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皇長子胤褆在奪嫡之後是什麼下場?下令奪爵、圈禁終生

皇長子胤褆在奪嫡之後是什麼下場?下令奪爵、圈禁終生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當一提起胤褆總會想起電視裏面的那位,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行圍途中的康熙皇帝沒等返回京城,就召集諸王公大臣,歷數了太子胤礽長達20年的罪責,斥其“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肆惡虐衆,暴戾淫亂”,乃至發展到“僇辱廷臣,專擅威權,鳩聚黨與,窺伺朕躬起居動作”的瘋狂地步。將太子胤礽評價爲“不孝不仁”後,康熙皇帝認爲“太祖、太宗、世祖所締造,朕所治平之天下,斷不可付此人”,遂將胤礽的太子之位廢黜。

太子被廢、儲位虛懸,讓諸位皇子之間的皇位爭奪逐漸公開化、明朗化,再加上之前和太子胤礽交往的皇子,以至於皇長子胤褆、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共計6位皇子被捲入了這場儲君之權和皇權之間的鬥爭。

皇長子胤褆在奪嫡之後是什麼下場?下令奪爵、圈禁終生

除了“與允礽雖暱,然未慫恿其爲惡,故不罪也”的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十三子胤祥得到短暫圈禁,而後被釋放;皇九子胤禟被康熙皇帝訓斥;皇十四子胤禵被康熙皇帝下令鞭打;均未傷及父子之間的根本,更沒有斬斷奪嫡可能。唯獨皇長子胤褆,被康熙皇帝下令奪爵、圈禁終生,父子之情、奪嫡希望被全部斬斷。

同樣是得罪了康熙皇帝,同樣是因皇位爭奪而惹怒了康熙皇帝,爲何只有皇長子胤褆受到康熙皇帝如此嚴懲?

其實,這既是康熙皇帝作爲君主的必然之舉,又是其作爲父親的無奈之舉。

01 太子被廢后,皇長子胤褆的具體表現,確實令康熙皇帝徹底失望

歷史上的皇長子胤褆,並非《雍正王朝》所演繹的那般愚蠢、無能,而是一位“才華橫溢,並具有其他種種美德”的美男子,再加上其年齡居長,爲康熙皇帝分勞、立功最多,康熙皇帝還是非常寵愛這位長子的。在康熙四十七年之前,皇長子胤褆曾經兩次跟隨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22次隨康熙皇帝出巡,足見其在康熙皇帝心中的特殊地位和影響。

正因皇長子胤褆的優秀,纔有了“九子奪嫡”尚未形成規模之前,其和太子胤礽之間早就發生的奪嫡之爭。這場嫡子和長子之間的皇位爭奪,雖然以內閣首輔索相的被殺、明相的被貶而被暫時壓制,但卻未得到根本上的解決。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廢,皇長子胤褆認爲自己的機會已至,遂發起了隱藏許久的儲位總攻。

皇長子胤褆在奪嫡之後是什麼下場?下令奪爵、圈禁終生 第2張

太子胤礽被廢以後,皇長子胤褆犯了三大錯誤:1、以皇長子的身份,第一個跳出來爭奪皇位,引起了隱藏許久的皇位爭奪事件,觸犯了康熙皇帝的底線。2、向康熙皇帝奏請誅殺胤礽,被康熙皇帝訓斥爲“不諳君臣大義,不念父子至情,天理國法,皆所不容”。3、眼見失去聖寵,胤褆僅以“術士張明德嘗相允禩必大貴”爲由,舉薦皇八子胤禩爲新任太子人選,再次讓康熙皇帝大怒。

可就算如此,康熙皇帝依然顧念其長子身份,顧念父子之情,經對其予以訓斥,並未予以嚴懲,直到皇三子胤祉用一招“釜底抽薪”,一舉將其置於死地。失去聖寵以後,皇三子胤祉把握準時機,舉報“胤褆用喇嘛巴漢格隆魘術魘廢太子事”,徹底激怒了康熙皇帝。就此,堂堂皇長子被康熙皇帝下令奪爵、圈禁,直到雍正十二年病逝于禁所。

