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景隆是什麼出身?建文帝倚仗的第一大將

李景隆是什麼出身?建文帝倚仗的第一大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景隆是什麼出身?接下來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無論你熟不熟悉明朝初期的歷史,或許你都會對李景隆這個名字很熟悉,至少也是有所耳聞。很多歷史愛好者喜歡戲稱他爲“建文戰神”,“大明第一名將”,這些戲稱都極大程度地體現了李景隆在軍事上的無能。

作爲建文帝所倚仗的第一大將,李景隆在靖難期間的災難性表演充分印證了一個道理:領導的眼光非常重要。

李景隆是什麼出身?建文帝倚仗的第一大將

1.名將之後,初出茅廬

李景隆作爲開國名將李文忠的兒子,將門虎子之後,又和朱元璋有親戚關係,可謂是出生即巔峯。

在父親去世後,李景隆繼承了父親的爵位,繼承了父親的聲望,繼承了父親的人脈,李景隆當時和兩個人關係特別好:朱棣和朱允炆。

李景隆和朱棣關係好很正常,畢竟同齡人,又有同樣的愛好:打仗。不過事實也證明,愛好者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至於和朱允炆關係好,則是因爲李景隆在多地練兵,積累聲望之後,回到京城掌管左軍都督府,加太子太傅,自然就和朱允炆掛上鉤了。

在建文帝一朝,李景隆則是真正意義上的登上歷史的大舞臺,他作爲朱允炆的親信,深受這位年輕皇帝的信任。

我們都知道,建文帝登基伊始就着手準備削藩,削藩也是需要有人去執行的,畢竟藩王也是不願意自己走人的嘛,需要採取強制措施。

李景隆就是建文帝心目中的削藩第一人選。

在周王朱橚被告發謀反之後,李景隆就以備邊爲名前往開封,包圍周王府,將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廢爲庶人,一套操作行雲流水,這樣看來李景隆其實可能有當錦衣衛的潛質。

2.替換老將,初登戰場

李景隆是什麼出身?建文帝倚仗的第一大將 第2張

原本如果事情就這樣發展下去,李景隆很有可能可以和建文帝攜手共建一個文明,和諧的大明社會。結果朱棣不樂意了,蓄謀已久的他發動靖難,一場改變歷史走向的戰爭開始了。

原本事情也是絕對不會落到李景隆頭上的,朱元璋時代唯一留下的名將耿炳文掛帥出征,可朱棣也不是省油的燈,真定一戰大敗耿炳文。

可大敗歸大敗,耿炳文畢竟是一代名將,他迅速收集敗兵,發現實力受損並不嚴重,於是開始高壁堅守,死不迎戰。

此時的朱棣很着急,以弱勝強的關鍵在於速勝,時間就是他最大的敵人,可面對堅守不出的耿炳文,他也毫無辦法。

結果就在這個時候,李景隆來了。

真定之敗的消息傳到京城,建文帝很驚訝,他沒想到自己的叔叔能夠如此輕鬆的戰勝了一代名將耿炳文。

就在這個時候,黃子澄出現了,他向建文帝推薦了一個人以取代耿炳文:李景隆。

建文帝和他的祖輩比起來,決斷力和判斷力都要差太多了,他根本無法掌握戰場的主要脈絡,如果堅持使用耿炳文,不出半年,朱棣就要面臨着內憂外患的局面了。

結果這一換,就讓李景隆在歷史上千古留名了。

3.虎父犬子,無能至極

公元1399年,李景隆率領50萬大軍出發,建文帝爲他親自送行,行“捧轂推輪”之禮,賜“便宜行事”之權,李景隆波瀾壯闊的一生由此起航。

同年九月,李景隆到了前線戰場,接管了前線南軍的一切事務,開啓了他無能至極的軍事生涯。

此時的朱棣已經率領精銳奔襲大寧,也就是說,朱棣已經奔襲到內蒙古去了,此時的李景隆做出了一個正確決定:攻打北平,釜底抽薪。

很不幸,這也是他唯一的正確。

李景隆是什麼出身?建文帝倚仗的第一大將 第3張

此時鎮守北平的是朱棣的長子——朱高熾。朱高熾要人沒人,要錢沒錢,精兵強將全部被父親帶走了,北平情況岌岌可危。

北平城已經在被攻陷的邊緣了,南軍先鋒都督瞿能一度已經攻破張掖門,如果兵入北平,那朱棣就徹底完蛋了。不過沒關係,咱們還有李景隆!在這個緊要關頭,李景隆猜忌瞿能,急令瞿能立刻後撤,最後功敗垂成。

