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後金和林丹汗相比 蒙古部落爲何會投降後金

後金和林丹汗相比 蒙古部落爲何會投降後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後金和林丹汗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上,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後裔被人稱爲“黃金家族”,他們曾建立了幅員遼闊、影響深遠的大蒙古帝國,即便是在蒙古帝國解體以及蒙元王朝滅亡後,“黃金家族”在漠南蒙古各部落中卻也還有着極高的名望與殊榮,雖說是不能像從前一樣行使着絕對的統治權和領導權,但依舊享有“共主”的聲望與地位。

然而,到了成吉思汗的嫡系後裔、第35任蒙古大汗——林丹汗在位時期,其與其統領下的漠南蒙古諸部之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離心離德狀態,進而使得曾經這些一直“依附”於他的蒙古部落紛紛倒戈,轉而投向了新興的後金政權。

這其中,除了後金政權的兩位大汗,即努爾哈赤與皇太極對於漠南蒙古諸部的不斷打壓和極力拉攏外,林丹汗堪稱“自毀長城”式的內政、宗教、軍事以及外交策略,更是將其持續性的陷入被孤立的狀態,以至於曾經顯赫一時的蒙古帝國在他的手上走向了最終的覆亡之路,就連林丹汗本人也在不斷地“西遷”中客死青海打草灘,而他也因爲他的“志大才疏”,徹底淪爲了歷史的笑柄。

後金和林丹汗相比 蒙古部落爲何會投降後金

錯誤的宗教政策,讓林丹汗陷入到了極大的被動之中。

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布延徹辰汗去世,年僅13歲的林丹汗以長孫身份繼承汗位,成爲蒙古帝國第35任大汗,然而,此時他能夠統御的,也僅僅是漠南蒙古的察哈爾部而已。

當時的漠北喀爾喀蒙古諸部,完全不承認林丹汗的“蒙古大汗”身份,而漠西衛拉特蒙古諸部更是與林丹汗處於敵視狀態,即便是名義上尊其爲“共主”的漠南蒙古諸部,如科爾沁、喀喇沁、內喀爾喀五部等,由於長時間相對獨立自主的發展也是處在各自爲政的狀態,所以林丹汗的處境可謂是相當的孤立。

可即便是如此,林丹汗依舊懷有着重現“大蒙古帝國”往日榮光的遠大抱負,於是他藉助明朝“萬曆三大徵”後的恢復期,以及努爾哈赤尚未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的這段時間裏,不斷擴大其在漠南蒙古諸部的影響力,並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其“共主”的地位得到了強化,對於其他部落的控制力也在不斷加強。

後金和林丹汗相比 蒙古部落爲何會投降後金 第2張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林丹汗卻犯下了一個致命的失誤,那就是他改“黃”爲“紅”的宗教政策。

自俺答汗在蒙古部落中,推行“黃教”,也就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教義以來,“黃教”已經爲蒙古各部落所接納,兵器早已是深入人心。

後金天命二年(1617年),林丹汗不顧其他部落的反對,在西藏薩迦派僧侶沙爾呼圖克圖的勸說下,強行改信“黃教”爲信仰“紅教”,也就是藏傳佛教薩迦派(實際上薩迦派應該是“花教”,“紅教”是藏傳佛教的寧瑪派)。

後金和林丹汗相比 蒙古部落爲何會投降後金 第3張

林丹汗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爲他本人已經接受了“紅教”教義,進而改信了“紅教”;另一方面,則是他想要極力消除“黃教”在蒙古諸部的政治影響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其本人的聲望與地位。

可殊不知,這樣擅自改換宗教信仰的行爲,卻招致了依舊信奉“黃教”教義的其他漠南蒙古諸部首領及其部衆的強烈反對,尤其是在此之前,林丹汗還曾大肆推行和發展“黃教”,這樣的做法着實讓人難以接受。

於是乎,林丹汗因爲其錯誤的宗教政策,不僅將自己陷入到了極爲不利的輿論境地,同時更是讓漠南蒙古的其他部落對他是極度的不滿,林丹汗的影響力以及對於其他部落的控制力開始減弱,以至於漠南蒙古諸部之間重新回到了貌合神離,一盤散沙的局面。

後金和林丹汗相比 蒙古部落爲何會投降後金 第4張

面對後金的蠶食,林丹汗更是昏招頻現。

努爾哈赤統領了建州女真部落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並且正式建立了後金政權,隨即開始對林丹汗控制的漠南蒙古諸部實施分化瓦解策略。

