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他殺了大宦官王振,最後爲何下場悽慘?

他殺了大宦官王振,最後爲何下場悽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從古代中國確立了封建制之後,源遠流長的二千一百多年的歷史上,總共出現了332位皇帝。皇帝金玉之身,按說得像保護這個世界上最珍惜的物種一樣嚴加保護,但再嚴密的保衛也有出差錯的時候,一旦在戰爭中被敵人包了餃子,再尊貴的皇帝也得成爲可憐的俘虜。中國古代這三百多位皇帝中,就有那麼五位中了彩票,成了階下之囚,喪身辱國不說,還被後世嘲諷謾罵,真是悲慘淒涼。其中有那麼一位,福大命大,被俘之後,竟然還能夠被放回來,放回來還不算,他還能繼續當他的皇帝。這位皇帝就是明英宗朱祁鎮。但我們今天不說朱祁鎮,而是要說說朱祁鎮的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護衛將軍,他叫樊忠。

要說樊忠,得從朱祁鎮的成名之戰——土木堡之變說起。爲什麼說是朱祁鎮的成名戰呢?因爲小朱皇帝就是在這場戰役中光榮被俘的。

1449年夏天,是大明朝第六任皇帝小朱皇帝登上皇位的第十四年,小朱皇帝那年才22歲。蒙古瓦剌部兵分四路,氣勢洶洶向大明朝邊境殺來。大家都知道,明朝建國就是從蒙古人手裏奪來的天下,但蒙古人的勢力並沒有被朱元璋徹底消滅掉,只是被趕出了塞外。蒙古人稍事休整後,心有不甘,繼續跟朱元璋的子孫死磕。但此時的蒙古已四分五裂,各自爲戰,所以實力已與當年橫掃歐亞時的彪悍不可同日而語。即使這樣,蒙古人也讓大明朝難以招架。此時蒙古各部中瓦剌部的實力最大,瓦剌就充當了與大明朝爲敵的排頭兵。面對這次瓦剌部聲勢浩大的侵襲,按理說用不着小朱皇帝親自出馬,他只需要坐鎮京師,派出幾位大將分兵抵禦就是了。可這個時候朝堂上說話最管用的不是他,是他的親密夥伴大宦官王振。

他殺了大宦官王振,最後爲何下場悽慘?

王振這個人,在歷史上是人人不齒的敗類。正是他導致了大明朝差點就終結在了1449年。王振是河北蔚州人,早年是個讀書人,也算是個文化人,但多年科舉不第,讓他徹底對通過科考進入仕途灰了心。王振堅信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條真理,於是忍辱負重,自閹進宮當了太監。當時宮裏的太監都不允許識字,王振在太監羣裏就顯得鶴立雞羣了,入宮後就被安排到當時還是太子的朱祁鎮身邊當了伴讀。日久天長,朱祁鎮和他產生了比父子之間還親密的感情。後來小朱當了皇帝,無論在何種場合,都直呼王振爲“先生”,對他絕對信任。並任命他爲權勢最重的司禮監主管。王振遂勾結內外,排斥異己,掌握住了大明朝的大權。王振在國內玩爽了,就總想着能再通過建立戰功讓自己的權勢更上一層樓。瞌睡來了就有人遞枕頭,瓦剌的這次入侵,讓王振歡欣鼓舞。於是他就慫恿着小朱皇帝御駕親征。並忽悠小朱說,您年輕英武,正應該建立像祖宗一樣的不世戰功來名垂青史。小朱皇帝聽慣了王先生的話,於是不顧羣臣勸阻,決定親征。

親征就親征吧,皇帝既然都要親赴沙場迎敵了,總得好好準備一番吧。可王振卻下令兩天後就出發。兩天後,不等軍隊集結完畢,馬馬虎虎湊齊了20萬人馬後,大軍就出發了。我們要說到的樊忠作爲殿前護衛將軍,就負責此次出征過程中小朱皇帝的安全。樊忠在歷史上留下的資料很少,只知道他是河北霸州人,父親曾經在靖難之役中跟隨明成祖朱棣立下戰功,樊忠作爲將二代,武藝超羣,勇敢忠貞,善使一對銅錘,由此獲得皇帝的賞識,當上了殿前護衛將軍。繼續說出徵的大軍慢慢騰騰出了居庸關,還沒見到瓦剌騎兵的影子呢,糧食補給就出了問題。因爲王振這次是匆忙出兵,後勤根本就沒做好充分準備,這下士兵和戰馬都餓的肚子咕咕叫,還怎麼作戰?屋漏偏逢連夜雨,當哨探來報告瓦剌軍二十萬騎兵迎面撲來的消息時,王振和小朱皇帝嚇破了膽,慌忙下令撤回北京。護衛將軍樊忠奉命斷後,掩護皇帝和百官撤退。

王振本來設計的路線是大軍從紫荊關撤退,這樣正好可以經過自己的老家蔚州。仗雖然沒打成,但王振自從自閹入宮,幾十年沒回過家鄉了,正好借這個機會體驗一把衣錦還鄉的感覺。但走了一段時間後,老王又想這麼幾十萬人在他的家鄉一折騰,那還不把他老家給搞得雞飛狗跳啊。老王倒不是好心爲他的鄉親們着想,而是因爲此時整個蔚州幾乎所有的好房好地都被他霸佔了,割自己的肉老王可不捨得。於是,更改撤退路線,改從宣府撤退回京。但這一來一往的折騰,可就耽誤了好些時間。退到河北懷來縣的土木堡這個地方時,瓦剌大軍就追了上來。此時對明朝大軍來說,還是有機會逃脫的,但裝滿王振自己搜刮來的的財寶的1000輛輜重車沒趕上來,王振就放棄入城堅守,直接在土木堡的露天裏宿營。

後來的戰爭過程就不用細說了,一腦袋漿糊的王振中了瓦剌的計,明軍在瓦剌軍的攻擊下一敗塗地。這時候小朱皇帝和王振被亂軍衝散了,落毛的鳳凰不如雞,自己衝又衝不出去,小朱皇帝還算鎮定,乾脆安靜的坐在一座小土坡上,坐等被俘。很快瓦剌軍就將小朱皇帝給抓住了。

再說樊忠在亂軍中到處尋找小朱皇帝的身影,可人海茫茫,哪裏找得到皇帝的影子?這時正好看見王振慌慌張張的騎馬而來,樊忠問皇帝在哪裏?王振就說皇帝被瓦剌騎兵擄走了。樊忠一聽,氣得眼冒金星、七竅生煙,怒從心頭起,心想:要不是你王振禍國殃民,貴爲天子的皇帝怎麼會被敵人給擒獲?關鍵時刻,竟然還拋棄皇帝獨自逃命。是可忍孰不可忍。樊忠大罵王振:“我今天就爲天下誅此國賊!”一錘將王振打了個腦袋開花。

樊忠錘殺王振後,自己也覺得沒有盡到保護好皇帝的重任,哪還有顏面偷生?於是上馬衝入敵陣,在亂軍中力戰而死。死後被瓦剌騎兵梟首而去。戰爭過去幾天之後,在打掃戰場時,只找到了樊忠無首屍身,當地政府將樊忠的屍身運回北京安葬了。

青山埋忠骨,明月照英魂。樊忠在歷史上幾乎籍籍無名,但他錘殺罪惡滔天的王振那一刻。卻成了他一生最偉岸忠貞的時刻。歷史不因他位卑而忘記他,反而讓他的形象更加悲壯高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