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還要實行分封諸子的原因是什麼?他爲何這麼做?

朱元璋還要實行分封諸子的原因是什麼?他爲何這麼做?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朱元璋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明朝之前,歷史上有過幾次分封諸王的行動,而影響比較大的,首先就是漢初的郡國並行,最後導致了七國之亂;其次就是西晉的分封,最終導致了八王之亂;然後就是元朝的諸王出鎮制,這個也出現過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比如安西王阿難答,比如陽翟王阿魯輝帖木兒。

朱元璋搞的分封諸子,很明顯,和漢朝的不一樣。漢朝那是獨立一國,黨政軍財一把抓,說翻臉就翻臉。和晉朝的也不太一樣,晉朝是世家大族爲基礎的國家,而自身得國不正,導致晉武帝對世家大族並不是完全放心,而且他認爲曹魏被自己幹掉就是因爲沒有宗室藩屏,所以在泰始元年“革魏餘弊,遵周舊典,並建宗室,以爲藩翰”,無非就是覺得自己當年欺負人家曹魏的時候,連個幫襯的本家人都沒有,所以想通過分封諸王來羽翼自己的皇室。

朱元璋還要實行分封諸子的原因是什麼?他爲何這麼做?

但是跟漢朝的那次相比,晉朝給予諸王的權力明顯少了一點——能夠收稅擁兵但是沒有行政權,這就呵呵了,須知槍桿子裏出政權,有錢有槍的還怕沒權?所以西晉的封王雖然本意上對西漢的那種郡國並行來個改革,但是很明顯沒什麼卵用。

但元朝的不一樣了。元朝的宗室制度叫宗王出鎮制度,包括鎮守和林的北平王,鎮守吐蕃的西平王、鎮西武靖王,鎮守雲南的樑王,揚州的鎮南王,寧夏的秦王,肅州的豳王,以及東道諸王、西道諸王,無不是手握重權一方諸侯。

其中鎮守北邊的權力最大,內地的比較小,而且與漢、晉不同的就是這些宗王沒有自己的“封邑”,所謂“就藩”,也不是把這一個路的黨政軍財都給他,真正屬於他的地盤不過一個王府。雖然元朝也出現了安西王阿難答、陽翟王阿魯輝帖木兒等幾次叛亂,但是基本上算是普普通通,甚至沒有地方起義來的猛烈。

如此而言,朱元璋搞的分封,與元朝的宗王出鎮制度不無關係。首先來說,世鎮雲南的西平侯沐英是他乾兒子,這與元朝的樑王、雲南王世鎮雲南沒什麼不同,無非是一個爲王,一個爲侯;其次,分封諸子爲王也是如元制,掌兵不掌民,如果沒有“宗室”這層外衣,其實和明朝後來的總鎮總兵沒什麼區別,“封地”不過王府;再次,明初分封諸王多是邊境線,少數在內地也都是青州、開封這樣的雄城重鎮,這和元朝宗王出鎮揚州、武昌什麼的也差不多。

朱元璋還要實行分封諸子的原因是什麼?他爲何這麼做? 第2張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明初分封的塞王,幾乎就是遼金元宗室領兵的翻版。女真可以用宗望、宗弼領兵滅北宋,蒙古可以用忽必烈滅大理,可以用口溫不花、忽必烈滅南宋,爲什麼漢人就不能用宗室來打別人呢?

明太祖年間八次北征大漠,洪武二十三年的第七次、二十九年的第八次,二十四年齊王出鎮開平衛,三十年湘王、楚王伐古州蠻,都是宗室領兵,和金元沒什麼區別,尤其是第七次北征,“敕王弼率山西兵聽晉王節制,其餘均聽燕王朱棣節制”,此次齊王也帶兵參與。而此時傅友德、曹興、王弼都在,不是沒有能打的人,但還是以宗室出兵,其中很有可能的一個原因就是效仿金元的宗室領兵。

而“宗王出鎮”制度在明朝也得到了體現,尤以北邊明顯。以上圖爲例,朱元璋二十六個兒子,除了太子在京,趙王、皇子朱楠夭折,剩下的二十三個兒子,分封在南宋領土之外的宗王有十八個,散佈在後來長城九邊一線的則有韓、遼、沈、燕、谷、代、安、慶、肅九王,寧王更是封在塞外,若是加上陝西的秦王、山西的晉王,就是十二個,也就是說,光一個九邊沿線就佔去了朱元璋一半的兒子。

若是隻算朱元璋時代出鎮的宗王,則有洪武十一年的秦王(鎮西安府)、晉王(鎮太原府)、燕王(鎮北平府),十四年的周王(封開封府)、楚王(封武昌府),十五年的齊王(封青州府),十八年的潭王(封長沙府)、魯王(封兗州府)、湘王(封荊州府),二十三年的蜀王(封成都府),二十五年的代王(鎮大同府)、肅王(鎮平涼二十八年改肅州)、遼王(封廣寧州),二十六年的慶王(本封寧夏,暫鎮韋州)、寧王(鎮大寧衛),二十八年的岷王(二十四年封岷州,是年鎮雲南府)、谷王(鎮宣府)十七個。

朱元璋還要實行分封諸子的原因是什麼?他爲何這麼做? 第3張

而其中封在與北元的邊境線上的九個(算上岷王則是十個),此外,洪武二十四年將韓王封國開原,沈王封國瀋陽,但是因爲年幼而未就藩,若是加上這倆,則是十九個王裏十二個封在邊境——意圖很明顯,平安城哦不,與元朝一樣,自家人守自家的大門。

綜上,竊以爲明初的前有劉漢之轍,而朱元璋仍舊要搞藩封,就是因爲老朱學習了元朝,自認爲找到了一條既可以使藩王藩屏中央,又不至於出現漢、晉之亂的“好辦法”——宗王出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