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在與清朝的戰爭中,噶爾丹爲什麼會失敗?

在與清朝的戰爭中,噶爾丹爲什麼會失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噶爾丹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清軍入主北京以後,正式建立起全國統治,不過此時的清王朝統治還不穩固,外圍還有大順、南明以及北方的少數民族勢力,清王朝急需解決這些麻煩,因此忽略了西北方面的遊牧民族,反觀準噶爾,作爲遊牧民族,地處新疆西北,土地貧瘠不宜放牧,因此必須對外擴張侵佔土地來滿足自身發展,此時雙方勢力還算相安無事。

等到滿清收回臺灣以後,基本上解決了內部紛爭,此時準噶爾經過多年發展也有了一定規模,實力上足以威脅到滿清統治,隨着勢力不斷做大,逐漸顯現出了野心,加上背後有沙俄勢力支持,一直想着發動叛亂。

在與清朝的戰爭中,噶爾丹爲什麼會失敗?

戰爭一觸即發,1687年沙俄使者出使準噶爾部落,會見噶爾丹使臣,表示沙俄會全力支持準噶爾起兵,在沙俄的教唆下,準噶爾終於按捺不住,起兵反叛,分裂戰爭一觸即發,第二年噶爾丹藉口挑起戰爭,親率上萬騎兵進攻喀爾喀,隨後以雷霆之勢迅速佔領整個喀爾喀。

喀爾喀首領倉皇出逃,數十萬人向四處逃走,其中一部人馬跑到清廷尋求幫助,康熙一面安撫,另一方面下旨命令噶爾丹罷兵,結果噶爾丹氣焰十分囂張,對於皇帝指令絲毫不理會,反而一路南下,目標直指京城。

在與清朝的戰爭中,噶爾丹爲什麼會失敗? 第2張

同年七月,康熙下旨出兵平叛,十萬清兵由北京出發,加上在當地募集的士兵,清軍兵分兩路,協同作戰,北上迎敵,在烏蘭布通等待大敗叛軍,本以爲準噶爾部落會就此退兵,結果卻堅決不投降,康熙一怒之下決定御駕親征。

康熙坐鎮正藍旗,駐守在內蒙古,不過因爲地勢不熟悉,遠離京城,糧草供應困難,準噶爾長年風吹日曬,體格健壯,雙方交手以後,清軍一時不敵,被打的步步退後,就在準噶爾逼近的時候,康熙當機立斷命人從後方包抄,切斷準噶爾的退路。

清軍休整半月之後,再度上陣迎敵,清軍打探到準噶爾部落駐紮在烏蘭布,此處地勢極高哦,駐紮在這裏雖然眼界開闊,但是高處沒有任何屏障,宛如活靶子一樣,任人宰割,清軍瞅準時機發動進攻,準噶爾人慌亂之中找來許多駱駝,將駱駝的腳綁在一起,放躺在地上形成一道防禦工事,以此來防守清軍進攻。

清軍即刻反應過來,調整之後將火器放在陣線前面,步兵緊隨其後,藉助火器幫助,清軍撕開駱駝陣,隨後與準噶爾士兵正面對抗,此時清軍另一路援軍突然殺出,前後夾擊下殺死許多敵人,準噶爾部落一方面派出使臣求和,另一方面藉助夜色掩護,殘部悄悄敗走,沿路焚燒野草,減緩清軍進攻步伐。

清軍一戰挫敗了準噶爾的銳氣,之後滿清統領福全派人給準噶爾送去了招降信,幾個月都沒有收到回信,福全認爲叛軍嚇破了膽,不敢再次進發,於是沒有請示康熙的情況下,私自下令班師回朝,遭到康熙責罰。

在與清朝的戰爭中,噶爾丹爲什麼會失敗? 第3張

準噶爾經過一番休整以後,再度來襲,在蒙古整裝待發,清軍無奈再次出擊,此次出兵康熙務必要除掉這個禍患,於是下令增加邊防力量,加派火器裝備,同時在白淨建造巡防營,日夜走動監視,康熙本想示威逼迫準噶爾退去,結果依舊沒能換回準噶爾信服,雙方再度展開大戰。

爲了保證此次戰爭取勝,清軍做了完全準備,吸取上次經驗,找來熟悉蒙古地形的嚮導,備足了半年的糧食,每一個士兵都配有運送糧食的牧民,此次清軍規模巨大,運輸車足有萬臺。

準噶爾三萬精兵迎敵,此外對外宣稱有沙俄幫助,要把清軍一舉殲滅,大戰開始之後,清軍分爲三路大軍,合圍準格爾,康熙親自坐鎮指揮,戰爭開始以後,清軍勢頭迅猛,準噶爾沒有絲毫抵抗之力,紛紛丟盔棄甲四處逃命。

清軍沒有放過這個機會,在沿途早就埋伏好了,幾百名精兵殺出將其一網打盡,此戰噶爾丹嚴重受挫,僅帶着幾十名親兵逃走,隨後一年康熙渡過黃河,決定徹底剿滅叛軍,此時準噶爾內部爆發混論,噶爾丹被架空,此次清軍來襲,無奈之下自殺身亡。

噶爾丹死後,康熙沒有懈怠,派兵嚴密監視,終於平定了心腹大患,隨後採用“分疆別界,各有定製”的方針治理邊疆,準噶爾的叛亂令人唾棄,即便背後有沙俄勢力支持,卻始終不得民心,總歸要失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