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正史上的程咬金真的是一個無知莽漢嗎?別小看他

正史上的程咬金真的是一個無知莽漢嗎?別小看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程咬金。

說到程咬金,我們腦海中會浮現力大無窮、揮舞八十多斤的大斧,但在三招過後就黔驢技窮的莽漢形象。但這只是演義中的藝術包裝,正史中他是什麼樣的呢?

我們先看看程咬金最後一次帶兵打仗的表現。公元656年,程咬金帶兵攻打西突厥,但最終因爲貽誤戰機、屠城殺降等罪名,被唐高宗李治免官。

這麼看來,程咬金好像確實挺“莽”的。但這只是表象而已,作爲一名歷經兩朝,跟隨過兩豪傑、三帝王的老江湖,他這實際上是走了一着妙棋。

正史中的程咬金,是個令人羨慕的成功人士

程咬金(後改名程知節),出身於隋朝的濟州東阿(山東聊城)。那個時代承接彪悍的南北朝,全民尚武之風濃厚;自幼習武的程咬金相當驍勇善戰,尤其擅長用(魏晉以來重騎兵用的長槍),也就是說,他馬背上的功夫很厲害。

隋煬帝的大業年間,天下大亂、盜賊橫行,隋王朝的地方秩序幾乎完全崩潰,很多民衆不得不主動武裝起來防備侵害。程咬金也在當地聚集起數百同鄉,依靠自己的力量保護家鄉。

隨着形勢的進一步惡化,這種勢單力薄的小組織難以爲繼;當李密的瓦崗軍在中原崛起後,程咬金前去投靠,被任命爲“內軍驃騎”。

正史上的程咬金真的是一個無知莽漢嗎?別小看他

這是個什麼職位?內軍,由李密在麾下數十萬大軍中精挑細選的8000人組成,分爲四隊,是他的貼身重騎兵,號稱“8000人可當百萬”;程咬金則率領其中一隊。也就是說,他是瓦崗軍精銳騎兵部隊的統帥之一。

在跟洛陽王世充的戰鬥中,程咬金隻身衝入敵陣,擊殺數人、救援受傷墜馬的同僚裴行儼;被敵人追擊時,他轉身折斷對方刺過來的馬槊(一般是木柄),反手捅死對方,最終帶着裴行儼全身而退。

勇猛而仗義的表現,讓程咬金聲名鵲起。後來李密失敗後,程咬金、秦叔寶等人均被王世充收到麾下,被委以重任、待遇極其優厚。

但他倆並不是單純的利益就能收買的。出於對王世充人品的不齒,程咬金、秦叔寶商量後,在一次出征途中,帶着吳黑、牛進達等數十個將領,在陣前公開與王世充道別而去;後者對此無能爲力,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這些骨幹離開。(相比較之下,單雄信就是純粹的“有奶便是娘”。)

程咬金這樣的猛將投奔唐王朝,自然是優先分配給主管征戰的秦王府。在這裏,他重操舊業,擔任了李世民麾下精銳騎兵——玄甲軍的統帥之一;接下來的數年裏,程咬金東征西討,先後參與了擊敗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等勁敵的重要戰役,每逢惡戰,他總是衝在最前列,立下無數戰功,後來被封爲宿國公。

作爲李世民的死黨,程咬金曾被太子李建成忌憚,故意被排擠到了康州當刺史;公元626年,他與秦叔寶一同參與了玄武門事變,事後官升右武衛大將軍、實封七百戶。

整個貞觀年間,程咬金歷任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普州刺史、左屯衛大將軍、鎮軍大將軍等職務,爵位盧國公;在公元643年,凌煙閣功臣錄名單確立後,他也位列其中,排名第19,比、秦叔寶都高,可謂典型的“人生贏家”。

不過功勞太大的武將們,向來都會面臨煩惱。

功高震主、一朝天子一朝臣,李世民父子的帝王心術

在“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幾乎成爲慣例的封建時代,李世民是少有的能善待功臣的帝王。這既有他本人能力出衆、駕馭人才得心應手的主觀原因,也有他比幾乎所有功臣都年輕、不擔心給兒子留下不可控因素的客觀優勢。

正史上的程咬金真的是一個無知莽漢嗎?別小看他 第2張

但即使這樣,並不意味着李世民不防備這些武將。

比如多次救他性命、在玄武門立下頭功的尉遲敬德,曾經有恃功而驕的苗頭,立即被他以劉邦屠殺功臣的案例嚴厲警告。此後驕傲的尉遲敬德就像換了個人,幾乎待在家裏不輕易與人結交;

