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曾反叛唐朝,爲何又被封了王?

唐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曾反叛唐朝,爲何又被封了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唐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曾反叛唐朝,爲何又被封了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從先天元年(712)到至德元年(756)是唐朝第九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統治時期,在經歷了前幾代唐朝帝王對國家治理的不斷累積之下,到了唐玄宗統治階段,唐朝進入到了全盛時期,史稱爲“開元盛世”。

唐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曾反叛唐朝,爲何又被封了王?

但是在這樣繁榮昌盛的景象下,唐王朝也滋生出了許多的潛在問題,就如同一顆顆被埋下的定時炸彈,威脅着整個王朝的存亡。果不其然,到了唐玄宗統治後期,統治階級內部君與臣、文臣與武臣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化,而這也成爲了唐朝歷史上著名事件“安史之亂”爆發的直接原因,同時隨着這場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對國家帶來的嚴重後果,唐王朝也從此由盛轉衰。

而這場天寶十四年(755)爆發的內戰之所以被史稱爲“安史之亂”,正是因爲發起反唐叛亂的主要指揮官爲安祿山、史思明二人。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人物便與安祿山有關係,此人就是唐朝歷史上有名的“河朔三鎮”之一的成德軍節度使——李寶臣,他是安祿山的兒子,曾反叛唐朝,之後又歸降於唐朝,不僅沒死,還被封了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接着往下看。

關於李寶臣這個人物的來歷,我們還得從頭說起。李寶臣,字爲輔,是幽州密雲(今北京密雲區)人,身材高大魁梧,武藝超羣,非常擅長騎射。他最初與安祿山並沒有關係,而是范陽將領張鎖高的養子,並冒其姓,名忠志。之後李寶臣因爲其一身武藝和高超的騎射本領,被當時的河東節度使安祿山所看重,成爲了安祿山的親信,被選用爲射生官,隨着安祿山入朝時又被唐玄宗留爲射生子弟,儘管如此,這段時間裏的李寶臣其實並沒有得到多少的重用,做的始終都是一個低級軍官的工作。

唐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曾反叛唐朝,爲何又被封了王? 第2張

到了天寶十四年(755),安祿山、史思明發動了叛亂,作爲安祿山的親信,李寶臣也表明了立場,在唐王朝和安祿山兩方之間果斷選擇了安祿山,並從唐京師長安逃回了范陽,投奔安祿山,看到李寶臣來加入自己,安祿山非常高興,也是這個時期,安祿山正式認李寶臣爲義子,也因如此,纔有了我們前面提到的兩人的父子關係。

在加入到叛軍陣營之後,李寶臣開始大展拳腳,將他的一身本領在帶兵打仗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叛亂前期,他衝鋒陷陣通過屢建戰功讓自己成爲了叛軍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李寶臣勇猛又有膽識,在第一次帶兵去完成任務時,他只率領了十八名騎兵就將太原尹楊光翽成功挾持,而讓有着萬餘人的唐軍不敢追逼,而李寶臣也在剛加入叛軍隊伍第二年之後就被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予以了恆州刺史的重任。

但是,事實證明,儘管李寶臣再怎麼驍勇善戰,勇冠三軍,他依舊是一個立場非常不堅定的人,他的原則就是:強則附之,弱則棄之。在安祿山死後,安慶緒所帶領的叛軍在與朝廷的交戰中屢屢敗北,乾元元年(758),郭子儀等九位節度使把安慶緒圍困在相州,這時候,安慶緒叛軍勢力大大受挫,而在恆州的李寶臣並沒有出手相助,而是立馬選擇了向唐軍投降。然而,在這次過後,李寶臣在唐軍和叛軍之間的左右搖擺卻並沒有就此結束。上元二年(767),史思明在氓山大敗唐軍,唐朝廷也暫時失去了重新進攻叛軍的能力,在叛軍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李寶臣再一次在唐軍和安史叛軍之間左右搖擺,倒向了叛軍,這也是李寶臣第三次改變自己的立場。而能夠反覆改變立場的李寶臣又怎麼會毫無準備呢?他其實一直都在暗自保存着自己的實力,擁兵觀望,軍隊又是兩方最需要的力量,因此,這也是他敢明目張膽的在唐軍和叛軍之間反覆橫跳的底氣。

唐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曾反叛唐朝,爲何又被封了王? 第3張

而李寶臣最後一次在安史叛軍和唐軍之間搖擺,便是在史思明死後,史朝義帶領的叛軍接連敗給唐軍,在史朝義面臨覆滅時,李寶臣再次投降唐軍,並得到了唐朝廷的賞賜,據《資治通鑑》中記載:“丁酉,以張忠義爲成德軍節度使,統恆、趙、深、定、易五州,賜姓李,名寶臣。”由此可以看出唐朝廷對於李寶臣的巨大誠意,從賜予國姓這一點就表明了唐朝廷將李寶臣視作爲自己人,並且是對唐朝廷忠心的大臣,同時,也足以看出李寶臣的價值之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