也就是說,就皇長子胤褆在太子被廢以後的具體表現而言,康熙皇帝對其處以“奪爵、圈禁”的嚴懲,絕非無情之舉,而是其荒唐舉動、過分言辭所能得到的必然結果。

02 康熙皇帝對皇長子胤褆處置的必然和無奈

按照康熙皇帝的說法,太子胤礽的諸多罪過,“朕包容二十年矣”。從皇權穩固、朝野局勢乃至大清江山的皇位傳承出發,康熙皇帝也必須廢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但令康熙皇帝沒想到的是,太子胤礽的被廢,引發了其餘皇子對皇位的瘋狂爭奪,皇權穩固、朝局穩定受到了更大的挑戰和威脅。

皇長子胤褆在奪嫡之後是什麼下場?下令奪爵、圈禁終生 第3張

爲壓制皇子之間愈演愈烈的奪嫡形勢,爲充分彰顯皇權的權威和不容挑戰,康熙皇帝必須拿出雷霆手段,將參與皇位爭奪的皇子予以嚴懲。“因受二阿哥胤礽株連”而被康熙皇帝圈禁的皇十三子胤祥、被皇長子胤褆舉薦的皇八子胤禩、爲皇八子胤禩求情的皇九子胤禟和差一點被康熙皇帝一刀砍死的皇十四子胤禵,均系康熙皇帝壓制奪嫡形勢的具體行爲。

可經過如此密集、嚴厲的懲治後,皇子之間的奪嫡活動非但沒有被壓制,反而越演越烈,以致朝中諸多重臣也紛紛站出來參與其中,選擇皇子站位。諸位皇子“妄蓄大志,黨羽相結”的行爲,無疑是對康熙皇權的巨大威脅和挑戰,如果不予以妥善處理,勢必會引起朝野震動乃至統治根基動搖。

眼見於此,康熙皇帝只能於奪嫡皇子中選擇一位奪嫡最爲積極、罪行最爲明顯的負面典型,予以斬斷奪嫡希望、廢棄父子之情的嚴懲,才能實現控制奪嫡形勢的目的。也就是說,對於皇長子胤褆的嚴懲,既是康熙皇帝出於皇權穩固、朝野穩定的必然決定;也是康熙皇帝作爲父親,爲避免更多兒子犯下大錯,受到嚴懲而予以的無奈選擇。

03 其餘皇子的“有情可原”

在一廢太子的過程中,雖然有多達6位皇子被牽連進皇位爭奪的事件中,但細分下來,除了主動向皇位發起進攻的皇長子胤褆外,其餘皇子均有“有情可原”之處。

被康熙皇帝評價爲“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賤,宜別舉”的皇八子胤禩,雖然在一廢太子後遭到了康熙皇帝一連串的打擊,但實際上,這位“諸臣奏稱其賢”的“賢王”一直是被動參與在皇位爭奪事件中,始終未明確表現自己的奪嫡之心。從衆位皇子、朝中重臣“皆附胤禩”到“阿靈阿等私示意諸大臣舉胤禩”,皇八子胤禩真正惹怒康熙皇帝的原因在於黨羽衆多,實力強大,並非因其主動奪嫡。

而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禵也只是因爲“仗義執言、好意阻諫”,招惹了正在盛怒之中的康熙皇帝。而“未慫恿胤礽爲惡”的皇三子胤祉,和再也無法明確獲罪之由的皇十三子胤祥,也只是康熙皇帝的主觀認定,“生殺予奪,全憑聖意”。也就是說,和皇長子胤褆的主動奪嫡不同,其餘皇子也只是被動參與了太子被廢以後的混亂局面中,出錯犯罪也有情可原。

皇長子胤褆在奪嫡之後是什麼下場?下令奪爵、圈禁終生 第4張

作爲康熙皇帝的皇長子,愛新覺羅·胤褆雖非愚蠢、無知之輩,但其在一廢太子時的荒唐表現、無知言辭,無疑會嚴重傷害一直要求皇子“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的康熙皇帝。太子被廢以後,眼見皇子奪嫡亂局,康熙皇帝也只能用嚴懲一位負面典型的既理性又無奈辦法,予以全局壓制和掌控。

但康熙皇帝畢竟是一位父親,在胤褆生母惠妃向其奏稱“胤禔不孝,請置正法”的時候,他畢竟沒有誅殺親子,只將其圈禁於府邸;甚至在臨終之際,也沒忘了下令“豐其衣食,以終其身”。一個帝王的理性和一個父親的無奈,讓皇長子胤褆落得了一個既悲慘又圓滿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