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西漢三傑之一的蕭何,爲何能超越韓信、張良?

西漢三傑之一的蕭何,爲何能超越韓信、張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西漢三傑之一的蕭何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西漢三傑之一的蕭何,是西漢王朝的開國丞相,劉邦昔日的頂頭上司,治理天下的一把好手。比起留侯張良的低調謙卑,韓信的張揚高傲,蕭何的政治手段更勝一籌,他以污化名聲的方式避免劉邦的猜忌。既不用像張良那樣如履薄冰般的小心翼翼,也不用像韓信那樣“狡兔死,走狗烹”的居功自傲,而是身居朝堂要職,仍能明哲保身。

西漢三傑之一的蕭何,爲何能超越韓信、張良?

蕭何早年是沛縣的功曹,充當沛縣縣令的副手時,辦案公正嚴明、政績可圈可點,因此他在當地的名聲非常響。泗水亭長劉邦還沒起事時,就由蕭何直接管轄,作爲一個久經低級官場的老吏,蕭何逐漸歷練出獨到的識人眼光,他認爲所結交的朋友中,不拘小節的劉邦似乎有些特別之處。

身爲沛縣主吏的蕭何,身份要比劉邦尊貴一等,可他沒有自恃官位,反而對劉邦多加偏愛和照顧。劉邦每次押送犯人去咸陽的時候,按照官場慣例,沛縣官員都要出錢相送,大多數人都是敷衍了事,只有蕭何拿出五百銅錢相贈,兩人情誼可見一斑。出差到咸陽的劉邦,看到秦始皇出行浩浩蕩蕩的車隊,不禁低聲長嘆:“大丈夫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秦朝派御史到沛縣視察工作,御史看中蕭何的精明強幹,極力推薦他去咸陽任職,可蕭何委婉地拒絕了。在他看來,秦朝過於嚴苛的統治,早晚會遭遇土崩瓦解的命運,他不想助紂爲虐、與暴君爲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途中病逝,宦官趙高聯合丞相李斯篡改遺詔,擁立幼子胡亥繼位,逼迫長子扶蘇拔劍自刎,名將蒙恬也被害而死。秦二世的殘暴比起秦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伴隨着陳勝、吳廣振臂高呼的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各地紛紛揭竿而起,掀起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起義火種傳到遙遠的沛縣,此時的劉邦正在和蕭何、曹參等人一起飲酒,三人分析了一番秦朝國政,一致得出順從民意、高舉反秦大旗的結論。

西漢三傑之一的蕭何,爲何能超越韓信、張良? 第2張

欣喜若狂的劉邦向謀略雙全的蕭何請教如何起事,蕭何說最近朝廷降旨,要各地郡縣速派一批青年壯士去咸陽修建阿房宮,沛縣也要押送一百多名壯士。這樣一來,蕭何和曹參極力向縣令推薦劉邦,讓劉邦押送壯士到咸陽城,然後途中向壯士施加恩惠,讓他們有一片感恩戴德之心,這樣就可以聚衆起義,裏應外合攻下沛縣。在蕭何和曹參的計策下,劉邦故意將押送的壯士灌醉,效仿陳勝、吳廣的話,說秦法苛刻無比,延誤日期是死,回去也是死,不如給你們一條生路,各自逃生去吧。壯士們聽到劉邦的話感動不已,紛紛問劉邦的打算,劉邦不慌不忙地說自己要造反起事。

壯士們聽到劉邦的計劃,心想反正逃走也不一定能活,橫豎都是死的話,還不如跟着仁義的劉邦一同反秦。沛縣縣令聽到劉邦聚衆謀反的消息,氣得大發雷霆,當機下令逮捕劉邦的妻子呂雉,幸虧威望頗高的蕭何深得縣令信任,他謊稱可以用呂雉做誘餌,這才救了呂雉一命。

陳勝吳廣的起義軍勢如破竹,沛縣縣令心急如焚,急忙召蕭何商量計策,蕭何趁機提出釋放呂雉、寬恕劉邦的要求,騎虎難下的沛縣縣令只好同意了蕭何的要求。劉邦則在蕭何、曹參、樊噲的幫助下,殺死沛縣縣令,集合沛縣父老鄉親,自立爲沛公,開始了反秦起義的鬥爭。劉邦的起兵離不開策劃者蕭何,作爲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劉邦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要感謝蕭何。按照楚懷王在彭城軍事會議上的約定,負責攻打秦國的各路義軍中,先入關中破秦者,就能被封爲關中王。作爲天下的重心地區,關中王就像一塊垂涎欲滴的肥肉,各路諸侯都想掠奪,可事實證明只有實力雄厚的項羽才能夠吃下。