有了這個典型,其他聰明些的功臣可就自覺的多了。比如用兵如神的李靖,在朝廷上卻一副木訥的樣子,壓根不怎麼說話;秦叔寶專心養病,幾乎從史書中消失;凌煙閣功臣錄中的宗室名將李孝恭、柴紹(李淵女婿),幾乎都退居二線。

而最能體現李世民父子心理的,當屬對名將李世勣的處理方式。

,原名徐世績、被賜姓李,即演義中的徐茂公,他也是來自李密勢力的將領。而李世民對他的策略則是既拉攏重用、又防備敲打。比如在那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時代,李世民竟然願意爲李世勣剪掉自己的鬍子。

但這還是不放心。公元649年,李世民去世前對李治說:“我留下的這些武將中,徐世才智有餘,但你對他沒有恩德,怕他以後不服你。我現在將他降職,假如他即刻就走,等我死後,你以後可再重用他爲僕射,視爲親信;如果他俳徊觀望,那就立即殺掉!”也就是說,不管你功勞多大,但只要敢無視皇權、不聽命令,那就毫不猶豫的除掉。

然後,李世民毫無理由的將擔任太常卿、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宰相待遇)的李世降職爲疊州都督。

李世勣情商何其高,他接到詔令後沒有一句怨言,也沒有任何分辨,甚至沒有回家收拾行李、打招呼,立即動身前去疊州上任。

而李治即位後,也按計劃第一時間把李世召回,君臣心照不宣,從此李世民時代的名將李世勣,就變成了李治的自己人。其後無論是平定高句麗,還是立皇后之爭,都堅定的站在李治一邊。

此時,其他那些立下赫赫戰功的武將們,李靖、秦叔寶已經去世,尉遲敬德等於半退休,侯君集早就因謀反被殺,剩下的程咬金(程知節)該怎麼辦?

貽誤戰機、屠城殺降,程咬金晚節不保?這都是戲

正史上的程咬金真的是一個無知莽漢嗎?別小看他 第3張

公元655年,程咬金“遷左衛大將軍”。遷這個字,在古代常有貶職的意思;左衛大將軍是正三品,而程咬金之前的“鎮軍大將軍”,則是從二品,也就是說,他被莫名其妙的降職了。

這跟當初李的情況有點類似,但貌似程度輕得多。

第二年,李治任命程咬金爲蔥山道行軍大總管,前去討伐不聽話的西突厥。乍一看來,這明擺着就是個肥差嘛,畢竟那時的唐軍可是在東亞橫着走的。不過事情可沒這麼簡單。

唐軍所到之處,如摧枯拉朽,8月份在榆慕谷、咽城先後斬殺對方數萬人;12月,在鷹娑川,唐軍與西突厥狹路相逢,面對敵人的兩萬多奇兵,程咬金派蘇定方帶領500騎兵橫衝直撞,敵軍一潰千里。此時全軍正要乘勝追擊,被副大總管王文度阻止了。

按照《資治通鑑》的說法,王文度出於嫉妒,不願意看到程咬金功勞太大,所以裝模作樣的聲稱:皇帝擔心程咬金恃勇輕敵,所以給自己下了密詔,讓自己節制全軍的行動。

對此,蘇定方表示不相信,他認爲戰機不可失,建議把說謊的王文度抓起來,先追殺敵人,然後上書向皇帝彙報情況。

但程咬金拒絕了蘇定方的建議,對王文度言聽計從,由此錯過了擴大戰果的機會。不僅如此,接下來唐軍抵達篤城後,有數千胡人開門投降,但在王文度的建議下,程咬金不僅不受降,反而大肆屠城、掠奪而去。

因此,在唐軍回師後,“文度坐矯詔當死,特除名;知節亦坐逗遛追賊不及,減死免官”。即王文度假冒聖旨,應當處死,但最終只是免官;程咬金一樣,也是免除死刑、削去職務。

這懲罰,看起來很嚴重啊,不過看看後續再下結論。

正史上的程咬金真的是一個無知莽漢嗎?別小看他 第4張

公元660年,蘇定方平定百濟後,唐高宗李治“以左衛中郎將王文度爲熊津都督,撫其餘衆”。

發現了嗎,此時的王文度是四品官,而且還被安排了鎮撫百濟的重任。爲什麼讓一個“假傳聖旨、貪財屠城”的官員承擔這一任務,不怕他故技重施嗎?難道李治不明白,百濟是否安定,將關係到接下來對高句麗軍事行動的成敗嗎?

