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石敬瑭是什麼樣的人?他爲什麼那麼害怕契丹

石敬瑭是什麼樣的人?他爲什麼那麼害怕契丹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石敬瑭是什麼樣的人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石敬瑭在“趙匡胤時代”,影響深巨。此人生於 892 年,死於 942 年,他活動的時期,正是趙匡胤的少年時代。

天平治所在今山東東平縣,這個藩鎮遠較河東遜色,就地方要塞之重要性和歷來屯聚兵糧之重言,應該屬於中原二等藩鎮。所以這個幹部任免書一出來,滿朝文武聽到呼叫石敬瑭的名字,不免相顧失色——略有頭腦的人都知道:這是要出大事了——除非石敬瑭是個軟柿子。但石敬瑭不是個軟柿子。藩鎮地頭蛇,最怕是移鎮。石敬瑭一下明白:不反即意味着完蛋,於是決計謀反。

他最親信的辦公室主任都押衙劉知遠看出了端倪。他對石敬瑭說:“明公您長期帶兵,很能得到將士擁護。現正佔據有利地勢,將士和馬步軍隊精銳 強悍,雄於天下。如果起兵,發檄文宣示各道,可完成統一國家大業,怎麼能爲一道朝廷制令就自投虎口呢!”

石敬瑭是什麼樣的人?他爲什麼那麼害怕契丹

他最親信的祕書長掌書記桑維翰說:“主上剛剛即位時,明公您即入京朝賀;那主上豈能不懂‘蛟龍不可縱歸深淵’的道理?但他到底還是把河東再次轉給您!這實在是天意要借利器給您啊!契丹同先帝明宗曾協約做兄弟之邦,現在,他們的部落就在河東之外,明公如能推心置腹地討好他們, 萬一有急變之事,可以朝呼夕至。有這樣強大的依託,還擔心什麼事不能辦成嗎?”

桑維翰這一席話,猶如電光一閃,照亮了石敬瑭那一顆腌臢的心。

一文一武,兩人的話讓石敬瑭吃了定心丸。就在這一時刻,石敬瑭,反意已決。他上了一份奏章,乾脆與朝廷公開撕破臉皮。

石敬瑭知道寡不敵衆,但他早有計謀:一面在朝內策反諸臣,一面由桑維翰起草奏章,向契丹求援。他給予契丹的三個優厚回報是:

一、請稱臣,並父事契丹,自做“兒皇帝”;二、每年貢獻銀兩布帛三十萬;

三、事成之後,割盧龍一 道及雁門關以北總十六州奉贈契丹。

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

契丹耶律德光得到石敬瑭來表,大喜。於是契丹做出了興兵來援石敬瑭的規劃。

石敬瑭是什麼樣的人?他爲什麼那麼害怕契丹 第2張

張敬達中軍大營設在晉安,又築起長長的圍城包圍了河東藩鎮的治所晉陽。從晉陽城樓遠遠望去,只見後唐挾往日餘威,旌旗連綿,軍容嚴整,兵士們一律黑色服飾,一片片,一團團,如焦墨山石。但張敬達卻不過偶爾攻一下城,更多時間則採用“圍困”的持久戰戰略,大兵輕易不動。

石敬瑭知道他這一生最重要的大事件來臨了!

他安排最能打仗的人,都押衙劉知遠出任馬軍、步軍總指揮。劉知遠此際展示了他的恢宏格局。雙方自夏季六月開始,僵持近三個月後,契丹來援,歷史出現變數。

契丹主耶律德光趁初秋草肥之際,親率五萬騎兵,號稱三十萬,從代 州(今山西忻州代縣)向南進發,史稱“旌旗不絕五十餘里”。代州、忻州, 此時還都屬於後唐所有,兩地守軍見契丹兵來,並不邀擊,契丹也不攻城, 雙方就像有了約定:我讓路,你走人。

石敬瑭見狀,唯恐援軍有失,急派大將劉知遠率軍出城,與契丹援兵兩路下夾擊後唐騎兵。

唐兵大敗,契丹兵則放開兵馬乘亂屠殺方圓數十里的散兵。後唐步兵死亡近萬人。張敬達等急忙收拾殘兵,從四面包圍中撤離,退保晉安。這天晚上,石敬瑭從容地走出北門,去拜會契丹主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認爲應該早日“冊立”石敬瑭爲中原之主,以此消除各方覬覦之心。中原逐鹿,是因爲鹿無主人,一旦鹿主已定,天下可望稍安。