僥倖進入關中的劉邦根本沒有能力和項羽抗衡,只好乖乖獻出函谷關,冒着生命危險親赴鴻門宴謝罪。席間項羽的軍師範增屢次使眼色,讓舞劍的項莊殺死隱有帝王氣魄的劉邦,好在項伯和張良的保護下倖免於難。嚇得魂飛魄散的劉邦,藉着上廁所的藉口,從小路一路奔逃而去,項羽對膽小如鼠的劉邦十分輕視。爲了堵住諸侯的嘴巴,主持分封儀式的項羽強調西蜀、漢中地區也屬於關中,因此他封劉邦爲漢中王,驅趕他到偏遠的巴蜀地區。憤怒的劉邦想要和項羽玉石俱焚,好在旁邊的蕭何及時制止,語重心長地說:“暫時屈居漢中,好過以死相拼,現在大王與項羽實力差距太大了,大丈夫以忍爲謀。”不僅如此,蕭何還爲怨恨難平的劉邦擬定了“收受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的戰略計劃,此後蕭何的計劃成爲劉邦的未來戰略走向。

西漢三傑之一的蕭何,爲何能超越韓信、張良? 第3張

公元前206年,偏居巴蜀的漢王劉邦聽取大將軍韓信的建議,用張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順利奪取函谷關以西的廣大地區,緊接着揮師東進,揭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這時候項羽才意識到真正的敵人是不甘於人下的劉邦,並非關中內部地區的諸侯,楚漢戰爭的四年裏,劉邦率領大軍在前線作戰,蕭何則負責駐守後方,保證糧草的供應。在漢王控制的關中地區,蕭何從容不迫地將政事、軍務處理的井井有條,這爲前線和項羽一決雌雄的劉邦打下了堅實的後盾。對比各路諸侯管轄地區的民不聊生,蕭何將關中治理得大有起色,百姓安居樂業,生產發展也是日益加快,足以滿足前線將士的需要。在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劉邦也不是沒有過失敗,可正是蕭何的不懈努力,讓瀕臨死亡的劉邦再次起死回生。

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戰,項羽率領三萬楚軍大敗劉邦號稱五十萬的漢軍,潰散而逃的漢軍死傷近十萬人,劉邦帶着十幾個近身侍衛逃走。按說這次慘敗足以讓劉邦再也無力和項羽抗衡,然而就在劉邦心灰意冷的時候,蕭何調集後方所有軍餉和潰敗的漢軍將士,將指揮權交到了劉邦的手裏。原本氣數將盡的劉邦轉眼間生龍活虎,有這樣千古難遇的良才,是劉邦能夠打敗項羽的關鍵。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即皇帝位,在一次大宴羣臣的時候,劉邦對蕭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說出自己得勝的關鍵所在,是有治理天下的蕭何、運籌帷幄的張良,和軍事能力封神的韓信。劉邦認爲蕭何是頭號開國功臣,許多衝鋒陷陣的開國元勳不服氣,認爲自己大大小小參加過上百次戰役,蕭何只知道在後方舞文弄墨、發號施令,憑什麼位居第一?

西漢三傑之一的蕭何,爲何能超越韓信、張良? 第4張

劉邦對此有一個恰到好處的比喻,他形容那些攻城略地的將領是追尋野兔的獵犬,而蕭何則是發現野兔蹤跡的獵人。羣臣一開始認爲身負多處重傷的平陽侯曹參該排第一,聽到劉邦的一番言語,轉而擁護蕭何爲第一功臣,就此蕭何擔任西漢開國丞相。身爲丞相的蕭何一直以漢室江山爲重,他始終維護劉氏王朝的權威和統一,甚至不惜利用韓信對自己的信任,欺騙韓信進宮祝賀。呂后這才能夠逮捕戰無不勝的韓信,並處以斬首的刑罰,世人評價韓信和蕭何的關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而事實上,作爲劉邦的同僚,他又怎麼會不瞭解帝王心術,自毀名節,求得苟安,也讓我們見識了一會“會做人”的蕭何,無怪乎能成爲三傑第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