再看看程咬金。當初被免官後沒多久,他就被任命爲岐州刺史;不過當時已68高齡的他,卻上表請求退休,得到了李治的首肯。其後近十年裏,他享受着退休後的養老生活,直到公元665年去世。

程咬金死後,被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的職務,並享受陪葬唐太宗昭陵的待遇。他的三個兒子,個個享受高官厚祿,有的當上了駙馬都尉,有的官至右金吾將軍;孫子程伯獻,在唐玄宗時期被拜左金吾大將軍。一家三代,顯赫無比。

因此,無論是王文度,還是程咬金,其實都沒受到什麼實質上的懲罰。只有一個解釋:他倆的所作所爲,正是唐高宗李治希望看到的。

絕無懷疑、高度服從,程咬金全身而退

首先,王文度真的是假傳聖旨嗎?未必。

初唐時,對於武將有一套制約體系。平日裏將領待在朝廷,戰時則由皇帝挑選一人行軍總管率軍出征,大多由戰功顯赫的名將擔任;同時還會配備一名副總管,經常由文職出任,對主將起着輔助、制衡的作用,避免武將專權。比如當初唐太宗滅東突厥之戰,李靖擔任大總管,張公瑾則出任副總管。

這樣一來,平日裏兵不識將、將不識兵;戰時,專業的武將指揮軍事,皇帝派的副手加以輔助(監視?),既能保持戰鬥力,又可以防止武將專權、威脅政權安定。

因此,王文度不可能是一個假傳聖旨的攪屎棍,結合之前程咬金被降職一事來看,王文度此行肩負着重要任務。

王文度的任務:考驗程咬金聽不聽話

正史上的程咬金真的是一個無知莽漢嗎?別小看他 第5張

當初李世民對李世的處理,實際上是給兒子李治做了個示範:怎麼駕馭武將,尤其是並非自己嫡系的武將。

不過,能力出衆、時常獨當一面的李世勣,是李世民留給兒子的干將,畢竟銳意開拓的大唐需要這樣的領軍人物;而年事已高的程咬金,就要李治自己處理了。

李治畢竟認真學習過父親專門爲自己編撰的帝王經《帝範》。就像當初李世民對待李淵留下的功臣一樣,李治的思路很明確:享受榮華富貴沒問題,擔任軍政要職不可以;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朕要培養自己人。

因此,他先把程咬金降了一級,其後又讓他作爲行軍總管,去撿現成的“便宜”,實際上大有深意:

一邊是唾手可得的戰功,另一邊是王文度所傳達的莫須有的“旨意”,程咬金是“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還是放棄功勞誘惑、絕對服從?

而具體執行的任務,則交給了副總管王文度。面對皇帝的信任,這位老兄勇敢的接下了背鍋俠的重任。

程咬金的應對很簡單:絕對的服從、高度的執行力

對於程咬金而言,這次出征非常尷尬。

第一,自己只能勝,不能敗,畢竟這次出征關係着大唐在西域的重大切身利益;也就是說,這次打仗不可能放水;

第二,不能像李靖當初打擊東突厥那樣一戰滅國,否則極有可能讓自己顯得貪功貪權、野心勃勃,畢竟自己是先帝老臣。

正史上的程咬金真的是一個無知莽漢嗎?別小看他 第6張

好在有個副總管王文度。根據大唐軍隊的傳統,對方說的話是否正確不重要,但他所代表的人則意味着至高無上的權威。何況人家恰巧是位剛剛繼位不久、意圖立威服衆的新君。

因此,當王文度聲稱自己懷有密旨、制止大軍窮追猛打時,面對立功心切的蘇定方等人的壓力,程咬金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堅決執行“可能存在”的旨意,放棄赤裸裸的軍功誘惑。

當初滅東突厥時,一向治軍嚴格、令行禁止的李靖不就“放縱”唐軍掠奪了嘛,最終他功過相抵,既辦成了事,又沒有帶來功高難、封無可封的危險,成功全身而退;

如今自己在篤城借王文度之口,複製一次殺降、屠城、貪財的舉動,不正是給自己、給皇帝一個臺階下嗎?

這就是王文度背上“假傳聖旨”重罪卻能官運亨通的原因,也是程咬金得以順利退休、子孫永葆榮華富貴的祕訣。

什麼,你說這是陰謀論,畢竟李治“宅心仁厚”,不可能這麼腹黑?爲了奪回權力,連當初把自己扶上太子之位的親舅舅長孫無忌都敢殺,這樣的李治,你真以爲他是個怕老婆的窩囊廢嗎?其實,凡是大有作爲的封建帝王,都是心狠手辣的“陰謀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