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公孫瓚爲何只是猛將無法成爲梟雄?公孫瓚的結局是怎樣的?

公孫瓚爲何只是猛將無法成爲梟雄?公孫瓚的結局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公孫瓚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公孫瓚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羣雄逐鹿天下的參與者之一,十八路諸侯之第十四鎮。公孫瓚出身在貴族家庭,卻因庶出只能討的一個小官職,但公孫瓚足智多謀,又長得一表人才,氣度不凡,被侯太守招爲女婿,又一步一步的讓他接觸當時比較有名氣和實力的人,由此公孫瓚的眼界和見識都得到了提升。公元178年-公元184年期間,公孫瓚統領三千騎兵追討邊境叛亂,他作戰勇猛,帶頭衝擊,西域的那些烏桓將士都懼怕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紛紛投降和避讓。公孫瓚與北方的遊牧民族互相征伐,有一次爲追擊敵將而深入鮮卑境內,公孫瓚鼓勵士兵要先下手爲強,不能懼怕死亡,然後自己帶頭衝進地方陣營,殺敵突圍,雖然死傷慘重但是鮮卑人再也不敢超越關塞半步了,由此公孫瓚威震塞外得到朝廷的獎賞。

公孫瓚爲何只是猛將無法成爲梟雄?公孫瓚的結局是怎樣的?

公元191年,正是天下大亂,黃巾起義軍暴起的年代,青州的黃巾軍集結30萬軍隊攻打渤海,公孫瓚只用了2萬的步騎兵就擊敗了青州黃巾軍,殺敵數萬,繳獲大量的物資,於是公孫瓚真正的成爲了逐鹿中原的軍事力量之一,威名震動中原。東漢末年的孱弱朝廷一面不斷的升遷公孫瓚,一面又派漢室宗親的劉虞前來鉗制他,兩人的性格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不相同,公孫瓚不甘受制於人,殺掉了劉虞,自己統帥割據着北方的政權,朝廷也無能爲力,只能表明承認了公孫瓚。那麼如此實力的公孫瓚爲何最後會失敗,落的一個舉火自焚的下場,原因有幾方面。

公孫瓚爲何只是猛將無法成爲梟雄?公孫瓚的結局是怎樣的? 第2張

軍中無良將,帳內無謀士。公孫瓚的軍事行動每次都是自己衝擊在前,勇猛無比,自己身爲主帥,卻不得不自己衝鋒在前,說明公孫瓚並無特別厲害的將軍,本來常山趙子龍前期歸附公孫瓚,幫助他擊退了河北的名將文丑,可惜最後被劉備順手牽羊的把趙雲順走了,當然劉關張也在公孫瓚那工作過一陣子,但那純屬打短工,兩人又是同學,所以劉備這樣的梟雄肯定不會一輩子爲公孫瓚賣命的,一攬歷史並沒有在公孫瓚的身邊發現良將,沒有良將打起仗來想贏就很難。公孫瓚還有一個巨大的軟肋就是沒有智囊團,縱觀三國最後鼎立的魏蜀吳都是有完美的智囊團配備,魏國有荀彧、郭嘉、程昱等,吳國有周瑜、魯肅、呂蒙等,蜀國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等。公孫瓚就沒有什麼人在他最關鍵的戰役提出戰術設想,不會在他危急關頭提出反敗爲勝的戰略。

公孫瓚爲何只是猛將無法成爲梟雄?公孫瓚的結局是怎樣的? 第3張

公孫瓚自身的問題也註定他只是猛將無法成爲梟雄。歷史總是在不停地驗證,誰是最後的王者後來人看得比較清楚。公孫瓚自己作爲一員猛將綽綽有餘,但是想成爲割據一方最後不倒的梟雄就有點難,這其中他自身的性格也決定了他最後的歸宿。劉虞是朝廷派來的長官,又兼具仁義品德,漢室宗親,可是公孫瓚最後卻將他殺害了,這在仁義道德上就讓其處在不利的位置。公孫瓚對待遊牧民族用的是特別剛猛的外交政策,一味的打壓屠殺,後來的曹操征服了北方的遊牧民族使用的就是先武力後懷柔,將少數民族遷往內地。袁紹和公孫瓚征伐多年,袁紹本想休戰,但公孫瓚不依不饒,堅決要和袁紹決一高下,這就是不懂謀略,只知對抗的武夫行徑。公孫瓚對下屬也不仁厚,當自己的手下遇險時,不但不救,還說部下不賣力死戰,這涼了多少將士的心。公孫瓚在要失敗的時候竟然將希望寄託在以前的敵人黃巾軍的身上,又識不破袁紹的計策,這樣的戰爭最後只有失敗。勇猛的人失敗永遠都是璀璨的,公孫瓚不甘落入階下囚,自己縱火自焚,也是英雄。

如果公孫瓚有諸葛亮或者郭嘉輔佐,趙雲衝鋒在前的話,也許結局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