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如何 正史和演義區別有多大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如何 正史和演義區別有多大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劉備和諸葛亮關係,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前段時間在問答區看到這樣一個問題:“歷史上劉備和諸葛亮真實的關係是怎樣的?真像小說中那樣如魚得水,不分彼此嗎?”針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首先給這位提問者點個贊,能對這個問題提出質疑,說明提問者對三國曆史的確是有些深度研究的。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如何 正史和演義區別有多大

大多數人不會質疑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因爲在演義裏兩人真的如魚得水不分彼此,在正史裏《三國志》或者《資治通鑑》兩個人的關係表面也很融洽,《三國志.蜀書》部分“諸葛亮傳”緊跟在劉備家族成員之後,也可見諸葛亮被重視的程度。

但“重視”和“親密”之間,的確有着微妙且本質的區別。

這個微妙的君臣關係,如何能看透兩個人不會被史書記錄的內心情感世界,需要對兩人相處的每個細節去觀察,就好像一對親密的戀人或者即將分手的夫妻,總會從一些蛛絲馬跡的行爲中被人察覺。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如何 正史和演義區別有多大 第2張

很多人感覺劉備和諸葛亮感情好,可能都源於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死在白帝城之前和諸葛亮的一番談話,談話很簡單,涉及劉備死後的繼承權問題,劉備的原話是“謂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君主的位置,阿斗你能輔佐就輔佐,不能你就自己拿去。

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在劉備心裏,諸葛亮勝過自己親生兒子。

但是,最安全的地方也許就是最危險的,仔細分析這個對話語境氛圍,就是另一種味道——劉備自詡“漢室宗親”的身份,是蜀國政權的立國之本,怎麼可能把權力地位拱手給他姓?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如何 正史和演義區別有多大 第3張

在這裏劉備提到了“曹丕”,很有趣的是曹丕的兒子曹睿在臨死前也有一番類似的話,同樣是爲了託孤,而託孤的對象正是三國裏諸葛亮的對手司馬懿。

這種帝王託孤時的氛圍,在那個時期一定會讓人想起伊尹霍光,同時也會想起王莽,劉備給諸葛亮的囑咐既可以說是“交心”,更可能是“警告”和“試探”——畢竟在劉備臨死前的政治格局裏,諸葛亮的勢力體系是最強大的。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爲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大家不要看到“涕泣”兩個字,就覺得諸葛亮一定是感動的哭了,真的未必,因爲“哭”在古人的世界裏,是一種“禮”,特定場合特定時間纔可以發生,現代人很難理解這種情感釋放和內心真實感受的脫節,就象“不以己悲”這句話帶來的疑惑,不爲自己傷心難道只爲別人傷心嗎?那也太有悖人性了,沒錯,中國古人的概念是:禮大於一切,任何行爲的首要標準是“合乎於禮”才行。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如何 正史和演義區別有多大 第4張

所以諸葛亮的哭泣,只是當時必須要進行的君臣應對禮節的一部分。

有沒有情感成分呢?也有。但可能不是感恩,而是驚恐、委屈和忍耐。

那麼,劉備和諸葛亮究竟是怎樣的一種關係呢?

是一種在現代社會幾乎不會出現的關係,蜀國體系裏,諸葛亮更象是電影“兵臨城下”中的那個戰無不勝的狙擊手,也就是我們長說的“立典型”“樹模範”。

讀者可能會疑惑,諸葛亮的成績都是跟了劉備以後才做出來的,茅廬之中的諸葛亮對於劉備來說,有什麼典型示範作用?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如何 正史和演義區別有多大 第5張

說起來,“如魚得水”倒是劉備的原話——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

顯然,關羽和張飛並不認可諸葛亮,也不理解劉備重用諸葛亮的原因,這其中的微妙恰恰在這“如魚得水”四個字裏——魚和水,是什麼關係?是得之則生失之則死的關係!三顧茅廬之際,兩人初次相識,諸葛亮怎麼就對於劉備來說,可以決定生死?

那我們就要分析,在公元207年的冬天,劉備最需要的“水”是什麼?

是時,劉備正處於了出山以來最大的低谷期,七年前劉備被曹操打的損兵折將,“劉豫州”的那些家底都沒了,這七年來劉備依附於劉表,毫無建樹,“髀裏肉生”,內心感受是“日月如流,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如何 正史和演義區別有多大 第6張

作爲政治家的劉備,生死不可怕,老而無功纔可怕,他急於投身過去的政治戰場之中,而身邊陪伴的只有關羽張飛趙雲而已,而七年來他最大的對手曹操已經羽翼豐滿,身邊以荀彧和張遼爲首的文臣武將人才濟濟。

劉備最缺的,是人才,更缺的是讓人才來投奔他的動力。

在忠大於孝的時代,徐庶不跟劉備最本質的原因,是劉備的身份不足以“忠”到可以放棄“孝”的水平。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如何 正史和演義區別有多大 第7張

說到這裏,我們插一個更早時代的故事,以助於大家理解:戰國時代,燕昭王想要招攬人才去攻打強大的齊國,求教於郭隗,郭隗說那你先築黃金臺拜我爲相,最初燕昭王也很疑惑,因爲郭隗其實算不上什麼優質人才。

但是,不優質的郭隗都能成爲燕國上賓,那更優秀的人才來了不就有更優質的待遇?自此燕國禮賢下士的名氣四海遠播,才引來樂毅、鄒衍這些真正的人物。

說到這裏大家可能已經有所覺悟,只是諸葛亮爲什麼能成爲這個“模範典型”的最佳人選?

