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范文程身爲漢臣 范文程爲什麼會投靠清朝

范文程身爲漢臣 范文程爲什麼會投靠清朝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范文程和清朝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范文程是清初著名漢臣,但是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貳臣”。

范文程,作爲在明亡清興的整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清朝漢臣,所收穫到的評價也是極爲的複雜。有人說他是“清初第一漢臣”,因爲他從皇太極時期開始輔佐清朝的統治者,爲大清王朝揮師入關、定鼎天下可謂是居功至偉;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稱他爲“第一漢奸”,作爲一介漢臣,看着自己的民族被統治,自己的故土被佔領,同時自己的同族同胞被屠戮,卻是坐視不管,反而是助紂爲虐。

然而,最讓許多人感到意外的是,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皇帝編撰《貳臣傳》的時候,竟然將范文程排除在外。畢竟,在清朝及其前身後金政權統治時期,背明降清的武將和官員中,孔有德、尚可喜這些被封爲王爵的人赫然其中,錢謙益、孫可望這些名望、德行飽受爭議之人也被編寫。而范文程卻沒有被打上“貳臣”的標籤,難道真的是因爲范文程功勞太大,連乾隆皇帝都不能動他。

范文程身爲漢臣 范文程爲什麼會投靠清朝

答案並不是如此,實際上,范文程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能被算作是“貳臣”,因爲他並沒有在明朝做官的經歷,他的所有仕途經歷都是在後金以及後來的清朝朝堂上。

在《清史稿》中,關於范文程投降努爾哈赤,有着如下記載:

文程少好讀書,穎敏沉毅,與其兄文寀併爲瀋陽縣學生員。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撫順,文寀、文程共謁太祖。太祖偉文程,與語,器之,知爲鏓曾孫,顧謂諸貝勒曰:“此名臣後也,善遇之!”

意思是說,努爾哈赤打下撫順之後,范文程和他的兄長範文寀,一同拜見努爾哈赤,並主動向努爾哈赤示好,努爾哈赤細問之下得知兄弟二人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之後,於是告誡衆貝勒要好好對待。

然而,這樣的描述卻存在着諸多的疑點和問題。

其一,努爾哈赤非常瞧不起漢族士大夫知識分子以及漢族讀書人,對他們採取的一貫態度就是壓迫和屠殺,如此禮遇招待一個讀書人,本就不符合努爾哈赤的行事風格。

其二,范文程當時僅僅是個秀才,是明朝最基本的功名,連個舉人都不是,是沒有資格在明朝做官的,而且這樣的功名太普遍了,社會地位和影響力非常的有限,況且努爾哈赤拿下撫順靠的是撫順守將李永芳的投降,拉攏、安撫李永芳纔是重點,而不是范文程這樣一個無名之輩。

其三,范文程自投降開始,在清朝史料中消失了許久,直到皇太極時期才重新登上史料,這也與努爾哈赤所說的“善遇之”不相符合。

所以,范文程並不是主動向努爾哈赤投降,而是如同《清太祖實錄》中記載的那樣:

“論功行賞,將所得人畜三十萬散給衆軍,其降民編爲一千戶。”

他只是努爾哈赤的“戰利品”,之後被分到了鑲紅旗下,做了卑微的僕役。只不過後來范文程的功勞實在太大了,因而採取了在《清史稿》和《清實錄》中“陰陽敘事”的方式,既不得罪努爾哈赤,也不得罪范文程。

范文程身爲漢臣 范文程爲什麼會投靠清朝 第2張

范文程擺脫僕役的身份,進入後金的朝堂,還是依靠着皇太極組織的“科舉考試”。

天聰三年(1629年)8月,皇太極正式發佈汗諭,決心啓動科舉考試。

“自古國家,文武並用,以武功戡禍亂,以文教佐太平。朕今欲振興文治,於生員中考取其文藝明通者,優獎之,以昭作人之典,請貝勒以下,滿、漢、蒙古家有生源者,俱令考試,於九月初一日,命諸臣共同考校,各家勿得阻撓,有考中者,仍以別丁賞之。”

實際上,皇太極這樣做也是因爲他通過各方打探,知道當時有兩三百名漢族讀書人沒有死在努爾哈赤的屠刀下,成爲了“漏網之魚”,他希望能將這些人爲自己所用,進而通過科舉考試發掘滿、蒙、漢族中能力出衆之人協助管理國家,同時籍此拉攏廣大知識分子特別是漢族知識分子及士大夫階層,消弭努爾哈赤時期尖銳的滿漢矛盾,進而穩固自己的統治。

於是,范文程在這次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進入了後金的朝堂,范文程也逐步得到了皇太極的信任和賞識,並且是真正享受到了極大的禮遇。

