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瞻基登基之後,爲明朝的覆滅埋下了哪些隱患

朱瞻基登基之後,爲明朝的覆滅埋下了哪些隱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朱瞻基登基之後,爲明朝的覆滅埋下了哪些隱患?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朱瞻基作爲明朝第五位皇帝,雖然在位時間僅有短短十年,卻被譽爲繼朱元璋和朱棣之後最有作爲的帝王。朱瞻基與其父朱高熾在位僅僅短短十一年,卻被史學家們稱爲“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然而,朱瞻基的一系列改革雖然使得明朝國力再上一個臺階,但有些改革同樣給明朝的衰弱埋下了隱患,尤其是軍事層面的收縮,更爲明朝的覆滅埋下了隱患。

隱患之一:設“內書堂”教授宦官識字,爲宦官崛起埋下隱患

明太祖朱元璋在汲取了前朝教訓之後,爲了防止宦官干政,在建國之初曾對宦官作了種種限制,例如規定不許宦官識字,不需許兼任外臣,任職不許超過四品等等。然而,不許宦官識字這條卻在明宣宗時期被打破。

明宣宗朱瞻基爲了保障宦官能夠幫助自己處理文件,尤其是皇帝的私人文件,併成爲皇帝和朝廷官員交流的橋樑,因而在宣德元年(1426年)於宮內設立“內書堂”,挑選一些聰明伶俐的小太監入堂讀書,使得宦官可以接受正規的教育。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又指定由翰林學士在內書堂教授宦官。

朱瞻基登基之後,爲明朝的覆滅埋下了哪些隱患

這一改變,使得許多宦官能夠粗通文墨,有的甚至學有所成,甚至能夠達到學識通曉古今,擬旨援筆立就。後來,朱瞻基又設立司禮監秉筆太監和司禮監掌印太監,協助自己處理公務,其中秉筆太監負責代替皇帝行“批紅”之權,而張寅太監則負責最終的審覈蓋印。

明宣宗朱瞻基時,他尚且能夠將宦官置於控制之內,然而一旦皇帝怠政,宦官便能迅速通過“批紅之權”來干涉朝政,並利用與外廷之間的橋樑作用,對外廷形成壓制。明宣宗之後,明英宗時期的王振便是典型惡果。

隱患之二:內閣權力的不斷加大,文官崛起速度加快

洪武帝朱元璋廢除丞相之後,由於皇帝平時處理的政務實在太多,於是明成祖時期開始設立內閣制度,不過早期的內閣只是一個諮詢機構,負責向皇帝提供建議以供參考,也就是說只有建議權,而決策權仍然在皇帝手中,執行權則在六部,然而這一情況在仁宣年間開始改變。

權力增大後的內閣已經成爲百官之首

仁宗時期,朱高熾因楊士奇、楊榮等乃是東宮舊臣,因此這兩人不僅得以進入內閣,而且均兼有尚書職位,而明宣宗朱瞻基同樣延續了這種設置。例如楊士奇保留了兵部尚書,黃淮保留了戶部尚書,而金幼孜則保留了禮部尚書,這使得他們擁有了一定的執行權。

朱瞻基登基之後,爲明朝的覆滅埋下了哪些隱患 第2張

同時,這些人不僅官居一品且兼有尚書,而且他們不少人都是帝師出身,且是前朝功臣,因此這些人無一例外都受到了皇帝的尊敬和信任,對於他們提出的建議,皇帝大多予以了通過,而不再召見其他官員進行商議,而這則使得他們擁有了一定的決策權。

於是,仁宣年間的內閣權力得以不斷加強,已經逐漸成爲凌駕於六部之上的存在。而內閣權力的不斷增大,直接惡果便是明中期以後皇權與閣權的鬥爭,導致皇帝與外廷勢同水火,進而導致了內廷的強勢崛起。

與此同時,前朝的臨時職位“巡撫”在宣宗使其開始出現的極爲頻繁,這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該職位的制度化,同時巡撫通常還兼提督軍務或參理軍務,於是“總督”這個職位的雛形也開始出現,這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文官崛起的速度,尤其是“土木堡之變”後,明朝開始了文強武弱的局面。

隱患之三:戰略收縮有利於經濟發展,但卻爲明朝的滅亡埋下隱患

歷經朱棣的五次北伐,使得仁宣兩朝北部邊境較爲平靜,再加上永樂年間多次對外用兵,使得國力遭受了一定損耗,因此仁宣年間明朝開始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尤其是在明宣宗朱瞻基年間體現的極爲明顯。

蒙古方面,遭受到明成祖朱棣打擊的韃靼就此一蹶不振(五次北伐四次針對韃靼),卻沒想到瓦剌竟然趁機崛起,而在瓦剌打擊下的韃靼不斷被迫東遷,結果又遭受了兀良哈惕各衛的牴觸。迫於形勢的韃靼太師阿魯臺被迫與明廷修好,然而明朝的戰略收縮使得虛弱的阿魯臺並未獲得多少幫助,結果在宣德九年(1434年)九月的母納山之戰中,阿魯臺被瓦剌擊殺,瓦剌已經成爲了草原新的統治者。

朱瞻基登基之後,爲明朝的覆滅埋下了哪些隱患 第3張

明宣宗的戰略收縮,使得瓦剌趁機得以崛起,爲此後的“土木堡之變”埋下了禍根。與此同時,他的主動撤兵安南,最終也使得明朝徹底喪失了對安南的統治。

此外,兀良哈三衛(朵顏三衛)則從宣德五年(1430年)開始南遷,明宣宗北巡期間便曾率兵三千與朵顏三衛交手,然而經過長期鬥爭,朵顏三衛還是佔據了大寧地區,並在正統初年便已經駐牧於明薊遼邊外的瀟河、老哈河一帶,並活躍於整個漠南地區。

而朱瞻基最要命的失誤便是奴兒干都司的內遷,宣德五年(1430年)時,薛祿建議將邊境防務集中於開平一帶,而放棄開平的前沿戍區,以便縮短供應線。結果,最終的結果證明這是個嚴重的戰略錯誤,明朝對遼東的管理本就不強,在失去了兀良哈三衛的屏障,又將開平前沿全部放棄,最終導致明朝在遼東陷入被動,並徹底經營遼東失敗,不僅喪失了對這一地區的統治,更爲明末遼東局勢的持續惡化埋下了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