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姜維爲什麼沒有聽從諸葛亮死前的告誡,讓他防範陰平?

姜維爲什麼沒有聽從諸葛亮死前的告誡,讓他防範陰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諸葛亮臨死前告誡:防範陰平,爲何姜維不聽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倘若用一句話概括《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諸位會說什麼?筆者先自陳答案,就六個字:知天易,逆天難!

在劉備請諸葛亮出山時,恐怕許多人只關注到了,司馬徽的那句“孔明雖得其主,未得其時”,卻忽略了之前,劉備遇到崔州平時,兩人暢談天下大事,崔州平曾說過這樣一句,原文如下:

將軍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補綴乾坤,恐不易爲,徒費心力耳。豈不聞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乎?

姜維爲什麼沒有聽從諸葛亮死前的告誡,讓他防範陰平?

筆者對諸葛亮的評價,就出自這句,只不過把“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改成了“知天易,逆天難”。

因爲,拋開演義中的宿命味道,筆者認爲,諸葛亮堪稱是《三國演義》中“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未出茅廬,先三分天下,華容道巧放曹操等,是處處“知天”。

但他又時時逆天——借箭、借風、借荊州,以至於最後在五丈原用七星燈續命,要向老天爺借壽。哪料被魏延踢滅了七星燈主燈,諸葛亮終於說出了:“此吾命當絕,非文長之過也。”

似乎當諸葛亮走到生命盡頭時,他屈服和順從了!但諸葛亮真就“從了”嗎?就在魏延走後的當晚,姜維入帳問候時,諸葛亮留下姜維,開始說遺囑。

諸葛亮先把“平生所學,著書二十四篇”傳授姜維,叮囑他“切勿輕忽”,隨後又將“連弩之法,畫成圖本”,也交給姜維,讓他“依法造用”。

最後說道:“蜀中諸道,皆不必多憂;惟陰平之地,切須仔細。此地雖險峻,久必有失。”

從諸葛亮給姜維的遺囑來看,前兩條屬於恩師和弟子之間的傳承,讓姜維完成自己未竟之事業。而最後一條,卻是國之生死大事。等於是“知天”的諸葛亮提前“劇透”,告誡姜維:陰平是蜀漢的生死命門。顯然這就是諸葛亮死前的最後一搏,他根本就沒有認輸!

只可惜,最終結果卻讓人悲嘆不已,諸葛亮這麼重要的囑託,姜維似乎沒有聽從。使鄧艾偷渡陰平得手,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姜維爲什麼沒有聽從諸葛亮死前的告誡,讓他防範陰平? 第2張

雖姜維得知消息後,拔刀砍石大呼曰:“吾等死戰,何故先降耶!”但又能有啥用?所以如今,所有疑問都指向了姜維:他爲何不聽從呢?

若想得知原因,一切就都要從鄧艾偷渡陰平時說起了。

二、鄧艾偷渡陰平

首先要強調的是,《三國演義》是構建在三國曆史之上的,一部文學鉅著。

因而演義、正史是不能分家的!通過分析演義,能推導出正史未盡之事,以補正史記載的不足。而分析正史,又能明白演義,爲何會得到民間認可,以至於人們總喜歡把演義,當成歷史!

倘若一旦割裂,極易引發對立。如對諸葛亮的評價,網上流傳很廣的“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但問題是郭嘉再牛,可直接指揮過一次戰役,進行過調兵遣將,臨陣應變等?當年張良更牛,卻也不能帶兵打仗,還要靠韓信。

因此郭嘉只能對標張良,諸葛亮卻等於是張良和韓信的合體(也許不恰當,但卻能說明問題)!故而說諸葛亮軍事能力差,純屬自我比較的結果——諸葛亮治國一百分,軍事九十五分,如此對比而已!

理解了這點,咱返回頭來看《三國演義》中,鄧艾偷渡陰平。他先是看到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諸葛武侯題”。其文雲:“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

鄧艾的反應是,慌忙對碣拜曰:“武侯真神人也!艾不能以師事之,惜哉。”

跟着又發現了一個大空寨。左右告曰:“聞武侯在日,曾撥一千兵守此險隘。今蜀主劉禪廢之。”

姜維爲什麼沒有聽從諸葛亮死前的告誡,讓他防範陰平? 第3張

從以上細節可看出,姜維應沒有忘諸葛亮的告誡,是劉禪私自廢掉的!換句話說就是,諸葛亮雖臨死前,依然在逆天,可惜劉禪實在不給力!

這其實就是爲何《三國演義》,虛構這兩處細節的原因。與其說是表現諸葛亮的“智近乎於妖”,不如說是在展現諸葛亮的巨大悲涼。猶如一位父親,臨死前給孩子安排妥當了一切,可惜“子孫自有子孫福”。

由此,聯繫到姜維憤怒砍石,悲憤大喊“吾等死戰,何故先降耶”,也就釋然了。陰平遭偷渡,是不能怪姜維的。

也許看到這,有人會問,你個小編折騰了這麼半天,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三、兩個主旨

其一:文學鉅著,是浪漫化的歷史。而正史記載,則是嚴肅化的文學。兩者應互爲印證,而不應割裂!否則極易陷入對立,互相排斥,走向極端,而不能有客觀認知。

這點在《三國演義》和相關三國正史上,體現得最清晰。上文已有例子,還有劉禪也是這種狀況,不是被捧上天,就是被踩入地。而爭論中又經常是用《三國演義》(三國正史)的矛,攻三國正史(《三國演義》)的盾,已經成了一種現象了!

這也是筆者爲何寧肯被許多網友反對,也堅持《三國演義》和三國正史,一起寫的原因,期待兩者印證,起碼客觀一點,非筆者固執!

姜維爲什麼沒有聽從諸葛亮死前的告誡,讓他防範陰平? 第4張

其二:回答對諸葛亮的指責!

諸葛亮無論在《三國演義》中,還是正史裏,最催淚(虛構)的事蹟,多來自於他的北伐(六出祁山)。以至於後世許多人把蜀漢滅亡,歸結於諸葛亮的大權獨攬,不注重人才培養。

這可冤枉諸葛亮了。就說人才,蔣琬、費禕、姜維、還有諸葛亮出師表中提到了其他幾位,哪個不是諸葛亮培養起來的?

如治國人才蔣琬,諸葛亮北伐時,他在一直留着成都輔佐劉禪——不就是讓他主政,全面培養和鍛鍊嗎?

還有軍事人才姜維,諸葛亮一直帶在身邊,一面言傳身教,一面實戰!還想讓諸葛亮怎樣呢?因此《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給姜維的三個遺言,件件都跟軍事方面有關!已經非常完美解答了“諸葛亮大權獨攬,不培養人才”的指責,跟歷史是能印證得上的!

所以,劉禪之所以能在諸葛亮死後,還安穩當皇上,正是得益於諸葛亮培養的這批人才。不信?看看這批人才凋零之後的蜀漢,鄧艾偷渡陰平後,是滿朝的投降之聲!唯有六十多歲的老薑維,還在悲憤怒吼。

顯然他傳承下來了,諸葛亮的“知天易,逆天難”。這點無論《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也再次能印證!

知天易,逆天難——總有一種精神,哪怕千年已過,也依舊流淌在許多國人的血脈中,他們纔是真的猛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