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匡胤是如何從一個小小的士兵,逆襲成宋朝開國皇帝的?

趙匡胤是如何從一個小小的士兵,逆襲成宋朝開國皇帝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趙匡胤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公元947年的六月,劉知遠入主中原,並且把都城定在了開封。五代十國有一點情況還不錯,就是新的朝廷不會嫌棄前朝的官員,劉知遠還算良心,以前就算替契丹人幹活的,都可以原職留任,其他人的職位也不變,所以趙弘殷又回到了禁軍隊伍中了。這個時候的趙匡胤已經二十一歲了,在他面前已經有三個朝代更替,五個皇帝的輪換。他們家也是過得如履薄冰,這種動亂的年代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要命的是趙匡胤整天遊手好閒,沒有給家中創造經濟,甚至受到自家妹妹的輕視,趙匡胤受不了這種窩囊氣,決定離家出走。身爲男子漢大丈夫,絕對不能在家混吃等死,跟個二世祖一樣。於是趙匡胤決定出去參軍,要幹出一番大事業,像父親一樣在戰場上建功立業。

於是,趙匡胤便毅然決然的踏上了征途,趙匡胤南下的第一站是隨州,這裏的刺史叫董宗本,是他父親的好朋友。董宗本念及舊情,便給趙匡胤安排了個差事。趙匡胤這個人爲人豪爽,又精通武藝,很快就贏得了這邊人的呼聲,但是此時麻煩也隨之而來。董宗本的兒子董遵誨就不爽了,他可是這邊出了名的公子哥,現在趙匡胤把他的風頭全搶了,自家地盤上讓一個外人瀟灑,那他的臉往哪放啊。

趙匡胤是如何從一個小小的士兵,逆襲成宋朝開國皇帝的?

所以之後董遵誨就經常挑他的刺,聯合一幫人排擠他,趙匡胤沒辦法,像他這樣的人最受不了有小人在背後捅刀子了,但是背後的小人又不能揍,每天過的是寢食難安,最後想想還是走吧,於是趙匡胤在隨州待了半年就撤了,來到了第二站復州(湖北天門市)。想想武官應該很豁達吧。事實也是如此,武官沒那麼多花心思,趙匡胤這傢伙小時候很調皮,整天無所事事,跟個混吃等死的官二代一樣。王彥超知道這傢伙的事蹟,所以不太想留他。於是便擺了一桌好酒好菜招待了趙匡胤,在上最後一道菜的時候,托盤裏面放了十貫銅錢。趙匡胤也很知趣,世態炎涼,拿了錢就走了。

趙匡胤遭受到社會的鞭打後,瞬間也失去的奮鬥的目標了,對自己的職業規劃陷入了迷茫。據一些不正規的記載,趙匡胤拿了錢之後,離開了復州。在路過一個集鎮的時候,路邊有個賭場吸引了他的注意,於是他有點手癢癢,拿着手中的幾貫錢過去湊湊熱鬧。

誰知道他的手氣那麼好,把把都贏,正當他滿載要走的時候,當地的黑勢力就不放過他了,一幫人眼紅了,於是一擁而上,把他給按倒,一陣拳打腳踢後,拿着錢就揚長而去了。雖說趙匡胤練過武,但是一拳難擋四手,無招勝有招啊。這下好了,不但贏得錢沒了,自己的老本也被搶的一乾二淨。

但是這點小挫折並沒有擊潰趙匡胤的鬥志,雖然褲兜比臉還乾淨,趙匡胤還是餓着肚子一路向北,這一路上經常露宿街頭,有時候餓的眼冒金星。相傳有一天一個寺廟的老和尚在睡覺,突然聽見外面菜地裏傳來稀稀碎碎的聲音。

趙匡胤是如何從一個小小的士兵,逆襲成宋朝開國皇帝的? 第2張

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菜地裏的菜可是這個老和尚的命根子啊,於是老和尚立馬翻身坐起,拿着一個微弱的燈火過去查看,突然就聽見一聲"哎喲",一個瘦弱的年輕人在那裏大口的啃着菜地裏的萵苣,這個人就說趙匡胤。曾經的趙匡胤好歹也是京城裏的官二代,哪成想出來一趟,不但沒有找到工作,還落到沒有飯吃的地步。

這一段段悲慘的經歷基本都是民間傳言,正史裏是沒有記載的,但是趙匡胤歷練的過程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經過不斷的磨鍊,趙匡胤也算是成長了,完全褪去在京城那種官二代的痞氣。再來說一說當時的背景,在趙匡胤磨鍊的期間,國家也發生了動盪。劉知遠帶來的一幫人都不是個東西,全國百姓的生活不但沒能得到改善,而且還變本加厲。劉知遠自從稱帝建立後漢之後,一幫跟着他的人從此搖身一變身居高位了,此時此刻這幫傢伙不是想着好好管理這個國家,而是絞盡腦汁想去掙得錢財,而且手段極其殘忍。

趙匡胤是如何從一個小小的士兵,逆襲成宋朝開國皇帝的? 第3張

比如說當時的宰相就定了個政策,如果小偷一旦抓獲,那他的全家以及鄰居就一塊砍頭。就好比你在家開開心心的打着lol,忽然有人闖進來說你鄰居偷了東西,要把你給砍了,你是什麼心情。還有什麼上廁所,上街乞討,都得交稅,家裏死了人不給錢的話,就不讓你把棺材運出城埋葬。就這樣變態的折騰下,後漢的統治還算牢靠,因爲朝廷重視軍隊建設,所以百姓們都是敢怒不敢言,就這麼被壓迫着。

公元948年,只當了一年皇帝的劉知遠就病死了,他的兒子叫劉承祐繼位,是爲漢隱帝。五代時期武將的地位比文官大,文官基本都是拍馬屁的。一個年輕小夥當皇帝,下面立馬肯定會有人不服,不過一般很多人都是悶在心裏,你別來惹我就行。但是就有三個愣頭青非常憤慨,分別是河東、永興、鳳翔三個節度使,這三人不但敢想,還直接扯旗要跟劉承佑幹。劉承佑見有人跳出來要造反,於是就命令郭威前去平亂,郭威此時掌管樞密使,是當時最高軍事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