而面對後金政權的不斷蠶食,林丹汗卻是在內政、軍事、外交上“昏招”頻現,不僅其自身的勢力範圍不斷被打壓,其曾經統領的部衆更是紛紛選擇離開,最終導致了林丹汗衆叛親離的境地。

後金和林丹汗相比 蒙古部落爲何會投降後金 第5張

首先,林丹汗對於明朝採取了貪得無厭、反覆無常的態度,結果最後落得個兩敗俱傷的結局。

其實當時漠南蒙古、後金政權以及大明王朝之間的關係,像極了南宋末年宋、蒙、金之間的關係,只不過這一次處在尷尬位置的是林丹汗的漠南蒙古,而佔據優勢地位的,卻是後金政權,這無異於是歷史的一種反轉,而更爲巧合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林丹汗也走了當年那個被他的先人的滅掉的、由女真人建立的金國的覆亡“老路”。

“薩爾滸之戰”後,明朝在遼東的軍事實力受到極大打擊,並且就此失去了戰場上的主動權,轉爲戰略守勢。同時,明朝還制定了“以西虜制東夷”的策略,就是積極拉攏林丹汗,共同抵抗努爾哈赤,爲此明朝不僅賞錢賞糧食,還承認了林丹汗對於廣寧等地的佔領。

後金和林丹汗相比 蒙古部落爲何會投降後金 第6張

當然,起初的林丹汗還是能夠堅守與明朝的約定,出兵配合對付努爾哈赤,但是經歷了幾次挫敗後,便放棄了主動出擊,準備“兩不相幫,坐等漁利”。然而,即便是如此,林丹汗依舊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獅子大開口”,不斷地進行勒索,據統計,整個天啓年間,明朝對於林丹汗的賞賜達到了百萬兩白銀之巨。

最終,等到天啓皇帝去世,崇禎皇帝登基後,對“拿錢不幹活”的林丹汗是“盡革其賞”。於是,林丹汗馬上對明朝翻臉,隨即進攻明朝的大同等地,迫使崇禎不得不重新恢復對他的賞賜。

當年的金國面對蒙古的進攻,選擇了向南面的南宋進攻,以“彌補”自己在北方的損失,結果最終得罪了南宋,進而被蒙宋聯軍在“蔡州之戰”中打到滅國。如今的林丹汗,在打不過後金政權的情況下,轉而嚮明朝發難,最終的結果是不僅讓自己將要面對更多的敵人,更是對明朝這面造成了巨大的經濟、軍事力量的損失,可謂是“損人不利己”,直接導致了林丹汗自己和明朝的兩敗俱傷。

後金和林丹汗相比 蒙古部落爲何會投降後金 第7張

其次,林丹汗可以說是由於自己一再的“愚蠢”舉動,親手將漠南蒙古諸部推向了後金一方。

努爾哈赤進攻鐵嶺的時候,林丹汗曾派內喀爾喀五部聯軍支援明朝,結果被打得全軍覆沒,首領宰賽還被俘虜。隨後,林丹汗以“四十萬蒙古國之主巴圖魯成吉思汗”自居,蔑稱努爾哈赤爲“水濱三萬女真之主”,並且聲稱要踏平女真各部。只不過林丹汗只是動動“嘴炮”,並沒有付諸任何行動,反而是努爾哈赤逼迫內喀爾喀五部與其結盟,並以宰賽爲人質勒索了一萬頭牲畜,使得林丹汗在內喀爾喀五部面前是威信全無。

之後,在後金天命八年(1623年),努爾哈赤在對內喀爾喀五部實施打擊的時候,林丹汗竟斷然拒絕了內喀爾喀五部盟主卓裏克圖的求援,選擇按兵不動、坐視不理,從而就此失去了內喀爾喀五部的支持。不僅如此,就在第二年,也就是天命九年(1624年),林丹汗還主動向科爾沁部發動進攻,徹底將科爾沁部推向了努爾哈赤的陣營之中。

後金和林丹汗相比 蒙古部落爲何會投降後金 第8張

可實際上,林丹汗的“昏招”還遠不止此。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後,率部親征內喀爾喀五部,卓裏克圖所部再度被擊潰,狼狽逃竄時遇到了林丹汗的軍隊。然而林丹汗此行並不是要支援,相反,他此次前來就是要“趁火打劫”,於是他果斷處死了卓裏克圖,併吞並其部衆。

