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懿能篡權成功,到底靠的是什麼?

司馬懿能篡權成功,到底靠的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墓,起兵控制京城。自此曹魏大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件。對於司馬懿能夠篡權成功的原因,無疑是衆說紛紜,莫衷一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曹操生前,司馬懿一直受到壓制的。不過,在曹操去世後,司馬懿的權力得到明顯增長。對此,在筆者看來,司馬懿最終能夠篡權,實際上因爲曹丕違反了曹操的一個策略,這個策略就是“唯纔是舉,抑制士族”。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無獨有偶的是,在三國時期,東吳皇帝孫權,幾乎一生都在抑制東吳本地的世家大族。同樣的道理,劉備也對益州本地豪強又大又拉。與此相對應的是,曹丕在建立曹魏後,推行了九品中正制,可謂全面倒向了士族。而這,無疑爲司馬懿這樣的士族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首先,漢朝時期,舉孝廉成爲人才選拔的重要制度,比如曹操就是舉孝廉出身的。彼時,舉孝廉的人才,既要有仁義孝悌等方面的品質,也要具備一定的出身。而這,對於寒門子弟,顯然是不公平的。例如在東漢末年,家道中落的劉備,就無法通過舉孝廉來入朝爲官,如果不是黃巾之亂,劉備很難進入仕途。因此,等到曹操掌握東漢王朝的大權,強調“唯纔是舉”。

曹操用崔琰、毛玠掌管人才的選拔工作,只要有才能,不問出身,都能夠進入到曹操的視野中。從公元210年到公元217年,曹操先後下了三次“求賢令”,選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打破世族門第觀念,以此來抑制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強。在此基礎上,曹操對於關羽這樣出身普通的人才,就非常欣賞。

同時,在曹操掌握東漢王朝的大權,不僅通過唯纔是舉來抑制世家大族,還除掉了孔融、楊修等世家大族的子弟,比如孔融是孔子的後人,而楊修是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出身世代簪纓之家。《後漢書》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並且,曹操在位期間,還重用夏侯氏和曹氏的宗室人才,這樣確保曹氏不至於大權旁落。

但是,公元220年,在曹操去世後,曹丕爲了順利篡漢自立,不得不向士族妥協。也即魏文帝曹丕繼位後,一改曹操“唯纔是舉,抑制士族”的策略。並且,曹丕推行的九品中正制,更是讓士族牢固掌握了曹魏人才的上升渠道。如《宋書·恩幸傳序》: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蓋以論人才優劣,非謂世族高卑。”

司馬懿能篡權成功,到底靠的是什麼?

因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曹操多次頒佈唯纔是舉令。所以在品第人物上,雖然家世是不能忽略的,但在初期,顯然更重才學。與此相對應的是,司馬懿則非常支持九品中正制的推行。《通典》卷32有:“晉宣帝加置大中正,故有大小中正,其用人甚重。”而曹羲是不同意的。後來曹羲與兄曹爽皆爲司馬懿所殺。

就司馬懿來說,祖父司馬儁爲潁川(今河南禹州)太守,父親司馬防爲京兆尹。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就出生於士族家庭的司馬懿,自然非常支持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而對曹操的唯纔是舉非常不感冒。通過九品中正制,司馬懿的家族勢力,顯然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壯大。

最後,進一步來說,在高平陵之變中,不僅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參與其中,司馬懿的兄弟司馬孚也起到了作用。如果還是曹操的用人策略,顯然不會讓司馬懿這樣的世家大族壯大的。因爲士族壯大之後,無疑會皇帝的權力形成重要的威脅。而就曹丕來說,因爲能力不如曹操,加上爲了順利篡漢自立,取代東漢王朝,所以對士族權力的擴張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值得注意的是,在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建立西晉後,依然存在士族權力過大的問題。而這,自然是受到了九品中正制的影響。

對此,司馬炎通過分封宗室爲王,並讓這些藩王掌握兵權,以此拱衛皇室。不過,非常遺憾的是,晉武帝司馬炎恢復分封制的舉動,帶來了八王之亂,從而將西晉推向滅亡。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司馬懿因爲曹丕違反了曹操的一個策略,得以壯大實力,篡權成功,最終其後代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