皇太極經常性的召見范文程,有時候一天召見很多次,詳細瞭解明朝的政治制度、管理方法、官僚體制以及明清之間戰略態勢,每次召見都持續很長時間。並且在官員向他進行彙報的時候,他總是先問官員“範章京知否”。有一次,皇太極宴請范文程,范文程感謝皇太極的同時無意中說了一句自己的父親沒有口福平常美食,感受皇恩,皇太極馬上名人準備上好家宴,送至范文程父親府上。

而范文程也用自己的才識和能力回報皇太極的信任與寵愛,他一生輔佐皇太極和順治兩位帝王,爲大清王朝的發展壯大,進而揮師入關、一統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

也正是因爲范文程並沒有在明朝爲官的經歷,所以並不像之後投降清朝的孔有德、尚可喜、洪承疇、祖大壽那樣,他們是做着明朝的官、帶着明朝的兵,投降的清朝,他們是“貳臣”,而范文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清朝這面自己發現並培養的官員,因而也就不能算作是“貳臣”了。

范文程身爲漢臣 范文程爲什麼會投靠清朝 第3張

與此同時,從范文程的經歷之中也就能總結出來他爲何如此的忠於大清王朝了。

首先,皇太極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范文程的“命運”,並且對范文程禮遇有加。

俗話說“士爲知己者死”,范文程在被努爾哈赤俘獲後,一直在鑲紅旗下隱性埋名,做了十多年卑微的僕役,直到皇太極登基後金大汗後,才改變了努爾哈赤在位時期一些列錯誤的民族政策,這才讓他有了新的機會,不僅擺脫了奴役的身份,更是獲得了入仕的資格。即便出於“報恩”的態度,也讓范文程對於皇太極以及清朝的統治者非常的忠心,並且是盡職盡責,發揮自己的全部才能。

范文程身爲漢臣 范文程爲什麼會投靠清朝 第4張

其次,范文程在清朝朝堂之上收穫的,遠遠超過了他在明朝政治體系下的收穫。

前文中也曾說到了,范文程在明朝治下僅僅是個秀才,尚未考取舉人,所以不具備做官的資格,況且明朝的朝堂上是人才濟濟,論資排輩,范文程想要有所作爲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

然而在後金的朝堂上卻是另一番光景,由於少數民族政權整體的知識文化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相對低下,受到皇太極重視的范文程已經成爲了朝堂上權威和博學的象徵,有着更好的發展前景。

事實上,並不僅僅是范文程一人,包括第一個投降的李永芳,後來投降的孔有德、尚可喜等人,他們投降後獲得的官階、職務遠遠的高於他們在明朝時候的任職,這就如同現在許多體制內企業的基層領導跳槽到創業型公司之中,就馬上成爲中層、甚至是高層創始人團隊成員一樣,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前景,也因此會有更強烈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范文程身爲漢臣 范文程爲什麼會投靠清朝 第5張

再次,不得不說的是,此時的明朝的朝堂上已經是烏煙瘴氣了。

此時的明朝的朝堂上,黨爭不斷,吏治腐敗,整體上都是烏煙瘴氣的,萬曆皇帝怠政,天啓皇帝是坐視宦官專權,崇禎又是剛愎自用、刻薄寡恩,可以說明朝正在以不可逆轉的趨勢逐漸走向了衰亡,在內部的烽火遍地的農民起義軍以及外部日益強盛的少數民族政權的夾擊之下,大明王朝已然是岌岌可危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包括范文程在內的衆多清朝漢臣,出於對自身利益與發展的考量,也不願成爲大明王朝的陪葬,也而也就對大清忠心耿耿。

范文程身爲漢臣 范文程爲什麼會投靠清朝 第6張

范文程以善終收場,並且收穫了清朝歷代帝王極高的評價。

作爲公認的“清初第一漢臣”,范文程受到了皇太極、順治以及康熙皇帝的高度禮遇與重視,儘管在多爾袞專政以及後來的清算多爾袞時期,范文程短暫的受到了打壓,但是很快便重新得到了重視,職位不斷提升,官至祕書院大學士、議政大臣,加少保兼太子太保銜,是朝堂上當之無愧的“宰相”。《清史稿》更是稱其爲:

“文程定大計,左臺贊襄,佐命勳最高。”

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因病去世,終年70歲。康熙皇帝親撰祭文,遣禮部侍郎黃機諭祭,賜其葬於河北懷柔縣紅螺山,諡號“文肅”。

范文程的後代也得到了清朝統治者的優待與重用,其中最爲人所知的便是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老師魏承謨的歷史原型,福建總督範承謨,而他本人也是因爲被抓後拒不依從與耿精忠而被殺害,同他父親范文程一樣,保持了對於大清王朝的絕對忠誠。

范文程身爲漢臣 范文程爲什麼會投靠清朝 第7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