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朝皇帝的龍袍不能用水洗?那要準備多少件龍袍

清朝皇帝的龍袍不能用水洗?那要準備多少件龍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龍袍是皇帝的專屬衣物,作爲一國之君,皇帝本人的龍袍也是自身地位的象徵。可是諸多讀者肯定會有一個疑問,就是皇帝每日所穿的龍袍,是否需要清洗?歷史學家們會對此給出怎樣的回答?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爲您揭祕:

在我國古代封建王朝時期,皇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作爲一國之君,帝王需要絕對的權力。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皇帝們都要身穿龍袍,端坐於金鑾殿之上,接受百官的朝拜。自隋唐時起,明黃色開始成爲皇室貴族的專屬顏色,尤其是皇帝的龍袍,更是以此顏色爲主,其他人膽敢擅自使用,必然會性命不保。

清朝皇帝的龍袍不能用水洗?那要準備多少件龍袍

龍袍一般是指皇帝的朝服,其上繡有諸多具有象徵意義的圖案,令現代人感到有些眼花繚亂。龍袍不僅是天子威嚴的象徵,更是一個國家的整體形象代表,因此歷代皇帝都對龍袍的製作極爲重視,甚至不惜花費重金建立專業的龍袍製造機構。

如果從龍袍的形制上來講,宋、明、清時的龍袍,都屬於一脈傳承,後者的製作方式,對前兩者進行了很大程度地仿效,屬於滿漢文化的突出結合體。正是因爲如此,我們今天所講的龍袍,都是以清朝龍袍爲例,畢竟清朝是距今最近的古代封建王朝。

清朝皇帝所穿的龍袍之上,繡有各種不同的圖案,包括九條五爪金龍、十二章紋、山崖海水等等。一般來說,九條五爪金龍象徵皇帝是“九五之尊”,而十二章紋,則是古代的服飾等級標誌,共十二種圖案,分別是: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它們都是世間萬物的代表,意味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萬事萬物都在皇帝的管轄統御範圍之內。

龍袍雖貴爲天子衣物,但是它畢竟沒有脫離衣物的範疇,一旦穿久了也必然會被弄髒,如此一來,一個問題也隨之出現,皇帝的龍袍是否需要被清洗?這樣的問題,想必不少讀者都曾想過,但是卻難以給出正確的解釋。歷史學家曾對龍袍是否清洗一事,做過詳細的調查研究,最終發現,皇帝的龍袍完全不需要清洗。難道皇帝的龍袍耐髒?還是皇帝本人對龍袍有特殊的保存方法?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因爲歷史學家稱,皇帝的龍袍之所以不會被清洗,是因爲這些龍袍在被清洗前,早已經被替換掉了。換句話說,皇帝們的龍袍大多數都是“一次性”衣物。

清朝皇帝的龍袍不能用水洗?那要準備多少件龍袍 第2張

清代時期的龍袍,主要分爲禮服、吉服與便服三種,我們這裏所說的龍袍,指的是皇帝的禮服。一般來說,皇帝穿禮服的次數有限,平日裏皇帝都會穿着便服,只有在祭祀、接見外國使臣等重大儀式上,皇帝纔會“不情願”的穿上禮服盛裝。因爲禮服本身華麗繁縟,其上鑲墜着許多珠寶佩飾,不僅沉重束身,而且行動起來也多有不便。

據《內務府奏銷檔》和 《內務府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等清宮檔案記載,在北京城中,皇帝龍袍的專職織造人員,共有2602人。這些人都是手藝高超的匠人,每天都要在房間裏晝夜忙碌,爲皇帝織造龍袍,以彌補宮廷中皇帝對龍袍的日常消耗。根據這一記載推斷得知,假如皇帝本人對於龍袍沒有需求量,則龍袍造辦處的織造人員,都將面臨下崗失業,成爲無業遊民。

在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歷史中,是否存在龍袍清洗的案例呢?答案是有,但也屬於個例。按照當時的封建思想而言,皇帝穿洗過的龍袍,是會被大肆表揚節儉愛民的,此事被稱爲“服浣濯之衣”。“服浣濯之衣”的皇帝只有寥寥數位,包括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以及清代著名的“摳門皇帝”道光皇帝。當時的記載稱,道光皇帝“衣非三浣不易”,也就是衣服要洗三次才換的意思。不過您可別誤會,這裏我們所說的“洗龍袍”,並非指洗禮服,而是皇帝平日所穿的便服。

此時一個問題接踵而至,爲何古今都沒有清洗禮服龍袍的案例?歷史學家認爲,禮服本身就不能被清洗,這是由龍袍本身質地而決定的。清朝對於龍袍的製作,有着極爲嚴苛的規定,龍袍必須要用真絲製作,而且還要採用緙絲工藝,一旦入水清洗,不僅能出現縮水和褪色的現象,而且袍上所鑲嵌的珠寶飾物也會失去光澤,如此一來,威武霸氣的龍袍會瞬間變成破衣服,試問哪位皇帝願意穿着它出席重要場合呢?

直至今天,人類也未攻破真絲手繡衣物不能水洗的難題,比如日本的正絹和服也是真絲手繡的,一旦髒了,只能送專業機構幾年洗一次,每次洗還得將衣服拆成布片,洗後換掉內襯,進行乾洗。從而達到清潔的目的。談到這裏,小編要說一句,雖然龍袍是皇帝們的日常奢侈品,但仍然是祖先留給我們的重要文化遺產,值得後人去大力珍惜與保護。