薦孝廉,王基被任命爲郎中。對於王基這位青年才俊,青州刺史王凌特意上表推薦王基出任別駕。後來,朝廷徵召王基爲祕書郎,王凌又請求把他召回。司徒王朗要求徵召王基,王凌卻因爲貪圖利用王基的治理能力而賴着不放人,因此遭到王朗的彈劾。大將軍司馬懿後徵召王基,尚未到任,又被提升爲中書侍郎。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司馬懿的推薦之下,王基得以來到曹魏朝廷任職。

魏明帝曹叡在位時期,大興土木、修建宮室,使得百姓勞苦,王基上疏勸諫。正始(240年—249年)年間,大將軍曹爽奏請王基擔任從事中郎,後來出任安豐太守。因爲治理州郡嚴謹,而且防備森嚴,所以孫吳不敢進犯,加升討寇將軍。因此,對於王基來說,可以說是文武雙全的人才。後來,王基因病被徵回朝廷,正始十年(249年),王基起復爲河南尹。後因曹爽在高平陵之變中被誅殺,他被按例免官。當然,到了公元250年,司馬懿重新啓用了王基,讓他擔任尚書。

同年,王基出任荊州刺史,加揚烈將軍,跟隨徵南將軍王昶討伐孫吳。嘉平四年(252年),司馬懿病逝後,司馬師執掌朝政,而王基則繼續輔佐司馬師。衆所周知,司馬懿篡奪曹魏大權後,自然引起了忠於曹魏勢力的反撲。其中,最爲典型的就是“淮南三叛”了。正元二年(255年),毌丘儉、文欽起兵反對司馬氏,朝廷任命王基爲行監軍、假節,統領許昌大軍,正好與司馬師的軍隊在許昌會合。平定叛亂後,王基任鎮南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領豫州刺史,晉封安樂鄉侯。

司馬懿器重的兩位武將是誰?他們有何作爲? 第2張

甘露二年(257年),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氏。王基以豫州刺史身份,行鎮東將軍,都督揚豫二州兵馬。當時大軍在項地,認爲淮南軍精良,讓王基駐軍修壘。王基反覆上書請求討伐。甘露三年(258年),諸葛誕被殺之後,朝廷命王基爲徵東將軍,都督揚州,晉封東武侯。景元二年(261年)四月二十四日,王基逝世,享年七十二歲。對此,在筆者看來,王基在平定淮南三叛的過程中屢立戰功,也即成功消滅了忠於曹魏的文臣武將。在此基礎上,這顯然爲司馬氏消滅曹魏鋪平了道路。而對於王基來說,之所以忠於司馬氏,顯然離不開司馬懿當年的器重。

鄧艾

另一方面,鄧艾也是司馬懿曾經提攜的曹魏名將。遇到司馬懿,可以說是鄧艾一生的重大轉折。正始(240—249)初,魏國準備在東南一帶進行屯田,積儲軍糧,對付吳國,因此就派鄧艾前往該地區考察。鄧艾從陳縣(今河南淮陽)、項縣(今河南沈丘)一直巡視到壽春。經過考察,鄧艾提出了兩項重要建議:第一,開鑿河渠,興修水利,以便灌溉農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疏通漕運;第二,在淮北、淮南實行大規模的軍屯。司馬懿看到鄧艾的建議之後,非常滿意,採納並實施了。從正始二年(241年)起,魏國在淮南、淮北廣開河道,大舉屯田。

自此之後,鄧艾這位武將無疑走入到司馬懿的眼中,也因此得以在曹魏平步青雲。正始四年(243年),鄧艾轉任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太守。衆所周知,司馬懿長期鎮守雍涼一帶,曾抵擋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而現在,鄧艾來到雍涼一帶任職,自然是被司馬懿賦予重任,也即需要他來繼續抵擋蜀漢北伐。司馬懿病逝後,司馬師執掌朝政。對於司馬師來說,同樣對鄧艾的建議多所採納實行。不久,鄧艾改任汝南太守。

司馬懿器重的兩位武將是誰?他們有何作爲? 第3張

最後,公元253年後,鄧艾遷升兗州刺史,加振威將軍。甘露元年(256年)六月,蜀漢大將軍姜維與鎮西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邦(今甘肅天水)會合。面對姜維北伐,鄧艾率軍前往抵擋,並搶先佔據險要的地勢。此戰,姜維見地利已失,強攻不克,乃於當夜渡渭水東進,沿山路進取上邽。兩軍戰於段谷(今甘肅天水西南)。胡濟失期未至。鄧艾大敗蜀軍,蜀軍士卒潰散,死傷甚衆。自此之後,姜維北伐因爲遭遇了鄧艾的抵擋,所以幾乎沒有什麼成果,反而加劇了蜀漢國力的消耗。景元四年(263年)八月,司馬昭發動了魏滅蜀之戰。

此戰,魏軍兵分三路伐蜀:徵西將軍鄧艾率兵三萬餘人,由狄道(今甘肅臨洮)進軍,以牽制蜀大將軍姜維駐守沓中(今甘肅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餘人,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西北),以切斷姜維退路;鍾會率主力十餘萬人,欲乘虛取漢中,然後直趨成都。在魏滅蜀之戰中,因爲鍾會大軍被姜維阻隔在劍閣一帶,所以鄧艾偷渡陰平,千里奇襲,從而成功迫使後主劉禪放棄了抵抗。因此,在魏滅蜀之戰中,鄧艾自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綜上,司馬懿曾經器重和提攜的兩位武將,在他去世後繼續輔佐司馬氏,從而幫助司馬氏消滅了蜀漢和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