契丹主始終在惦記石敬瑭給出的那三個回報。只有在天下稍安的環境下, 他纔有希望得到那三個回報。石敬瑭答應了出任中原皇帝的請求。柳林乃是偏僻小鎮,一應準備不夠使用。契丹主 只做了三件事,就完成了石敬瑭進位的大事——製作一份冊封石敬瑭爲中原皇帝的文書; 在柳林搭築壇臺搞個祭天的儀式;

石敬瑭是什麼樣的人?他爲什麼那麼害怕契丹 第3張

脫下自己的衣服冠冕在罈子上親自授給石敬瑭。這活兒就算幹完了。

這一年,是公元 936 年,遠在洛陽夾馬營的小小趙匡胤已經十歲。

石敬瑭出任中原皇帝的國號爲“晉”。史稱“後晉”。

石敬瑭哥哥早亡,侄子石重貴被石敬瑭收爲養子,也與諸子弟站在一起。 石重貴相貌很像石敬瑭,但身材短小,倆眼有神。

耶律德光指着他說:“這個大眼睛的小子可以啊!”石敬瑭於是任命大眼睛的侄子石重貴“監國”。

“兒皇帝”石敬瑭不僅在任用相國桑維翰時,聽從了契丹主的意見,在 選擇太子也即所謂接班人時,也聽從了契丹主的意見。這樣,就在組織方向上,實實在在地成爲契丹的附庸。

顯然,投靠契丹的後晉高祖石敬瑭,無法理解這一番聖賢大義。

大軍挾大勝之勇,一路走來,旌旗招展,意氣風發,也頗有些氣勢。

李從珂這時在河陽。河陽今屬河南焦作,是古孟州所在地,地當黃河北岸, 爲一渡口大鎮。距洛陽二百多里路,相當於洛陽的北部屏藩。此地節度使乃是後唐名將萇從簡。萇從簡爲人忌刻多疑,又心狠手辣。史稱“煩苛暴虐,爲武臣之最”。他喜歡吃人肉,多年來每到一地,即蒐羅當地的小孩子來吃。唐末以來似流行“人相食”,但像他這樣專門吃孩子肉的惡人還不多見。

萇從簡看出人心離散,軍情大壞。於是,乾脆開城渡河,到黃河北岸去“迎謁”即“主動投降”石敬瑭。

石敬瑭是什麼樣的人?他爲什麼那麼害怕契丹 第4張

後唐的最後屏障至此失去。洛陽成爲不設防的空城。李從珂的最後時刻倒也安靜,他回到宮中,開始從容地處理後事。

公元 936 年農曆十一月辛巳(二十六日),後唐末帝李從珂與曹太后、劉皇后、雍王李重美等人攜帶着傳國寶璽,登上京師玄武樓空地,自焚。一蓬大火,消弭了一代人的暴戾與冤仇。

當晚,石敬瑭進入洛陽。後唐亡。

石敬瑭以比他小整整十歲的耶律德光爲“父”,他自稱“兒皇帝”。這在中原文化中就構成了一種賤行或恥辱。但石敬瑭的低姿態並沒有換來屬下(主要是藩鎮)的普遍忠誠。

他治理中原,問題重重,不能得到藩鎮的支持,後晉是不夠“堅挺”的。燕雲乃至於整個後晉,各藩鎮間,有人出於恥服契丹,有人出於藩鎮野心,根本不聽石敬瑭的政令。

全國各地,就像有一股“反石”的浪潮。石敬瑭治國策略不佳,他的戰略選擇,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千年中國史可以依稀看出內在的人心相背:投靠異族,對國人而言,不是值得託付的政治選擇。任何時間,都會有一種可能:以驅逐異族爲政治訴求,重新謀取“合理”權力的上位。

儘管,每一次新的權力上位,都艱險備嘗,但英雄或梟雄,總會在這一條道路上,行走、奮起,不惜砸爛各種“罈罈罐罐”。所以,史 上一切投靠異族的政治行爲,即使暫時得勢,也終必傾覆。石敬瑭就正在遭遇着這個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