緊跟着,林丹汗又在當年皇太極出兵內喀爾喀五部的時候,再一次選擇了“趁火打劫”。不同於皇太極的“招撫優先”的政策,林丹汗出兵的目的就是爲了殺死首領、合併部落,於是內喀爾喀五部中的大部選擇歸順了皇太極,也有一部分被林丹汗吸收,而內喀爾喀五部也就此土崩瓦解。

後金和林丹汗相比 蒙古部落爲何會投降後金 第9張

如果說努爾哈赤是在對林丹汗在漠南蒙古的同盟進行分化瓦解的話,那麼其繼任者皇太極則是目標對準了林丹汗統領的察哈爾部內部。

蒙古察哈爾部由浩齊特、奈曼、克什克騰、烏珠穆沁、蘇尼特、敖漢、阿喇克卓特和主錫惕八個鄂托克構成。這其中的奈曼和敖漢是處於林丹汗和皇太極之間的夾縫地帶,政治處境堪憂。於是,這兩部的首領主動找到了皇太極,表明願意充當後金與察哈爾蒙古之間的友好使者,促成雙方的和平談判。

皇太極表面上同意了兩人的要求,但是背地裏卻派人在察哈爾各部落之間散播奈曼和敖漢兩部已經投降後金的謠言。可林丹汗卻在沒有經過任何詢問和調查的情況下,直接當衆聲稱要將二人處死,並且更是直接率兵殺了過來。面對此情此景,奈曼和敖漢也只能順勢投奔了皇太極。

由此可見,與其說是這些蒙古部落自己投奔了後金政權,投降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不如說是他們硬生生的被林丹汗給親手“趕走”,或者是親自送給後金的。

後金和林丹汗相比 蒙古部落爲何會投降後金 第10張

再次,就是林丹汗選擇“西遷右翼”,算是自我放棄了其統治的中心地帶。

林丹汗眼見自己不敵日益強大的後金政權,於是選擇了向西遷移,去進一步吞併其他弱小的部落,而這也直接導致了當時北方戰場格局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一方面,林丹汗離開後,明朝京畿重地的北部防禦頓時“門戶洞開”,皇太極得以從此先後五次處破關南下,深入中原腹地進行劫掠,給大明王朝製造了巨大的災難。

另一方面,林丹汗離開了其曾經的影響力中心地區,使得在這一地區的部衆大量歸順了皇太極,與此同時,林丹汗在“西遷右翼”的過程中,對其他蒙古部落進行嚴酷的剝削與吞併,並且強行推行“紅教”,使得他招致了極爲強烈的抵制與反抗,再加上嚴重的自然災害與皇太極的持續打擊,林丹汗自身的勢力不升反降,其統領的部衆也紛紛離去。

後金和林丹汗相比 蒙古部落爲何會投降後金 第11張

最終,在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離開故土幾千裏之遙的林丹汗,因爲天花死在了青海的打草灘。

之後林丹汗繼承人額哲在其生母蘇泰太后的帶領下,歸降了後金,還向皇太極獻上了“傳國玉璽”,額哲被冊封爲察哈爾親王,同時迎娶了皇太極的第二女馬喀塔公主,至此蒙古帝國正式宣告覆亡。而林丹汗曾經的部衆,或是早已歸降,或是在其“八大福晉”的帶領下主動歸降,紛紛被劃入了後金政權的勢力範圍,並且成爲了日後蒙古八旗重要組成。

後金和林丹汗相比 蒙古部落爲何會投降後金 第12張

可以說,林丹汗最終的敗走與覆亡,除了其有着努爾哈赤與皇太極這兩位強大的敵人與對手外,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是他“自我作死”的結果。

宗教上,林丹汗一意孤行改“黃”爲“紅”,從而讓自己與漠南蒙古諸部貌合神離、漸行漸遠;內政上,林丹汗只懂得殺伐與吞併,不僅是作爲盟友的漠南蒙古諸部,就是其統領的察哈爾蒙古內部,都對其充滿了極大的敵意,紛紛選擇背棄離去;外交上,林丹汗不能充分認清形勢,更加不懂得謀略與策略,最終坑苦了能夠給自己幫助的大明王朝,同時也讓自己陷入了愈發不利的境地;而在軍事上,林丹汗也是一敗再敗,只能選擇“戰略逃跑”的路線,最終在衆叛親離中客死青海。

可即便是如此,林丹汗還是自封了諸如“神中之神”、“上天之天”等諸多封號,並且還不斷揚言要一統蒙古,再現成吉思汗與“黃金家族”的榮光,可最終林丹汗也只能因爲他的志大才疏,淪爲歷史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