這就又說來話長,所以爲什麼我說能提這個問題的人,對三國很熟悉。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如何 正史和演義區別有多大 第8張

篇幅有限我們長話短說,諸葛亮的從父可以說是間接死於曹操之手,涉及當時曹操和劉表爭奪政治控制權的複雜原因,正因如此,諸葛亮沒有和好朋友徐庶、崔州平等人一起北上發展,有些人常問,如果諸葛亮跟了曹操會怎樣?答案是諸葛亮跟誰都不會去跟曹操。

有着和劉備共同的敵人——雖然出於政治和私情的不同原因,而且諸葛亮的親生父親諸葛珪和從父諸葛玄都是當時的“郡望”——也就是地區意見領袖,更重要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

有諸葛亮,就有了惦記劉表家產的機會,這份陰險心思能給張飛關羽說嗎?當然不能,所以劉備“願諸君勿復言”——不解釋,你們就別問了。

雖然諸葛亮壯志城城,但在劉備的眼裏他只不過是旗號,因此縱觀後來十幾年的爭奪天下,其實劉備根本不怎麼重視諸葛亮,不重視人,也不重視那份《隆中對》。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如何 正史和演義區別有多大 第9張

劉表死後,利用劉琦奪荊州,這件事諸葛亮內心是抗拒的,不地道啊!但劉琦聽了劉備的暗示,直接來了一招“上樓抽梯”,逼着諸葛亮出主意,這纔有了劉琦去江夏、劉備奪荊州的機會。

在樊城,諸葛亮勸劉備奪取樊城,劉備不同意,話說得很好聽“劉荊州臨亡託我以孤遺,背信自濟,吾所不爲,死何面目以見劉荊州乎!”——但其實是因爲曹操的軍隊已經到達近在咫尺的宛城,時曹操已在宛,備乃大驚駭。

急於跑路而已。

到了路上,諸葛亮勸劉備扔下跟着的十萬民衆,劉備又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如何 正史和演義區別有多大 第10張

結果拖着劉備真正捨不得的“輜重”,硬是讓曹操的五千虎豹騎追上,當陽長阪坡只逃掉了十幾個人,可以說是全軍覆沒。

在夏口,諸葛亮不得已親自去跟周瑜談判聯吳抗曹,劉備原來是沒這個打算的,他要去投奔蒼梧吳巨,等到聯盟成立赤壁大戰的時候,劉備卻帶着本部人馬藉機去搶了長江南邊的荊州四郡。

是的,其實劉備基本沒參加赤壁之戰,實際上蜀軍也沒有大規模參戰,只有關羽從江陵帶過來的那兩萬水軍而已。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如何 正史和演義區別有多大 第11張

兩年後,劉備入蜀,留下關羽和諸葛亮守荊州,但旋即諸葛亮又被調往四川參加對劉璋的作戰,也就是說,劉備從進入四川,就放棄了隆中對“橫跨荊益,兩路出兵”的政策,此後十年的對魏戰爭,從來沒有從兩個方向同時進軍,一直到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北伐,已經走到上庸三郡的劉備部隊居然故意停下來,看着關羽死在了樊城。

而這十幾年裏,諸葛亮始終鎮守成都,大多數時候是行政工作。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否則司馬懿不會發出“天下奇才也”的驚呼,但劉備在世期間,爲什麼始終不用諸葛亮參與軍事行動?這其中的端倪可見一斑。

兩個人的政治軍事主張一定是衝突的。

如果要說這方面劉備最親信的,不是諸葛亮,而是法正。

法正死的時候,劉備“哭泣數日”,這是正史記載裏劉備少見的傷悲之舉。

就連諸葛亮都深知這一點,所以夷陵之戰大敗後,諸葛亮說:“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如何 正史和演義區別有多大 第12張

諸葛亮顯然也是不贊成發動夷陵之戰的,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他也是勸了劉備的,爲什麼他勸不住,法正就能?因爲諸葛亮知道自己在劉備心目裏,地位不如法正。

最後的問題是,爲什麼諸葛亮又忠心又有能力,劉備卻沒有視爲最可靠親信的人?

其實也很簡單,劉備“匡扶漢室”只是個口號,諸葛亮卻真的以此爲人生目標,出師表裏怎麼說的:“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可以說,如果劉備成功打敗了曹操,那時候假如漢獻帝還沒死,諸葛亮甚至可能是劉備稱帝的最大障礙,荀彧怎麼死,諸葛亮就會怎麼死。

這是法正和諸葛亮最根本的區別,這也是劉備和諸葛亮註定無法成爲親密君臣的原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