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曾國藩爲什麼對恭親王的評價不高?原因是什麼

曾國藩爲什麼對恭親王的評價不高?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小編來說說恭親王的故事。

他長期主持內政外交,斷斷續續長達30年之久。期間,一方面提拔重用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鴻章等人,先後平息了太平天國和捻軍,平定了陝甘之亂,尤其是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百萬國土之役,可圈可點,創造了晚清領土失而復得的奇蹟。另一方面,牽頭成立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推動了旨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雖然洋務運動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但中國近代工業、教育事業等得以起步。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同治中興”的軍功章裏,有恭親王的一小半呢。因此,恭親王獲得了“賢王”的美譽。

不過,儘管如此,曾國藩對恭親王的評價並不高。

曾國藩爲什麼對恭親王的評價不高?原因是什麼

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咸豐皇帝倉皇逃竄到熱河承德避暑山莊之際,下令曾國藩挑選精勇二三千名,交悍將鮑超管帶,火速進京勤王,“兼程前進,剋日赴京,交勝保調遣,勿得藉詞延宕,坐視君國之急。”

當時正在集中精力圍攻安慶的曾國荃聞訊致信曾國藩,勸他不要派兵北上救駕,其理由就是恭親王的才幹遠勝於咸豐皇帝,如果情況有變,那麼以恭親王代替咸豐皇帝,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曾國藩立即回信嚴厲地批評了曾國荃。在這封祕信中,曾國藩第一次評價了恭親王:“恭親王之賢,吾亦屢見之而熟聞之。然其舉止輕浮,聰明太露,多謀多改。”在曾國藩看來,恭親王固然堪稱“賢明”,但也有不少毛病。言下之意,還不如咸豐皇帝呢。

據《能靜居日記》記載,1867年,曾國藩與幕僚趙烈文討論時局時,提到了恭親王。趙烈文說:“在上海見恭邸小象,蓋一輕俊少年耳,非尊彝重器不足以鎮壓百僚。”“小象”就是照片。趙烈文認爲恭親王只是一個英俊少年,不是可以震懾百官的朝廷重器。

曾國藩爲什麼對恭親王的評價不高?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曾國藩贊同這種說法:“然。貌非厚重,聰明則過人。”

趙烈文繼續說:“聰明信有之,亦小智耳。見時局之不得不仰仗於外,即曲爲彌縫。昨與倭相爭持,無轉身之地,忽爾解釋,皆其聰明之徵也。然隨事稱量輕重、揣度形勢之纔則有之,至己爲何人,所居何地,應如何立志,似乎全未理會。……身當姬旦之地,無卓然自立之心,位尊勢極,而慮不出庭戶,恐不能無覆餗之虞,非淺智薄慧、塗飾耳目之技所能倖免也。”

趙烈文判斷,恭親王八面玲瓏,聰明伶俐,能求全於一時,卻沒有政策原則,沒有戰略遠見,恐怕不能擔起中興重任。

1868年12月,躊躇滿志的曾國藩奉命回京覲見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在北京期間,曾國藩見到了恭親王、文祥、寶鋆等軍機中樞。他敏銳地察覺:“時局盡在軍機恭邸、文、寶數人,權過人主。”那時候,以恭親王爲領班的軍機大臣們,控制着晚清政局,權傾朝野。

曾國藩爲什麼對恭親王的評價不高?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也是曾國藩第一次與恭親王正式見面。那麼,見面後曾國藩如何評價恭親王呢?只有一句話:“恭邸極聰明,而晃盪不能立足,甚可憂耳。”

曾國藩的意思是,恭親王雖然很聰明,但態度曖昧,只想左右逢源,從中取利,卻沒有自己堅持的政治主張和原則,這是很讓人擔憂的事情。

曾國藩與恭親王的關係非同一般。當曾國藩最困難的時候,恭親王義不容辭地給予了幫助。在這段話裏,曾國藩並沒有苛責恭親王的意思,只是遺憾他沒有將自己的聰明化爲幹事創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