朱高熾就這樣堅守北平,抵擋南軍最龐大,最精銳部隊的進攻,這也成爲了朱高熾最寶貴的政治財富,成爲了朱棣日後堅定認爲他是合適太子人選的重要因素。

原本如果事情就這樣發展下去,李景隆很有可能可以和建文帝攜手共建一個文明,和諧的大明社會。結果朱棣不樂意了,蓄謀已久的他發動靖難,一場改變歷史走向的戰爭開始了。

原本事情也是絕對不會落到李景隆頭上的,朱元璋時代唯一留下的名將耿炳文掛帥出征,可朱棣也不是省油的燈,真定一戰大敗耿炳文。

可大敗歸大敗,耿炳文畢竟是一代名將,他迅速收集敗兵,發現實力受損並不嚴重,於是開始高壁堅守,死不迎戰。

此時的朱棣很着急,以弱勝強的關鍵在於速勝,時間就是他最大的敵人,可面對堅守不出的耿炳文,他也毫無辦法。

結果就在這個時候,李景隆來了。

真定之敗的消息傳到京城,建文帝很驚訝,他沒想到自己的叔叔能夠如此輕鬆的戰勝了一代名將耿炳文。

就在這個時候,黃子澄出現了,他向建文帝推薦了一個人以取代耿炳文:李景隆。

建文帝和他的祖輩比起來,決斷力和判斷力都要差太多了,他根本無法掌握戰場的主要脈絡,如果堅持使用耿炳文,不出半年,朱棣就要面臨着內憂外患的局面了。

結果這一換,就讓李景隆在歷史上千古留名了。

3.虎父犬子,無能至極

李景隆是什麼出身?建文帝倚仗的第一大將 第4張

公元1399年,李景隆率領50萬大軍出發,建文帝爲他親自送行,行“捧轂推輪”之禮,賜“便宜行事”之權,李景隆波瀾壯闊的一生由此起航。

同年九月,李景隆到了前線戰場,接管了前線南軍的一切事務,開啓了他無能至極的軍事生涯。

此時的朱棣已經率領精銳奔襲大寧,也就是說,朱棣已經奔襲到內蒙古去了,此時的李景隆做出了一個正確決定:攻打北平,釜底抽薪。

很不幸,這也是他唯一的正確。

此時鎮守北平的是朱棣的長子——朱高熾。朱高熾要人沒人,要錢沒錢,精兵強將全部被父親帶走了,北平情況岌岌可危。

北平城已經在被攻陷的邊緣了,南軍先鋒都督瞿能一度已經攻破張掖門,如果兵入北平,那朱棣就徹底完蛋了。不過沒關係,咱們還有李景隆!在這個緊要關頭,李景隆猜忌瞿能,急令瞿能立刻後撤,最後功敗垂成。

朱高熾就這樣堅守北平,抵擋南軍最龐大,最精銳部隊的進攻,這也成爲了朱高熾最寶貴的政治財富,成爲了朱棣日後堅定認爲他是合適太子人選的重要因素。

白溝河一役後,李景隆被召回京城,當時滿朝文武都只有一個念頭:幹掉李景隆!特別是當年舉薦李景隆的黃子澄,巴不得自己拿把刀就把李景隆給宰了。

結果建文帝充分發揚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精神,別說宰了李景隆了,連讓他回家反省都不捨得,把京城的防務交給了李景隆。

建文四年,朱棣已經被盛庸等人逼到進退維谷的程度,但恰恰在這個時候,朱棣採用了極爲大膽的軍事策略:不顧一切,直衝南京!

原本一直在謀求與北軍戰略決戰的南軍措手不及,朱棣一路奔襲南京,殺過長江,京城已經門戶大開。

這個時候,李景隆出手了,他即將迎來他靖難四年來,第一次做事成功的時刻。既然通往京城的路已經門戶大開了,那乾脆連京城也打開算了。

李景隆是什麼出身?建文帝倚仗的第一大將 第5張

在金川門,李景隆與谷王朱橞開門投降,迎接北軍入城,南京陷落。這也是四年來,李景隆第一次品嚐到成功的滋味,畢竟開門成功也是成功,更何況這是首都的門。只不過這回他徹底從常敗將軍變成內鬼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朱棣事後賞賜衆臣,李景隆之功位列首位,真是極端富有諷刺意味,符合朱棣一貫黑色幽默的風格。

有人認爲,李景隆一直以來都是朱棣安插在朱允炆身邊的臥底,所以一直一敗再敗,最後打開城門投降。我覺得這個觀點還是有一定值得商榷的地方的。

畢竟如果李景隆真的一直都是內鬼,手握大權,掌握南軍的時候,他的可操作性就已經很強了,何必要通過所謂的假意與朱棣決戰,“故意”戰敗來達到目的呢?到頭來被撤換之後,盛庸等人還不是把朱棣逼到絕境。

只能說,李景隆確實是少有的軍事白癡,但是建文帝識人不明確實也是根本原因,無限制的信任李景隆實屬離譜,最後敗亡(至於亡不亡還是個迷)也是情理之中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