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徐達生平第一次的敗仗,朱元璋一句話太傷人

徐達生平第一次的敗仗,朱元璋一句話太傷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至正二十七年十一月,躊躇滿志的朱元璋任命大將徐達爲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爲副將,帶領25萬精兵北伐中原,發起對元朝的總決戰。此時的元朝軍隊,在北方紅巾軍持續十餘年的打擊下早已大傷元氣,在徐達摧枯拉朽般的攻勢下,一潰千里,望風而逃。洪武元年八月,徐達幾乎兵不血刃攻克元大都,元順帝倉皇失措逃奔塞外,元朝在中原97年統治就此終結。

徐達生平第一次的敗仗,朱元璋一句話太傷人

徐達指揮的這次北伐一路勢如破竹,幾乎沒遇到什麼像樣的硬仗就大功告成。朱元璋的部隊此前長期據守江淮,很少與元朝軍隊直接交手,此次北伐異乎尋常的順利,使得明朝將士普遍滋長了藐視元朝軍隊的輕敵之心,產生了極爲嚴重的後果。

元朝殘餘勢力逃奔塞外,重新回到了祖先發跡的漠北草原。這裏遠離中原數千裏,明軍勢力範圍一時難以涉足,使得他們得以在這裏休養生息,漸漸恢復了元氣,糾集起一支將近九萬人的騎兵,還有一代名將擴廓帖木兒等忠心扶持,重新具有了與明朝一戰的實力。

元順帝及其繼位者元昭宗,痛感國破家亡之苦,豈肯甘心就這樣放棄祖宗打下的萬里江山,屢屢出兵南下,襲擾明朝邊境,多次與明軍爆發激烈衝突,成爲明朝初年一大外患。

洪武五年,隨着國內局勢大定,大將徐達又想起了逃奔塞外的元朝殘餘勢力。他認爲,應該趁現在明軍將士都是百戰雄兵,乘勝追擊、對元朝殘餘勢力來個犁庭掃穴,以免給後人留下無窮後患。《明太祖實錄》記載,徐達對朱元璋說:“今天下大定,庶民已安,北虜歸附者相繼,惟王保保出沒邊境,近復遁居和林,臣願鼓率將士以剿絕之”,建議出動大軍北征塞外,徹底殲滅北元勢力。

徐達生平第一次的敗仗,朱元璋一句話太傷人 第2張

朱元璋的看法和徐達略有不同:“彼朔漠一窮寇耳,終當絕滅。但今敗亡之衆,遠處絕漠,以死自衛,困獸猶鬥,況窮寇乎?姑置之”。認爲時機不太成熟,元軍戰鬥力不可小覷,被逼入絕境拼死反撲,結局難料,建議暫緩。但在徐達等人一再堅持下,朱元璋最終同意發起這次北伐。

不過朱元璋始終抱着十分審慎的態度,他問徐達:“卿等必欲徵之,須兵幾何?”徐達信心十足地回答:“兵十萬足矣”。朱元璋不放心,給他增加到15萬,以策萬全。

洪武五年二月,徐達指揮大軍兵分三路,北伐塞外。他自領中路軍擔任主攻,尋殲元軍主力。李文忠帶領東路軍爲奇兵,配合策應中路軍,並伺機偷襲北元都城和林。馮勝帶領西路軍擔任疑兵,出兵西北陝甘一帶,迷惑分散元軍兵力。

徐達的作戰計劃是:中路軍大張聲勢,但持重緩進,吸引北元注意,誘使其離開老巢出兵南下,與中路軍會戰。然後李文忠的東路軍迅速直插元軍主力後方,切斷其歸路,與中路軍徹底完成對元軍的圍殲。

而元軍主帥擴廓帖木兒的作戰計劃,則與三百年後努爾哈赤打薩爾滸戰役的戰術如出一轍。戰役初期誘敵深入,儘量調動明朝三路大軍使其彼此分離,待其中一路形成孤軍深入之勢後,集中全部主力予以圍殲之,再調轉矛頭殲滅另一路。

一代軍神徐達是明朝一流軍事人才,誰知卻因爲輕敵冒進吃了大虧,正中擴廓帖木兒下懷。徐達的中路軍在進軍過程中,先後在野馬川、圖拉河遭遇元軍部隊,但明軍每次都能輕鬆獲勝。加之洪武元年北伐元大都之戰也是一帆風順,明軍將士從上至下都不把元軍放在眼裏,連精明過人的徐達也放鬆了警惕。

於是徐達的中路軍把作戰當成了演習,“持重緩進”被拋到九霄雲外,一路窮追猛打高歌猛進,與李文忠東路軍拉開了很大距離,犯了孤軍深入的大忌。擴廓帖木兒抓住戰機,調集重兵,於五月初六在嶺北對徐達中路軍形成合圍之勢,給予其雷霆一擊。

徐達陷入孤軍奮戰的險境,他率部經過拼死奮戰,最終殺出重圍,倉皇南撤。元軍一路窮追不捨,在斷頭山再度重創明軍。使得中路軍戰死數萬人,傷亡慘重,大敗而還,軍神徐達也遭遇了人生第一次大敗仗。

東路軍李文忠的經歷與徐達類似,也是先打了幾個勝仗後,突然遭遇元軍圍攻,陷入苦戰。所幸李文忠見勢不妙急忙星夜後撤,避免了被合圍的厄運。馮勝的西路軍倒是進展順利,一路攻城略地,但其他兩路大軍失敗後,馮勝孤軍不敢久留,只得把已經佔領的城池全部拋棄,無功而返。洪武五年的北征沙漠之戰,以明朝慘敗告終。

徐達率軍班師回朝,朱元璋這次倒是寬宏大度,“以達功大,不問”,考慮到徐達是功勳卓著的老將,沒有治他的罪。但朱元璋仍然難以掩飾對徐達的不滿之心,在事後與大臣們談論此次戰役時,淡淡說了一句話:“輕信無謀者,以致傷生數萬”,把提出北征計劃的始作俑者徐達說成沒有深謀遠慮的魯莽之徒,讓徐達顏面無存。不過徐達此戰捅的簍子實在不小,明軍由於元氣大傷,在洪武時期再也未敢發動如此規模的遠征,最終給北元留下喘息之機,成爲危害明朝兩百多年的大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